從碳纖維產業鏈來看,我國碳纖維領域上市企業有:原絲生產商奇峰化纖,原絲碳化企業中鋼吉炭和金髮科技,碳纖維預浸料和複合材料生產企業大元股份和航天複合材料企業博雲新材。據美國公司預測,碳纖維絲束的全球銷售額將由2011年的16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45億美元,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銷售額將從2011年的161.1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487億美元。
碳纖維產業鏈
碳纖維是含碳量在90%以上的無機高分子纖維,具有高強度、高模量、耐高溫、耐腐蝕、耐摩擦、導熱和導電等多種優異的性能。碳纖維是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不可或缺的戰略性新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車工業、風力發電、油田鑽探、碳纖維複合芯電纜、建築補強、文體休閒和醫療器械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碳纖維產業鏈主要包括原絲、碳纖維、中間材料、複合材料和下游應用5個環節,如圖1所示。
原絲
原絲是研製生產碳纖維的技術關鍵,高品質的碳纖維來源於高品質的原絲。原絲的製備包括聚合和紡絲,其中,紡絲技術又分為濕法紡絲、干法紡絲、干噴濕紡和熔融紡絲。目前,濕法紡絲是世界碳纖維生產廠家普遍採用的紡絲技術。而干噴濕紡是將干法和濕法結合起來的新方法,紡絲速度比濕法紡絲高5-10 倍,正在逐步取代濕紡技術。
碳纖維
原絲經預氧化、碳化和後處理等工藝後製得碳纖維。其中,預氧化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是製備碳纖維的關鍵步驟。碳化分為低溫碳化和高溫碳化兩個階段,低溫碳化溫度為300℃-1000℃,高溫碳化溫度為1000℃-1600℃。碳纖維後處理的方法主要有電化學氧化法、液相氧化法、空氣氧化法和等離子體氧化法等。為了保護碳纖維表面,減少毛絲和單絲斷裂,最後需在碳纖維表面塗一層環氧樹脂保護膠,即上漿。
中間材料
預浸料就是把碳纖維在樹脂中進行浸漬而成型的中間材料。碳纖維預浸料是銜接碳纖維與複合材料的重要橋樑,可以及時把纖維品質信息向纖維生產部門反饋,協助纖維部門提升工藝性能。進入複合材料領域,不但可以增加碳纖維附加值,還可以降低碳纖維行情波動對企業的影響。
複合材料
將預浸料進行層壓、纏繞等加熱固化得到複合材料。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主要包括碳纖維增強樹脂基複合材料、碳纖維增強陶瓷基複合材料、碳纖維增強金屬基複合材料和C/C複合材料。其中,碳纖維增強樹脂複合材料約占9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碳纖維的主要應用市場,對碳纖維的質量要求較高。
應用
碳纖維的應用領域主要是航空航天、工業應用和體育休閒3大塊。從全球來看,碳纖維在一般工業應用需求占比達61%,航空航天約為22%,體育休閒僅17%。
碳纖維國際市場被日、美企業所壟斷,近幾年,土耳其、韓國、沙特和我國等新興國家碳纖維產業正在崛起。
產業瓶頸
由於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領域的特殊性,國外對高性能碳纖維技術與高端工藝裝備實施壟斷封鎖,低端碳纖維產品向我國傾銷。日本等國外大型企業占據全球95%以上碳纖維市場,並利用其技術和規模優勢壓低價格,導致國內企業被迫降價。我國穩定生產一個級別的碳纖維後,國外企業的價格就大幅下降一次。例如,2010年12k的T300產品價格為24萬元/噸,2012年則下降到12萬元/噸。受國外低價傾銷和惡意競銷的影響,加上我國碳纖維企業小而散的狀態,質量尚不太穩定,而且生產成本高於進口同類產品價格,全行業呈虧損狀態。
上游碳纖維價格大的波動,對下游複合材料企業成本影響很大,制約了我國碳纖維複合材料產業的健康發展。此外,隨著土耳其、韓國、俄羅斯、印度和沙特等國家碳纖維項目的陸續投產,並且隨著國內碳纖維產能的逐步釋放,碳纖維市場競爭將更加殘酷。
據纖維織物行業分析及競爭研究報告分析,我國碳纖維行業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技術落後、複合材料產業薄弱和市場應用開發滯後等問題。碳纖維行業研發、生產與應用相互脫節,產業鏈不暢通是制約我國碳纖維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大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