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眾多藥企對otc關注加大,我國otc國際品牌影響得到提升。目前otc零售受法律限制,其主要經營權被稱為「藥房專賣」或「通銷」。未來全球otc市場銷售額將穩步增長,最大的增長預計在中國。
otc作為經長期臨床使用被證實療效確切、質量穩定、一般公眾也可安全使用的藥物,是我國臨床治療和預防用藥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也有部分otc被用作臨床首選用藥或作為一線用藥,受到醫生和患者的廣泛認可和信賴。
otc又稱方便公眾用藥,受益於醫藥電商發展,otc行業整體市場銷量良好。2020年全球經濟受疫情衝擊,市場規模小幅下降為1140億美元,相較於2019年市場規模增速下降了0.9%。據2022-2027後新冠疫情環境下中國otc市場專題研究及投資評估報告預測,2021年的otc市場規模增速將會達到1210億美元,增速高達6.1%。
一般而言,otc的使用方法簡便易懂,患者不易發生誤用、濫用或者重大不良反應事件;同時,由於非處方藥相較於處方藥的價格較低,不會對患者使用造成重大的經濟負擔。因此,非處方藥在提高自我藥療、便捷接受有效治療、降低就醫成本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於患者和消費者具有較高的臨床和經濟價值。
伴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我國醫藥衛生服務逐步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自我藥療的便捷性、「防未病」、降低疾病發生率的社會價值也逐步被消費者和社會廣泛應用和接受。而推動otc的合理使用,促進輕微疾病、慢性病的自我治療和及時緩解,不僅有利於有限醫療衛生資源的合理配置,還可以減輕醫療衛生機構壓力和醫保基金負擔,有助於實現我國醫改和藥物分類管理政策的方針和目標。因此應當重視otc在我國醫療衛生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相關的政策安排以進一步提升otc的價值和科學使用。
我國otc銷售主要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個渠道,其中線下渠道主要包含醫院、零售藥店和第三終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診所);線上則主要是電商平台。銷售渠道占比來看,目前我國非處方藥主要的銷售渠道還是為線下零售渠道,其中銷售占比最高,約為54%;其次便是醫院,占比約為21%;再其次便是第三方終端,占比約為17%;線上零售渠道銷售占比最小,約為8%。
我國中成藥otc行業的產業鏈上游供給主要是中藥材的種植和採摘,中藥材大多以植物為主、還包含一些特殊動物和礦物,在採集的同時會進行簡單的處理,為中游中藥飲片、中成藥的製作提供原材料,患者和消費者可以直接通過藥店和網上藥店購買中成藥otc。
我國市場是全球最具潛力的otc市場,也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近年來我國otc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增大,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1205.2億元。
otc私售現象普遍,我國藥品分類管理政策開始落地實施。近些年來我國otc行業發生了較大變化,商業模式疊代、數位化轉型、新技術應用、准入支付變化及網際網路醫療介入,線上零售渠道銷售規模快速增長,處方藥轉otc數量持續擴容等。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深入實施,老年入健康需求的增長,網際網路診療的推動,非處方藥銷售渠道商用模式的創新,十四五期間,我國otc行業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以上就是otc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otc市場開始回暖,otc大都用於多發病常見病的自行診治。目前很多醫藥企業,未能攻下KA連鎖主流otc市場,就在這一第二梯隊otc市場上打拚、爭奪,但隨著大連鎖併購的加快,這個市場逐步萎縮,同質化的產品在這些連鎖被併購後,也面臨退出市場。以下對2022年otc行業前景分析。
據2022-2027後新冠疫情環境下中國otc市場專題研究及投資評估報告預測,2013年-2019年全球otc藥物市場整體呈現上升趨勢,複合增長率為3.6%。2020年全球經濟受新冠疫情衝擊,市場規模小幅下降至1140億美元,相較於2019年市場規模下降了0.9%。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及疫情推動的全民健康意識提升,2021年的otc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33億美元。
