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醬料市場規模達400億,其中辣醬規模達320億。隨著醬料作工藝的進步,後來制醬之法也用於烹製其他非佐料菜餚,逐漸發展出一種烹調菜餚的方法,即醬法。以下對醬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目前國內14億人中的6.5億是可以吃辣或喜歡吃辣,食辣人群中的45.1%認為目前的辣椒醬產品還沒有最好的品牌。作為辣醬領域中的「霸主」,老乾媽2019年銷售額達到45億元,排市場第一位,占消費者選擇比率的20.5%,其次是李錦記占比達9.7%、辣妹子占比9.2%。
醬料行業市場格局(單位: %)
醬料產業近些年的發展態勢良好,前景廣闊。醬料產量持續上升、品類發展完善、產品多樣化、市場發 展成熟、標準體系健全,並在網際網路+的市場格局下,實現了營銷模式的創新與變革。醬料產業正在這一 系列的變化中蓬勃發展、穩健前行。現從三大升級方面來分析醬料行業發展趨勢。
一是消費潛能釋放。醬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飲食結構的調整與餐飲業的發展,將促進調味品產業的消費提升。另外,消費者健康意識的增強,以及為迎合渠道需求而產生的新型高端消費,也為高檔調味醬消費量的上升提供了契機。
二是優勝劣汰加劇,資本整合力量加強,產業升級換代與集中度提升。醬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具有一定影響力及發展歷史悠久的品牌企業,開始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同時食品相關企業也開始涉足調味醬產業,希望分享調味醬產業快速發展的成果。
三是科技進步突飛猛進。醬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行業越來越重視科技的推廣作用、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成為推動行業升級換代的主要標誌、行業的穩步增長為科技進步提供了發展機遇。
發酵醬的原料在原有材料的基礎上增加了大米、粟米、魚、蝦、貝、蟹等,生產中以這些材料為基礎,添加各種輔料,使得產品口感細膩,色澤紅亮,口味鮮美,深受消費者歡迎。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於調味醬的需求正在從滿足基本需要向追求更高品質轉變。需求更加多元化、高端化。
2018年著名品牌企業100強統計數據(94家)中,有29家生產調味醬產品,總產量達到82萬噸,總銷售收入達到68億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健康逐漸深得人心,醬料往中高端發展是大勢所趨。以下對醬料行業市場分析。
醬料行業市場分析,2018年我國醬料品牌力指數得分排名第一的是李錦記達到596.9;據醬料行業分析數據指出,47.5%的消費者首先提到李錦記,品牌聯想度達到75.5%;C-BPI得分排名第一的李錦記比最後一名的花橋超出207.36%。
2018年我國品牌力指數醬料品牌排名細分指標
醬料是用於烹飪、佐餐調味的各式醬料的總稱,歷來是餐桌和廚房中不可或缺的調味佳品。我國醬料種類豐富,不同地區醬類產品有著不同的風味特徵,北方醬料口味濃重,如甜麵醬、花生醬、豆類發酵醬等;貴州醬料口味偏辣,如豆豉辣椒醬、油辣椒等;廣式醬料口味相對比較清淡,如黃豆醬、海鮮醬等。現從三大方向來分析醬料行業市場。
醬料行業市場分析,2013年-2017年,主要醬料生產企業的產量持續上升,醬料產業2013年(32家)的總產量為70.7萬噸、2014年(30家)的總產量為75.0萬噸,2015年(30家)的總產量為80.0萬噸,2017年(29家)的總產量為82萬噸,醬料行業規模呈現出增長的趨勢,優質企業品牌效應也逐漸顯現。
醬料行業市場分析,在過去的20多年中我國醬料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約為 20%;此外,2015年醬料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1.49%。2016年醬料銷售規模預計在400億元左右,預計同比增長22.32%,市場前景廣闊。
醬料產業的品牌企業較多,發展較好的品牌有海天味業、李錦記、天津利民、安慶胡玉美、香其醬業、北京丘比、四川遠達等。醬料行業市場分析,三年來海天味業的產量分別為13.0萬噸、12.8萬噸、20.7萬噸,增速最快;除了香其醬業在2015年出現產量下滑以外,其餘幾家主要企業的產量都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
我國醬料產業與歐美存在較大差異。國內醬類產品網際網路基因的特色較為明顯,體現在包裝、品名等方面,這些產品如果能快速布局線下,找到合適的線上線下互推模式,將對醬產業的市場引導與消費升級有促進作用。國際上的醬也有明顯的特徵。醬料行業市場分析,基本上一種菜會配一類醬,所以醬的種類非常豐富,配以各種具象、特色的包裝,很有市場、也便於烹飪。比如歐美市場的醬基本上是一味定型,方便便捷。國內外醬類產品各有特點,可以相互借鑑,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