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免費報告 >> 水泥 >> 2016年我國水泥產能國際化合作市場分析

2016年我國水泥產能國際化合作市場分析

2016-11-09 11:24:41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近日,西班牙有機構發布調研報告稱,2015年世界各國、各地區已有水泥產能為60億噸,水泥產量(需求)為41億噸,產能利用率為68.3%。2001~2015,在過去15年間,全球總平均水泥產能利用率大多數處於70%~80%之間,僅2012年和2015年降為68%。2016~2020年世界水泥市場將會如何變化發展值得關注,為此本文將對我國水泥產能國際化合作的市場現狀及其近中期預測進行調研述評,供我國水泥界參考。

  1 世界水泥主要生產廠商的產能發展概況

  根據溫斯頓2014/2015年的數據,除中國大陸外,國際前20家水泥生產集團(公司)的總產能為13.74億噸,占國際總額25億噸的55%。產量位於前三甲的水泥集團,國際市場上有法國瑞士的拉法基(303.5元/噸,2.53%)-豪瑞(LH)、德國的海德堡(HC)和墨西哥的西麥克斯(Cemex);中國市場上有中國建材(CNBM)、安徽海螺(295.06元/噸,1.26%)(Conch)和中國中材(Sinoma)。

  1.1拉法基-豪瑞集團(LH)

  LH集團2015年剛完成合併重組,在全球約60個國家擁有水泥廠和粉磨站239家,水泥產能3.74億噸,產能主要分布為:印度6820萬噸,中國3780萬噸,美國2590萬噸,印尼1520萬噸,墨西哥1229萬噸,俄羅斯1060萬噸,阿爾及利亞1060萬噸,法國1020萬噸,馬來西亞1010萬噸;其在不同區域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北美67.5%,拉美70.6%,歐洲54.1%,非洲和中東69.3%,亞太76.1%;其水泥產量總計2.557億噸,總平均產能利用率68.4%;在60個國家中,其產能利用率》/=70%的有32個國家,介於60~69%的有12個國家,介於50~59%的有6個國家,低於50%的有10個國家。總的來看,LH集團在世界各區域的產能利用率都不高,新增產能的意願不大。有些水泥廠的裝備已顯陳舊,技術改造,升級換代的項目可能較多。有些相對較老舊的水泥廠可能會轉讓出售或關門停產被淘汰。近年內,LH最有可能投資建新生產線的是在美國,因為美國的這種需求正在上升,LH在美國也擁有諸多業績和享有較好的聲譽。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成套水泥裝備供應商和EPC工程總承包集團已經與LH集團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係,藉此我國可以再次嘗試挺進美國市場。這是我國進入國際高端(頂級)市場的機遇,也是我國水泥工業躋身世界一流水平,做大做強必須闖過的一道關口。所以,我國應該下意識地對美國的州政府及各有關方面(部門)提前做好相應的鋪墊工作。

  1.2 海德堡水泥(HeidelbergCement)和義大利水泥集團(Italcementi)

  海德堡HC在28個國家有85家獨資水泥廠,總產能1.227億噸。其主要產能分布為:印尼2050萬噸,德國1100萬噸,美國1030萬噸,英國630萬噸,羅馬尼亞620萬噸,波蘭600萬噸,印度560萬噸,俄羅斯510萬噸。另外在6個國家還有16家合資水泥廠,其總產能為1650萬噸,其中最大的兩家合資企業,一家在中國,產能740萬噸,另一家在土耳其,產能380萬噸。。HC集團的總產能為1.29億噸,水泥和熟料總產量為9280萬噸,平均產能利用率72%。其在不同區域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北美95.3%,亞太81%,非洲和中東73.3%,西歐與北歐66.3%,東歐和中亞58.5%。

  義大利水泥集團在17個國家有42家水泥廠和15家粉磨站,水泥產能6000萬噸,還有710萬噸水泥產能的合資企業。其主要產能分布為:歐洲32廠2200萬噸,北美和中東10廠1700萬噸。2015年水泥和熟料銷售4340萬噸,平均產能利用率71.8%。各地區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亞洲77.1%,北非和中東74.7%,歐洲68.2%,北美65.7%。

