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民營行業市場規模是通過大量的一手調研和覆蓋主要行業的數據監測(包括目標產品或行業在指定時間內的產量、產值等,具體根據人口數量、人們的需求、年齡分布、地區的貧富度調查)的基礎數據信息,並通過自主研發的多個市場規模和發展前景估算模型,為客戶提供可靠地市場和細分市場規模數據以及趨勢判斷,協助客戶判斷目標市場規模及發展前景,為市場開發和市場份額估算提供可靠、持續的數據支持。
市場規模不僅僅只是民營產品在某個範圍內的市場銷售額,也涵蓋了是用戶量規模或者銷售量規模。我們根據民營所集中的區域、發展的階段、用戶數量進行現有市場的估算;其次,再根據民營潛在用戶及發展趨勢對未來市場進行估算。最終,可獲知民營產品市場的總體規模。
在民營市場規模的測算上,我們主要採用了如下幾種方法
一、源推算法
即將本行業的市場規模追溯到催生本行業的源行業,通過對源行業數據的解讀,推導出民營行業的數據。
二、強相關數據推算法
所謂強相關,可以理解為兩個行業的產品的銷售有很強的關係,通過與民營行業強相關行業的分析,印證市場規模數據的準確性。
三、需求推算法
即根據民營產品的目標客戶的需求出發,來測算目標市場的規模。
四、抽樣分析法
即在總體中通過抽樣法抽取一定的樣本,再根據樣本的情況推斷總體的情況。抽樣方法主要包括:隨機抽樣、分層抽樣、整體抽樣、系統抽樣和滾雪球抽樣等。
五、典型反推法
依據研究團隊對於單個品牌(尤其是龍頭品牌)的銷售額和市場份額的研究,倒推整個行業的規模。
稅收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民營企業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1萬億元,占比71.3%;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先進位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兩項支持科技創新的主要稅收優惠政策減稅6991億元,占比達71.2%;享受留抵退稅金額2691億元,占比70.4%。(經濟日報)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17.78萬億元,同比增長9.4%,占外貿總值的55%,提升2.1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9.53萬億元,增長1.1%,連續兩個季度增長;國有企業進出口4.95萬億元,增長0.1%。
任澤平發文稱:當前提振民營經濟信心很重要,貢獻了56789,其實當年四萬億刺激,中央財政支出只有1.1萬億,大部分來自地方政府和企業的乘數效應。提振地方政府的積極性,當前刺激經濟的關鍵時期可以階段性gdp論英雄,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同時,保護民營經濟,休養生息,交稅降費,提供安全感,多看貢獻,多往前看,不往後看。如此,有了地方政府和民營企業的乘數效應,中央財政支出將起到四兩撥千斤的立竿見影效果。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10月10日,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在門戶網站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後簡稱《草案》)。《草案》從公平競爭、投資融資、科技創新、規範經營、服務保障、權益保護、法律責任等方面作出規定,有效穩定了市場主體預期。預計未來民營經濟將在政策平等對待的原則及公開透明且可預期的政策環境下,在科技事業中大顯身手,擴大內需改善民生,聚焦主業的前提下引導民營資本健康有序發展,享受經濟發展紅利。
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前8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15.74萬億元,增長10.5%,占我外貿總值的55.1%,比去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0.62萬億元,增長9.8%,占我出口總值的64.6%;進口5.12萬億元,增長11.9%,占我進口總值的42.2%。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8.4萬億元,增長1.5%,占我外貿總值的29.4%。其中,出口4.53萬億元,增長1.8%;進口3.87萬億元,增長1.1%。國有企業進出口4.37萬億元,下降0.1%,占我外貿總值的15.3%。其中,出口1.27萬億元,增長2.6%;進口3.1萬億元,下降1.1%。
民營醫院概念持續活躍,海南海藥、皓宸醫療雙雙漲停,新里程、澳洋健康、萬方發展、光正眼科等跟漲。
民營醫院概念逆勢拉升,浩辰醫療、澳洋健康漲停,盈康生命、濟民健康、國際醫學、新里程等跟漲。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計與風險監測司司長廖媛媛21日在發布會表示,今年上半年,民營銀行總體是盈利的,但是有幾家民營銀行淨利潤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這些銀行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加大了撥備計提力度,直接影響了當期利潤,導致了民營銀行淨利潤出現階段性下滑。
今年前7個月,前7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13.67萬億元,增長10.9%,占我外貿總值的55.1%,比去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9.22萬億元,增長10%,占我出口總值的64.7%;進口4.45萬億元,增長12.8%,占我進口總值的42.1%。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7.28萬億元,增長1%,占我外貿總值的29.3%。其中,出口3.92萬億元,增長1%;進口3.36萬億元,增長1.1%。國有企業進出口3.82萬億元,增長0.7%,占我外貿總值的15.4%。其中,出口1.1萬億元,增長1.8%;進口2.72萬億元,增長0.3%。
記者今天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截至2024年5月底,我國實有民營經濟主體總量18045萬戶,占全部經營主體總量的比重從2019年的95.5%增長為96.4%,其中民營企業5517.7萬戶、個體工商戶12527.3萬戶。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中的比重穩步提升,已經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民營經營發展與區域經濟水平呈正相關性。2024年第一季度,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2.5萬億元、7.4萬億元、2.6萬億元,總量超過全國的41.9%,發揮了全國經濟壓艙石、高質量發展動力源、改革試驗田的重要作用。(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