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設立科技創新和普惠養老兩項專項再貸款,人民銀行對貸款本金分別提供60%、100%的再貸款支持。專家認為,科技創新再貸款相當於人民銀行為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且穩定的信貸資金,定向直達支持科技創新,將有力緩解企業融資難題。
中國人民銀行4月28日消息,人民銀行設立科技創新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撬動社會資金促進科技創新。專家表示,科技創新再貸款定向支持科技創新領域,將更好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作用,推動金融服務科技創新。
人民銀行介紹,科技創新再貸款額度為2000億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兩次,發放對象包括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共21家金融機構,按照金融機構發放符合要求的科技企業貸款本金60%提供資金支持。
科技創新再貸款支持範圍包括「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科技企業,優先支持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企業、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關鍵產業鏈龍頭骨幹企業及上下游關鍵配套企業、參與組建創新基地平台企業以及國家級科技園區內企業。具體支持的科技企業分別按照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現行標準認定,並由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通過國家科技創新創業數據平台、國家產融合作平台等渠道向金融機構推送。
科技創新再貸款採取「先貸後借」的直達機制,按季度發放,按照支持範圍內且期限6個月及以上科技企業貸款本金的60%提供科技創新再貸款資金支持。自4月1日起,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向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發放貸款後,於次季度第一個月向人民銀行申請科技創新再貸款資金,對於符合條件的貸款,人民銀行提供科技創新再貸款資金支持。
在業內人士看來,科技創新再貸款是人民銀行堅持「金融為民」「精準直達」的又一實踐,有助於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科技型企業的資金支持,讓企業安心攻關,輕裝上陣向前沖。科創企業普遍認為,這是金融助力穩企保供、紓困解難的「及時雨」。
貸款公司的發展,對解決小微企業、「三農」的資金短缺等起到很好的補充救急作用。截止2018年在我國貸款行業近萬億貸款餘額中,有50%以上投向了「三農」和小微企業,以下是貸款行業分析。
受網際網路金融和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衝擊以及自身發展局限影響,近年貸款公司發展趨緩,行業優勝劣汰形勢加劇。根據央行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貸款公司數為7967家,較2018年末減少166家,貸款餘額較2018年末減少278億元,為9272億元。
根據過去貸款行業分析數據發現,貸款公司數量自2015年始進入下降通道,從業人員數量也持續減少。而貸款餘額除2017年保持增長外,其他3年都呈下降態勢。2018年末,貸款公司、從業人員、貸款餘額「三降」幅度最為突出。去年末貸款公司數量減少418家,人員流失13149人,同比降幅分別為5%和13%。
預計在受宏觀經濟下行、企業發展低迷、社會高利貸衝擊等因素影響下,我國貸款公司普遍發展信心不足,業務出現不同程度地萎縮,風險防控壓力加大。2018年的貸款機構數僅比2017年增長了1.4%,2018年6月,機構數、實收資本和貸款餘額較2017年末都下降了1% 左右,未來貸款行業的發展之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金融需求大
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上存在較強的金融抑制,農村正規金融體系還不能滿足農戶信貸需求,從而存在著嚴重的「信貸配給」。農戶的資金需求巨大,但農村信用社的市場占有率很低,留下的貸款需求空間非常大。農村非正規借貸很活躍,間接表明農村小額信貸市場空間很大。
2、中小企業資金供給缺乏
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巨大,數量呈現出上漲的趨勢,融資需求旺盛,但小型企業、微型企業融資難問題一直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因素。據貸款行業分析,大多數貸款公司在其成立不久時,其註冊資本金就發放一空,面臨斷糧停業的局面,資金往往以較高利率(約16%年利率)發放。這表明大多數貸款公司的客戶(主要是小企業和農戶)都不能及時的以正常利率從正規金融體系得到足夠融資。
3、貸款機會重要性高於貸款利率
目前我國設定貸款公司貸款利率不得超過央行公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基準利率的4倍,這是對信貸客戶議價能力的一種保護。但利率市場化是我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由於信貸資金需求者需要的大部分是短期資金,周轉很快,實際承擔的利率比收益率要低很多。因此,信貸資金需求者願意也有能力承擔較高的利率水平。因此,信貸資金需求者對貸款產品議價控制能力差,利率議價的主動權掌握在信貸機構手中。
總的來說,貸款公司一直是我國普惠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國家將適度放寬貸款業務的限制,同時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和適度放開融資槓桿率。展望未來,預計我國款中介(經紀)行業將逐漸規範和成熟,新興技術運用、金融服務模式的改進才會大大減少行業的痛點,相信「貸款難、貸款貴、貸款慢」會成為國內主要城市的金融服務歷史,普惠金融深入普及到中西部及經濟不發達城市。以上便是貸款行業分析所有內容了。
據報告大廳小編從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了解的信息,截止2016年12月,天津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30067.0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稱「同比」)增長6.8 %;本外幣各項存款增加1917.66億元,同比少增1051.47億元。
人民銀行天津分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末,天津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30067.0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稱「同比」)增長6.81 %,增幅較上月末下降1.17個百分點;各項貸款餘額28754.04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10.62 %,增幅較上月末回落0.14個百分點。
