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美東時間4月9日,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的50%額外關稅正式生效,隨後稅率進一步上調至125%,覆蓋中國全部出口品類。這一政策疊加前兩輪加征,累計稅率達104%,對跨境電商形成全面衝擊。部分企業選擇暫停發貨、轉向新興市場,而具備供應鏈優勢和品牌溢價能力的企業則抓住機遇擴大份額,行業呈現顯著分化態勢。一、關稅衝擊下的行業分化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跨境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政策升級直接推高出口成本。以玩具產業為例,廣東澄海作為中國最大玩具出口基地,2024年出口額達142億元,其中玩具占比超72%。按最新125%稅率計算,海運一櫃兒童玩具的關稅將從零增至18萬元,分攤到每件商品成本增加近50元。價格敏感型中小商家面臨兩難選擇:若維持原
橡樹資本聯合創始人HowardMarks表示,唐納·川普的關稅政策有可能成為我們一生當中最大的經濟事件,並告誡政策即便改弦更張,後果依然存在。「我認為,迄今為止關稅事態的發展就像足球迷所說的烏龍球,」他周三在博客中寫道。「與英國脫歐非常類似。我們知道結果如何。英國脫歐使其在GDP、士氣和盟友關係方面都付出了巨大代價,治理和穩定方面的聲譽也受到影響。所有這些傷害都是自己造成的。」Marks表示,如果政策鋪天蓋地展開,美國經濟可能會比其他情況下更快地經歷衰退,通脹也將會更高,「陷入一團亂麻」。他補充道,負面影響幾乎立等可見。
巴克萊分析師寫道:"對等關稅暫停90天,似乎降低了新興亞洲在全球經濟史上這段變化莫測的時期邁向最糟糕GDP結果的可能性。但我們認為,這並不意味著該地區已經走出困境。"瑞穗銀行除日本外亞洲宏觀研究主管VishnuVarathan表示:"貿易對立的回調符合一致的利益,但不幸的是,這並不能馬上得到保證。相反地,更有可能的結果是對峙情況(在未來幾周)延長,並有進一步升級的重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