  海德堡和義大利水泥集團的合併重組已趨於尾聲,2016年內將完成全部程序,2017年將產生又一家大型國際水泥集團。目前,海德堡和義大利水泥集團在美國的市場份額為13.6%,僅列於LH的18.75%之後,占第二位。我國水泥集團通過與海德堡集團的合作進入國際高端市場,同樣不失是另一條可以嘗試的途徑,其成功率可能不遜於和LH集團的合作。

  此外,例如墨西哥Cemex、義大利Buzzi Unicem、巴西Votorantim、希臘Titan、愛爾蘭CRH等國際知名的水泥集團也可能會對我國進入國際高端市場有所幫助,應予以關注,茲不贅述。

  2 世界主要水泥生產國家(地區)概況

  2.1 美國

  美國的水泥消費量隨著其經濟發展變化的上行或下行具有緊密的同步性。1998~2005年是上行期,水泥消費由9800萬噸上升到1.22億噸,之後因金融經濟危機的影響,水泥消費量猛跌到2009年的6840萬噸,跌幅高達44%; 2012年上升到7560萬噸,經濟形勢有所回升,2015年達到8900萬噸。據美國波特蘭水泥協會PCA預測,2020年很可能恢復到2004年的水平,達1.13億噸。在經濟危機的2008~2011年間,美國乘水泥需求銳降,產能利用率曾降到60%左右之機,隨即逐步地淘汰了近1300萬噸產能的落後水泥生產線約30條,主要是一些濕法廠、半干法廠和1500t/d以下的SP窯生產線,占當時其水泥總產能的15%。2013年其產能利用率就回復到了72.3%。在市場經濟法則下,無需政府操心,其淘汰落後產能之及時和「神」速,與我國現今還在「去產能」的艱難歷程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值得我國思考研究,也可能是他們那些生產線太落後了,早就該淘汰之故吧。

  2015年美國有22家水泥公司,92家水泥廠,134台水泥窯,12個粉磨站,熟料產能9800萬噸,水泥產能1.15億噸。在22家水泥公司中有12家純屬外資企業,占全美水泥總產能的76%。對於新建或改擴建的水泥項目,美國州政府主要管環保和礦山與廠區土地的審批,其他經濟範疇的決定完全由投資方自主決策。

  在經濟危機谷底的2010年,美國熟料產能利用率曾下降到60.9%,而在2005年的高峰期卻曾高達93.3%。這表明,其實產能利用率是一個彈性很大的指標,利用率的高低只反映水泥的供需平衡關係和水泥價格,應該與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沒有直接關係。所謂產能利用率太低,水泥供過於求就會惡性競爭,大打價格戰,其決定性的根源看來還是企業素質及其商業道德問題。

  2015年美國消費水泥8900萬噸,其中進口水泥1116萬噸,熟料產能利用率為77.3%,水泥的是75%。如果2020年水泥需求達1.13億噸,在沿襲每年進口1000多萬噸水泥和繼續淘汰若干落後產能的情況下,顯然存在約1000~1200萬噸的產能缺口,須要通過新建和改擴建水泥項目來補缺。這正是幾家世界一流水泥成套裝備供應商特別關注的重大商機。在世界許多國家已經顯露水泥產能趨於供需平衡的節點上,我國要抓住的不僅是這一商機,更重要的是要拿到躋身國際高端市場的通行證。這次一定要力爭取成功挺進美國市場!

  2.2 印度尼西亞

  2013年底,印尼有7家水泥公司,水泥產能6800萬噸。到2015年水泥廠家增加到13家,產能達8820萬噸,這是設計產能,而實際的生產能力大概僅有7000萬噸。Semen Indonesia是印尼領先的水泥公司。因有些新項目的陸續投產,2016年底設計水泥產能將達9770萬噸,實際產能約7550萬噸。由於眾多新水泥公司的相繼成立,短期內突然湧入了許多新業主,新老業主都宣稱要新建不少水泥廠,信息較混亂。印尼水泥協會最新發布的歷年水泥銷售量是:2011年4800萬噸,同比增長17.7%;2012年5500萬噸,同比增長14.5%;2013年萬噸,同比增長5.5%;2014年5990萬噸,同比增長3.3%;2015年6100萬噸,同比增長1.8%;2016年預計萬噸,同比增長7.7%。預計在今後的3~5年內,水泥需求將以5%~6%速度增長,那麼到2020年將達8000萬噸。實際上是否有這麼樂觀尚待觀察。歷年來,印尼水泥產能利用率是:2011年90%,2012年92.6%,2013年86.5%,2014年84%,2015年69.2%。利用率的這種急降是一個警示,新增產能太多太快,新來的業主良莠不齊,市場秩序不夠規範,產能是否趨於飽和,我國對其新增產能的投資應該謹慎。

