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廚衛行業分析的了解,近幾年中國陶瓷衛浴設施的需求量將達到3400萬件,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陶瓷衛浴產品消費市場,廚衛行業分析顯示,去年瓷磚類與潔具類產品產量分別達到了75億平 米和1.77億件,分別占據世界建築衛生陶瓷總產量的60%和40%以上,出口到歐洲、美國、日本、韓國、中東等地的產品每年的增長率為50%。從這個趨勢分析,中國陶瓷衛浴市場頗為樂觀,擁有大量剛性需求,可謂市場很好。
衛浴行業就像一個生物鏈,缺了誰都不可以,在長期的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中陶瓷衛浴市場也暴露了很多的弊端,給整個陶瓷衛浴企業的發展帶來了阻礙,據九正建材網小編調查發現,到目前為止,主要就體現在以下方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廚衛行業分析:
困擾一:市場很好產品卻賣不出去
但因今年在房市調控、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攀升、水旱災害不斷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國內陶瓷行業走勢低迷,近期山東淄博產區、四川夾江和雲 南產區還相繼出現大面積停產現象。針對業界頻頻出現的「產能過剩」、「市場飽和」等字眼,對於那些中小衛浴企業,隨著利潤空間壓縮,而越來越理性的消費者 並不打算為此買單,產品積壓的壓力就相當大,有些不得不停止運行部分生產線。
陶瓷衛浴行業在管理和市場營銷方面還很傳統,行業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因此,只有極少數的企業擁有較知名的品牌和相對完整的渠道。很多企業自身渠 道和銷售管理都明顯不夠規範,市場網點薄弱,經銷商對產品的選擇依賴於良好的客情關係。此外,眾多企業沒有運作品牌的能力,沒有系統的經營模式和專業的營銷團隊,沒有準確的市場信息,沒有面向客戶的服務標準和針對客戶的服務體系,沒有針對市場的研、產、供體系,資金投入周期長且風險大,所有這些都將成為置 企業於死地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一招致命。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企業的內部運作管理體系亟待建設,市場標準亟待規範。另外,企業可以先停止運行部分生產線,消化庫存,靜待銷售旺季;相信有真正的剛性需求存在,只要把產品做好,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最終還是會取得一定的效果。
以上是對廚衛行業分析的產品特點分析,查看更多廚衛行業分析信息請點擊:2013年廚衛產品行業國內外渠道市場發展(投資)比較分析報告
困擾二:節日黃金熱點然產品促銷遇冷
五一、中秋、元旦……但凡能想得到的節日,「折上折」、「買就送」等等促銷字眼就大規模占領市場,促銷手段也是無奇不有,甚至有過衛浴產品論斤賣的奇招,以此來奪人眼球。然而,消費者對促銷表現的熱情顯然沒有以前高漲,加上物價上漲,口袋緊縮,對促銷頗有些見怪不怪的姿態,因此一些建材市場即使 是在這一年中最火爆的促銷旺季也是客流慘澹、人影寥寥,因而能帶動的銷量也就變得十分有限。
一些陶瓷衛浴企業的毛利潤從之前的40%降到了20%左右,甚至部分企業的特價產品正在「無利潤」銷售,超低的利潤不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據 此,及時調整運營思路,讓陶瓷衛浴價格回歸理性成為很多企業的重要策略。曾經有專家預測,陶瓷衛浴價格有望在下半年逐步回歸理性。某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價格戰不利於企業的良性發展,而只有開拓二、三級市場,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才是占領市場的最好方法。
「出口市場的新機遇,和開發農村市場的新契機都打開了陶瓷衛浴企業創新營銷的大門」,行業專家稱,把眼睛盯在價格上是不行的,積極開拓新市場才是關鍵。首先要先對企業進行長遠經營戰略規劃,避免犧牲質量以低價來衝擊銷量的「近視」行為;增強節日促銷的計劃性和可操作性,嚴格控制促銷費用預算,整合好促銷資源。
以上是對廚衛行業分析的促銷分析,點擊查看更多廚衛行業分析信息:2013-2018年全球廚衛用品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盈利價值預測報告
困擾三:低端市場堵塞擁擠高端市場順暢空曠
現今那些小型的陶瓷衛浴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設備陳舊、產品單一、缺乏市場競爭力甚至靠貼牌生存等明顯劣勢。而幾個國外大品牌不僅把控高端市場,在價格上也越來越具備競爭力,逐漸在向中低端市場滲透,對中小陶瓷衛浴企業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考驗。
有人說,中國陶瓷衛浴市場是中國人自己「讓」出去的,相互傾軋的中國企業讓國外企業坐收漁翁之利。很多土生土養的中國企業的壓力更多是來自本身,外部環境給企業的機會是平等的,自己內功不深、基礎不牢、營銷、成本控制不好,壓力才會大。只有占領高端市場,品牌才有地位;相反占據的份額越小,地 位則越低。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陶瓷衛浴消費市場,許多國內陶瓷衛浴品牌的性能和質量達到甚至超過了外國品牌,然而國外陶瓷衛浴品牌利用強大的資金實力和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幾乎壟斷了中國高端陶瓷衛浴市場。除歷史原因外,國內企業品牌意識不強是導致這種局面的重要原因。
陶瓷潔具不斷發展提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購買陶瓷衛浴產品時不僅關注產品價格、質量、售後服務,更關注品牌的知名度和商家的美譽度。如果企業 還是停留在過去賣方市場的經營理念中,肯定會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甚至被市場無情地淘汰,陶瓷衛浴行業進入品牌營銷時代。
本土品牌要修好內功,虛心學習國外品牌的先進經驗,包括引進技術、營銷理念等,通過不懈努力,趕上甚至超越國際水平;堅持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保持強大的企業生命力,推動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