目前我國otc市場競爭激烈,市場中的企業眾多,占據著一定的市場份額,我國otc行業應建立otc專論制度、完善我國otc轉換制度、建立獨立的otc註冊審批機制等方面發展,otc已成為國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otc發展前景廣闊。現從三大趨勢來分析2022年otc行業前景。
專論制度最大程度地簡化了otc的上市程序,有利於鼓勵企業研發、生產otc,並不斷改良創新,以滿足公眾不斷增長的自我藥療需求。專論制度儘管簡化了上市程序,但是並不會增加風險,通過系列管理要素可以將風險有效化解或控制。
目前我國otc轉換存在較多有待完善的問題,參與調研人員特別關注的有otc轉換的標準與流程,此外還包括我國otc的轉換機制、常態化工作等。我國otc的轉換工作是由註冊司負責、藥品評價中心具體承擔,認為二者可負責轉換工作的比例並不高,這提示監管部門也應基於轉化工作的特點和工作要求,考慮進一步完善otc轉換的工作機制。
對於附加申請otc的註冊申請,我國現行的註冊程序、技術要求、申報資料、otc等方面均需要進一步完善。在當前藥品審評年批機制改茁的,大背景下,對於otc,也有必要借鑑國際經驗,建立有別於處方藥的單獨的otc註冊審評審批程序、制訂更為科學合理的otc註冊技術要求。
otc行業發生較大變化,otc企業發展形式飛速。當下,國內外藥企逐步將專利期處方藥轉換成otc藥品,從而延長藥品試用期,減少處方藥專利期滿、仿製競爭等造成的損失。
以上就是2022年otc行業前景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otc銷售渠道商用模式得到創新,我國中藥otc國際品牌影響力得到極大提升。中成藥otc行業增長主要由品單價增長貢獻。零售藥店對中成藥otc漲價接受度顯著提高。以下對2022年otc行業投資分析。
據2022-2027後新冠疫情環境下中國otc市場專題研究及投資評估報告預測,otc藥品的主要類別有感冒咳嗽類、維生素類、消化科類、止痛類、皮膚治療類、手部清潔殺菌類等。從全球otc市場規模來看,感冒咳嗽類otc藥品的需求量最大,市場規模達350億美元,占otc藥品市場比重為30%;其次是止痛類,占比為21%;維生素類占比為18%;消化科類占比15%;皮膚治療類占比13%;手部清潔類占比3%。
隨著處方藥面臨系列政策衝擊,眾多藥企對於otc的關注力度加大,並加強在院外零售市場的產品推廣及布局。現從兩大方面來了解2022年otc行業投資分析。
藥師在患者使用otc中擔任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而甲類的otc必須要在藥店中銷售。該目的在於藥物最好在藥師的監督和管理之下服用,而otc的說明書內所標註的,在藥師指導下用藥以及諮詢藥師等標識,能夠起到警醒的作用。但實際狀況下,國內的藥師團隊和素質不佳,並不能夠充分地將消費者合理用藥的指揮作用發揮出,使得otc應用存在較大的風險。
自我藥療作為在各類因素的影響之下出現的自我保健行為,此藥療方式有穩定行為方式。自我藥療可為決定國民自我療效效果和潛在的健康風險。國民自我藥療的行為結構包含:自我診斷、自我購買藥物以及自我用藥三個階段。上述的三個階段性行為事件順序是相互間影響的。而otc不合理用藥相對比較常見,臨床表現為:一方面,對藥物上的標籤與說明書閱讀與理解不夠充分。otc的說明書與標籤作為指導患者有效與安全用藥的基礎指南。若是因為患者態度不夠認真抑或是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等相關因素,使得用藥之前不能全面和正確地理解用藥信息,會使得otc不夠合理。例如,說明書內存在不良反應、禁忌和謹慎用藥狀況等需給更多的關注,進而使得自我藥療的風險度明顯降低。另一方面,自我藥療存在依從性比較差的特徵。說明書內有明確規定,「請仔細閱讀說明書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在該治療狀態下,消費者運用otc,需依從說明書中的相關內容抑或是在專業藥物指導下進行。
超多醫藥企業進軍otc領域,otc產業出現同質化產品。未來作為資本行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otc市場可以為所在國經濟發展籌集大量資金,同時也是為風險投資提供退出通道,在促進風險投資發展的同時,帶動高科技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
以上就2022年otc行業投資分析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