  印尼是一個由世界上最大的群島組成的國家,號稱千島之國,疆域寬達5000多公里,海岸阻隔,交通不便,物流不暢,運輸成本高。因此投資水泥項目時要特別研究考察所有原材燃料和成品進出廠的全部物流情況,裝卸運輸設施、運距、路況和水道;等等。這些因素都將對水泥生產經營成本具有重大影響,必須高度注意。

  我國海螺集團在南加里曼丹投資的2x3200t/d生產線相繼投產後,我們自己感覺效果良好。然而也有當地媒體發表評論稱,因該廠水泥售價低於市價,擔心會把中國式的「價格戰」引入印尼,危及其整個水泥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這種論調雖不正確,但也提醒我國所有「走出去」從事生產經營的企業,面對這種負面宣傳應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從長計議,正確處理好與當地政府、企業和民間的各種關係,慎審認真妥善處置,防患於未然。

  2.3 越南

  2005年越南水泥產量為3000萬噸,2010年上升為5000萬噸,並開始由水泥進口轉為出口。2015年水泥產能8500萬噸,產量達6600萬噸,其中出口1600萬噸,成為居伊朗之後的世界第二位水泥出口國,產能利用率為77%。按照國內需求計算,其水泥產能已經過剩,利用率已低於60%。為了出口水泥賺取外匯(水泥和熟料的均價為每噸40多元),其大量建新水泥廠的熱度兩年前仍未降溫。曾計劃預測其2020年的水泥需求將達9300~9500萬噸,2030年為1.13~1.15億噸。現在似乎發覺這個計劃有失冒進之嫌,須要校正修訂。但是有些項目已經啟動,看來將要付出一些代價。再說,靠出口廉價水泥來拉動經濟發展也非長久之計,最終的得失如何,似乎尚待慎重權衡。另外,越南水泥工業非常分散,大都是近10年來湧入的新業主,水泥公司多達65家,投產的水泥窯76台,平均每家產能僅100多萬噸,各自為政。2016年上半年雖然新建了兩座250萬噸級的水泥廠,但至今仍缺乏領頭的企業,市場秩序有待規範與完善。因此,對越南的水泥項目投資我國應該多加慎重審核。

  2.4 泰國

  在東南亞泰(362.5元/噸,0%)國是水泥生產歷史較早,技術裝備水平較高,水泥公司治理正規,產能集中度高的國家。全國有8家水泥公司,13座水泥廠,產能5640萬噸,領頭的是Siam Cement Co. 產能2330萬噸。2015年全國水泥產量3550萬噸,其中水泥和熟料出口各400萬噸,平均離岸價60美元每噸,2012年出口量達1147萬噸,後因越南的競爭而有所下降。泰國是傳統的水泥出口國,享有較好的品牌聲譽。預計今後3~5年內,水泥需求和產能約有每年3%的增長,產能利用率將維持在現今的63%左右不變。看來泰國水泥工業比較平穩,市場成熟規範,如果有適合的項目我國可以酌情參與競爭,風險較小。

  2.5俄羅斯

  俄羅斯是一個傳統的水泥生產大國,但因水泥工業現代化的進程較滯緩,至今還有一些濕法窯存在,在其水泥總產能中仍占有15%左右,其餘均為近10年來新建和改擴建的窯生產線。2010年其水泥產能、產量及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710萬噸、5040萬噸、65.4%,2011年為8510萬噸、5620萬噸、66.0%,2012年為9440萬噸、6170萬噸、65.1%,2013年為9630萬噸、6650萬噸、69.2%,2014年為10300萬噸、6870萬噸、66.7%,2015年為10100萬噸、6130萬噸、62%。如果在其水泥產能中扣除約15%的名存實亡的濕法窯產能以外,其PC窯產能利用率均介於73~83%之間。因為實際上其水泥產量中97%都是PC窯生產的,濕法廠水泥僅占3%而已。多數濕法廠只是處於「備用」狀態。