非金融企業存款和廣義政府存款減少較多,住戶存款和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小幅增長。12月份,天津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減少248.42億元,同比多減321.43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32.15億元,同比少增91.62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55.85億元,同比多減111.93億元;廣義政府存款減少140.36億元,同比少減168.90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7.37億元,同比少增288.67億元。
1-12月,天津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增加1917.66億元,同比少增1051.47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464.63億元,同比多增60.61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604.66億元,同比少增745.25億元;廣義政府存款增加666.83億元,同比多增524.21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91.95億元,同比少增966.82億元。
住戶貸款同比多增,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有所下降,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與上月基本持平。12月份,金融機構各項貸款較上月增加166.29億元,同比少增17.86億元。其中,住戶貸款增加167.24億元,同比多增87.61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減少17.32億元,同比多減93.55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比上月減少0.09億元,同比少減13.91億元。
1-12月,天津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增加2759.37億元,同比多增94.45億元。其中,住戶貸款增加1494.48億元,同比多增982.30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1184.07億元,同比少增924.2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0.74億元,同比少減12.91億元。
更多貸款市場行情,可查閱2016-2021年中國貸款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
在經營實踐及經驗探索下,我國貸款公司發展趨緩,行業優勝劣汰形勢加劇。截止2018年我國貸款公司減少至8332家,款公司貸款餘額為9721.45億元,有33家小貸公司掛牌新三板,以下是貸款行業現狀分析。
根據貸款行業分析統計數據,2013至2015年,我國貸款公司數量快速增長,進入快速發展時期。2015年末,我國貸款公司達到了最高峰8910家,從業人數達到11.73萬人,貸款餘額達到9411.51億元。2015-2018年,貸款公司行業風險頻發,虧損面加劇,發展日益艱難,機構數量逐年下滑。2018年9月末,我國貸款公司減少至8332家,從業人員下降至9.83萬人。截至2018年9月,貸款公司貸款餘額為9721.45億元,同比下降0.8%。
截至2019年5月底,我國共有33家小貸公司掛牌新三板。貸款行業現狀認為,從這33家小貸公司披露的2018年經營業績來看,有28家實現盈利,占樣本總數的84.85%,這28家2018年淨利潤達到5.85億元,其中僅1家淨利潤超1億元,1家淨利潤在5000萬-1億元,15家2018年淨利潤在1000-5000萬元,11家淨利潤在0-1000萬元;另外有5家公司2018年處於虧損中。
從這33家掛牌新三板小貸公司的2018年具體財務數據來看,宏達小貸經營業績較為亮眼,營業收入、淨利潤、淨資產等各項指標均位居榜首,並且是2018年唯一一家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超億元的新三板小貸公司;黔中泉2018年淨利潤為5785.71萬元,排名第二,營業收入為7974.23萬元,2018年末不良貸款率為8.51%;鴻豐小貸和海博小貸2018年淨利潤分別為4991.12萬元和4430.33萬元,2018年末貸款餘額分別為6.03億元和8.88億元;陽光小貸、棒傑小貸、日升昌、通利農貸、商匯小貸5家公司2018年則出現虧損,其中商匯小貸淨虧損近2億元,主要是因為2018年不良貸款增加,導致生息資產下降,同時計提貸款減值損失大幅增加。
貸款行業現狀指出,在受宏觀經濟下行、企業發展低迷、社會高利貸衝擊等因素影響,我國貸款公司普遍發展信心不足,業務出現不同程度地萎縮,風險防控壓力加大。2019上半年的貸款機構數僅比2014年增長了1.4%,2019年6月,機構數、實收資本和貸款餘額較2015年末都下降了1% 左右。貸款公司的經營環境日益嚴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融資渠道狹窄
資金是決定貸款公司能否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從成立那一刻起,資金就是貸款公司無法迴避的問題。按照銀監會《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貸款公司性質為工商企業,不能吸收存款,不能進入銀行間市場進行拆借,更不能進行任何形式的內外部集資。因此,公司大部分資金為自有資金,以股東注資為主,最初階段其他融資比例僅為註冊資本金的50%。此外,由於給貸款公司放款究竟是公司業務還是同業業務不明確,也鮮有銀行給貸款公司融資,融資金額遠低於銀監會規定的50% 的水平。
2、風險控制機制不健全
貸款公司在運營過程中普遍缺乏系統的風險防控機制。貸款行業現狀指出,目前,我國徵信體系尚未建立健全,尤其是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嚴重滯後,導致主要針對農戶群體的貸款公司面臨較高的信用風險。許多貸款公司風險意識不強,沒有建立起必要的風險評估、預警和控制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往往只有簡單的貸款操作流程規範放貸行為。貸款公司業務也尚未納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造成貸款公司難以全面了解客戶信用狀況,經營風險增加,也影響到徵信系統數據。
未來,如何進一步推進貸款公司的升級發展,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突破發展桎梏,需要地方政府、監管部門、行業組織機構和貸款公司的共同努力。未來,貸款行業發展將是寡頭之間的競爭,小公司和貸款中介逐漸被淘汰。銀行逐漸開始涉及消費金融(小額貸款)領域,謀取原來不被重視的利潤區域。以上便是貸款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