  可以看出,因國內外各種政治經濟等因素的變化,2015年其水泥產量銳減了10%。各方面的預測表明,今後3年之內其需求量仍將徘徊於6200萬噸左右。加之資金緊缺,因而3年內其新增水泥項目的可能性不大。

  2.6 印度

  眾所周知,印度的經濟發展正處於較強勁的上升期,2015年印度水泥產量為2.9億噸,產能利用率77.5%,產業集中度很高,前10家占總產能62.8%,前20家則占82.8%。最大的4家水泥公司是,Ultra tech Cement、Jaypee Cement、Ambuja (Holcim)和ACC(Holcim)占總43.1%。全國共計有近50家水泥公司,210家水泥廠。據印度政府有關部門預測,2019~2020年間其水泥需求將達4.15億噸,產能為460億噸,利用率為90%;2030年水泥產能將達8.5億噸,2050年13.5億噸,頗具雄心和信心。不僅在產量上要有較大增長,在水泥技術裝備和節能減排環保等方面都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例如近年新建的12000 t/d 生產線的熟料熱耗為726kcal/kg,水泥綜合電耗為78kWh/t,據說以後所有新建的水泥項目都要達到這樣的指標。亦即在今後4年中水泥產能將新增近1億噸,相當於5000~6000t/d生產線要新建50~60條,平均每年新建13~15條。印度至今還沒有上規模的成套水泥裝備製造廠,現代化的水泥生產線大都青睞於由歐洲進口(也有很少數採用中國成套裝備的)。如果這1億噸產能都由歐洲設計並提供主機裝備(EP),印度企業進行土建設計與施工及設備安裝(C),總投資約須180億美元;如果全部採用中國企業總承包EPC的方式,則總投資將可節省20~25%,建廠期將縮短1年或更多,而且項目的環保和技經指標等並不遜於歐洲的。無疑,從技術和經濟方面考量,這對中印雙方都是頗具吸引力和潛力的合作領域。目前主要的關鍵在於雙方水泥界的相互了解交流不暢,有些歷史性的誤解與偏見有待雙方努力相互消釋。或許我們需要真誠地從中印兩國在歷史、文化、人文、風土、人情等領域多做一些相互學習、相互認同的工作,為廣泛開展技術與商業方面的合作創造條件。

  2.7 埃及

  埃及是非洲的水泥大國,2012年國內形勢漸趨穩定以後,水泥需求逐年上升,使其原有的8200萬噸的產能利用率2015年恢復到了64.6%,水泥產量5300萬噸。我國中材成都院Sinoma CDI經歷了多年的跟蹤服務與合作談判,2016年6月終於和埃方簽訂了6x6000 t/d生產線的EPC總承包工程合同,合計產能為1500萬噸。預計今後3~5年內,其總產能將達9500萬噸左右。即使水泥需求繼續上升,其已有的這些產能也足以滿足要求。因而對更多新廠的建設和老廠的改擴建工程將會暫停一段時間,先把這6條新生產線建成再說。唯一正在全行業興起的是水泥廠由燒天然氣和重油改成全部燒煤的技術改造工程,這是政府政策規定的,原計劃是2016年完成,如果沒有變動的話應該已趨於尾聲了。現在對埃及的主要工作就是保障新簽6條生產線的履約與工程進度,做好各項技術服務,在埃及創出中國的名牌和品牌。

  2.8 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是非洲新興的人口與經濟大國,也是水泥大國。2011年至今水泥消費量的年增長率為8%,2015年水泥產量達2150萬噸,產能卻高達3870萬噸,利用率56%。全國有4家水泥公司,11家水泥廠。最大的公司是總部設在奈及利亞的Dangote Cement Co.,該公司現已擁有近6500萬噸的水泥產能(含在建和已簽約的),其中絕大部分均位於非洲各國。其經營策略是,以奈及利亞為大本營,在資源、能源、交通等條件適於建廠的一些非洲國家分別建廠,然後將一部分水泥出口到其他沒有水泥廠的非洲各國去。因而其目標市場很明確,首先是整個非洲。從長遠來看,非洲是一個待開拓的潛在市場,對水泥的需求呈上升趨勢,因而我國加強與Dangote的全面戰略合作關係十分重要。事實上,2014~2015年間我國有些企業,特別是中材國際南京院(Sinoma NDI)已與Dangote簽訂了10多個EPC項目,奠定了雙方繼續深入合作的堅實基礎。當前的重點應該是保證把這些項目做好服務好,實現互利共贏,才能有更大的合作與發展。

  2.9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現在是中東地區唯一的水泥產能利用率仍處於90%以上的國家,雖然其水泥產能6170萬噸,13家水泥廠,產量卻達6000萬噸,表明其水泥需求旺盛。而其鄰國阿聯和約旦等卻已顯產能過剩,利用率低到41~48%,靠增加水泥出口來改善經營。沙特正是水泥出口目的地之一。科威特的水泥供求情況則較正常穩定,2015年產能6300萬噸,利用率71.4%。因而總體上,中東地區水泥供求已接近平衡穩定,今後3~5年內的商機不會太多。

  2.10 土耳其

  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之間,是除中國和印度以外水泥產能超過1億噸的世界第三位的國家,也是水泥出口一貫名列世界前茅的國家。2015年產能1.08億噸,全國有19家水泥公司,49家水泥廠,20家粉磨站,前5家公司的產量集中度達46.8%,水泥產量8200萬噸,出口水泥1000萬噸,出口熟料250萬噸,產能利用率76.6%。按照土耳其經濟發展形勢以及正擬進行的大型基礎建設項目之需,預計近3年內將有顯著的提升,水泥產能和產量將分別達到1.35億噸和9000萬噸,水泥和熟料出口合計3750萬噸,淘汰一些落後產能後,實際有效產能約1.25億噸,利用率72%,處於較理想狀態。

  由此可知,土耳其在未來3年內將新建和改擴建1700萬噸的新增水泥產能,如果上述計劃能如期實施的話,這對中國企業將是一個很好的商機。

  這裡還有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兩個位於北非彼此相鄰的國家。大家知道,非洲是世界僅剩的一大片水泥需求將大幅增長的潛在市場,相對於已經開始起步的北非來說,南部和中部非洲的發展空間與潛力更大。這兩個國家現在所謀劃的正是著眼於此。它們都是近年相繼從水泥進口國轉變為出口國的,在出口水泥價格每噸高達100多美元的驅動下,有意向充分發揮其水泥工業基礎設施齊備,技術、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優勢,擴大產能增加水泥出口,開拓非洲南部和中部市場之勢。摩洛哥還有海運的便利。因為潛在市場的容量很大,近中期內不會與Dangote發生矛盾。估計在今後3~5年內,這兩個國家每年都可能會新增1~2條水泥生產線,我國的EPC工程總承包將是頗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

  另外,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和歐洲許多國家的基礎建設似乎已趨於「飽和」,加之較長時期的經濟增長滯緩,近期對水泥的需求有減無增,幾乎沒有商機。南美的巴西和墨西哥也是傳統的水泥大國,但因國內時局影響,經濟增長遇阻,水泥需求疲軟,近期商機不多。南非基本上也是處於這種境況。位於西亞的獨立國協(CIS)諸國和蒙古等,前幾年都新建了幾個水泥廠,水泥產能已顯飽和甚至過剩。但是在「一帶一路」經濟圈的範圍內也可能還會有一些中小國家,例如緬甸、尼泊爾、馬來西亞、安哥拉、莫三比克、巴布亞紐幾內亞、阿根廷、哥倫比亞等,或會有新建1~2座現代水泥廠的需求,這就有賴我們的搜索跟蹤與機緣了。

  應該指出,除了成套水泥生產線以外,我國的水泥窯餘熱發電以及協同處置廢棄物的成套技術裝備的國際化合作,對於諸多水泥工業較發達、缺煤缺電和城市化程度較高的新興國家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因為這些項目正是它們現今所需要的。餘熱發電和協同利廢工程較單一,涉及面少,施工期短,風險可控度高;加之我國在這兩項成套技術裝備方面與國際競爭廠商相比優勢較明顯,利潤可以不再那麼薄,因而其經濟效益會比成套水泥生產線項目的好一些。這方面的商機和市場開拓也是很有潛力的,我國已有實力可以分享更多的國際市場份額,希望抓緊實施。

  3 世界主要水泥生產國家(地區)的產能利用率和熟料係數

  筆者從世界五大洲選取了48個有代表性的主要水泥生產國家(地區),其2014~2015年的年均水泥總產能和消費量均達其全球總量的幾近90%,樣本的質量和數量具有充分的可信度和代表性。各國的水泥產能利用率及其熟料係數,如表1所列。

  表1 世界主要國家水泥產能利用率及其熟料係數匯總

世界主要國家水泥產能利用率及其熟料係數匯總

  分析表1的數據得知,其中水泥產能利用率低於60%的有法、意、西、澳、阿聯等12個國家,占總數48的25%;介於60%~69%的有匈、捷、奧、俄、阿根廷、南非、埃及、韓、泰、中國等16個國家,占總數的34%;介於70%~79%的有德、印度、美、巴西、伊朗、土耳其等12個國家,占總數的25%;介於80%~89%的有巴基斯坦、印尼、哥倫比亞、菲律賓等4個國家,占總數的8%;高於90%的有英、日、沙特、阿爾及利亞等4個國家,占總數的8%。一般情況下,利用率高的其商機較多。全球總的情況是,利用率在70%以上的占40%,70%以下的占60%。

  至於熟料係數,小於0.60的僅有中國和巴西2個國家,占總數48的4.2%;介於0.60~0.69的有德、土耳其、智利等5個國家,占總數的10.5%;介於0.70~0.79的有法、俄、澳、墨、沙特、奈及利亞、日、泰、越、印度等30個國家,占總數的62.5%;介於0.80~0.89的有美、英、日、埃及、阿聯等9個國家,占總數的18.7%;高達0.91的僅有中國台灣,占總數的2%;最後高達0.96的僅有衣索比亞1個國家,占總數的2.0%;因為有些非洲國家根本就沒有合格的混合材(礦渣和粉煤灰),只能生產42.5等級的純波特蘭水泥。所以這些非洲國家就不能生產32.5水泥。

  可以看出,與10年、20年前比較,現今世界水泥工業有兩個普遍的變化趨勢:第一是其產能利用率各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平均約從75%以上降為70%以下,表明全球水泥總體趨於供應較富餘。有些國家雖然產能利用率較長期處於65%左右,例如歐洲各國,但並未發生我國這樣的惡性競爭的情況。這裡是否也有另一種新常態的存在,值得我們關注。第二是熟料係數都在降低之中,即水泥中的混合材摻入量上升,深加工的混合材替代部分熟料,降低水泥的單位碳排放量,少用波特蘭水泥,多用混合水泥(32.5和42.5 Blended Cement)已成一個趨向和潮流。

  2016-2021年中國水泥工業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顯示,自2005年以來,我國成套水泥技術裝備開始「走出去」從事國際化技術商貿合作,以EPC項目總承包的模式進入國際市場,至今已建成投產的分布在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有近200條生產線,水泥產能約3億噸,占同期國際新建項目總產能的40%以上。但所獲得淨利潤卻只有其總額的4%~5%。

  因為我們早期「走出去」的都局限於低中端市場。最近三年已簽約的國際水泥項目約有50項,水泥產能近1億噸,環保與技術指標已達國際先進水平,體現了兩大轉型提升趨勢。首先是要挺進國際高端市場,其次不僅是幫人家建水泥廠,而是到國外去投資生產經營我們自己獨資或

  合資的水泥廠。我國有些大型水泥集團已經先走了一步,正在這方面積累總結經驗教訓。實踐出真知!祝願我國水泥工業在新一輪更高端的國際產能合作轉型提升的征途上不斷取得更多更好的業績,達到提高經濟效益,挺進高端市場,創建中國品牌的目標。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