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季度網絡電視劇有效播放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58%。網絡電視劇已告別粗製濫造的刻板印象,成為新發展方向,湧現出不少優秀作品。
疫情期間,影視電視劇行業一度按下暫停鍵,至今仍有影視項目還未開機和復工。如何看待影視電視劇行業的困境、如何突破困局,也成為2020春交會上行業人士探討的焦點。
首先是劇組的拍攝全部叫停。據介紹,在春節期間,優酷處於籌備期和拍攝中的劇組差不多有十個,全部按下了暫停鍵,「資金壓力上對我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平台的更新頻率和數量是有所下降,不過這也為去庫存帶來了一定空間。
另外,線下娛樂全部停擺,視頻網站流量激增,用戶對內容的需求也大幅增長。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表示,愛奇藝搭建了戰疫專區,希望能夠用文藝作品幫助大家排解心情,平台上144部劇集轉為免費播放,也把《破冰行動》《飛行少年》這樣的項目捐贈給了湖北衛視。但廣告投放等方面,視頻網站還有很多實際困難。在愛奇藝副總裁馮微微看來,要打破以前固有的思維模式、創作模式、審美模式,不斷提升製作能力,才能不斷提升抗風險能力。
網絡劇以在線視頻平台製作為核心,專業影視製作公司逐步進入市場。網絡劇一開始多以工作室、獨立製片人或在線視頻企業自製形式出品,這一模式往往受制於在線視頻企業投入資源限制,因此初期網絡劇市場規模相對較低。隨著網絡劇市場潛力的逐漸打開,吸引了專業和實力雄厚的影視公司參與出品,與在線視頻平台聯合製作,投資規模逐漸擴大、製作團隊趨於專業化,形成網絡劇生產、推廣、發行的完整產業鏈。
疫情不僅考驗著播出平台,也在考驗製作者和創作者們。靈河文化創始人白一驄比較幸運,疫情開始前,手頭的項目基本已殺青,目前他正在家埋頭打磨劇本。白一驄認為,一些影視企業倒閉是影視行業紅利期之後的「退場」和「洗禮」,「要保持謹慎的樂觀與謹慎的悲觀」。他提出應該研究一套疫情拍戲的模式:「早點進入安全的拍攝模式,是我們自救的途徑。」
影視行業不可能永遠處在「夏天」,「冬天」有助於正常的生態發展。渡過「冬天」活下來的都是生命力頑強且經過檢驗的,疫情正好給予了影視電視劇行業一個冷靜下來的調整周期。
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5億。網絡視頻付費用戶規模擴大,內容付費占比逐年提升,已成為各視頻平台營收的重要來源。
與網絡電視劇質量提升並存的是製作成本的提高,視頻平台已經開始探索一些新的內容付費模式,比如超前點播等。此類新的付費形態也曾引發爭議。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陸紹陽表示,隨著5G廣泛應用,通過移動網際網路觀看視頻將成為未來文藝消費的主要形態之一,這就需要平台方在兼顧文藝作品的公共性和商業性基礎上,探索更加普惠、可持續發展的付費模式,而當務之急是優化會員制度及內容付費規則。
2020年2月每部電視劇網絡劇全部演員總片酬不得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電視劇經過幾年的探索和發展,已經形成了包括投資、製作、交易、播出和廣告經營五大環節在內的,有電視劇製作方、購買方、播出方、觀眾和廣告客戶等多方參與的基本完整的產業鏈形態。以下對電視劇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近年來,我國影視劇備案數量持續下滑。電視劇行業分析指出,2019年1-2月,全國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的劇目共177部、6650集;2020年1-2月,全國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的劇目共147部、5710集,同比減少了30部、940集。
2013-2020年2月中國電視劇製作備案公示部數
我國電視劇產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已經相對成型,正在步入資源整合與產業升級的階段。實際上,目前我國電視劇製作機構規模普遍較小,在國際主流影視市場的競爭力較弱,已經成為制約電視劇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因此,整合資源、壯大規模、產業模式升級,從而做大做強就成為電視劇產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現從三大趨勢來分析電視劇行業發展趨勢。
電視劇行業發展趨勢分析,伴隨下游視頻網站商業模式的演進,平台對內容的選擇從過去單一的追求流量轉變為多維度評價——會員拉新能力,會員留存水平,付費轉化能力等等,這對於內容製作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視頻平台的內容主要來源於「採購+自製」。電視劇行業發展趨勢分析,精品版權內容是吸引用戶的主要手段,這些內容從數量上看仍以外購為主;同時視頻網站基於差異化戰略紛紛推出獨播內容,投入平台自製劇或定製劇,未來中小體量劇集將更多的以平台自製或定製模式生產,視頻網站採購與自製的投入比例將趨於1:1。
電視劇行業發展趨勢分析,這種變化對頭部製作方影響較小,但對於中小體量劇集製作方產生擠壓,行業加速出清,未來內容製作公司將走向兩極化:1)少數實力頂尖的製作公司,具有較強的創新製作能力,能投資開發出頭部效應明顯的精品內容,保持其獨立性持續發展;2)中小體量的公司,具有良好的內容製作能力,平台以委託製作的方式定製劇集。
我國電視劇製作自反映社會生活、意識形態起,題材和內容經過了簡單到複雜,單一到多元,短中篇到長篇的一個變化過程。此外,各類題材、風格的電視劇也不斷湧現,電視劇藝術表現及其方式也日益拓展,表現方式從以往的戲劇化轉變到如今的電影化,最終回歸至本位,逐步形成獨立、個性的藝術表現方式。發展到今天,國內電視劇的題材多樣、內容豐富,表現出一種日益類型化、平穩化、精良化的發展態勢。
近兩年,網絡劇的發展盛況空前,各大視頻網站自製劇頻出,參與投資額度之大,吸引的受眾之多,成果令人側目。本期將盤點網絡劇的突出表現。
1.2008年至2015年電視劇&網絡劇產量
2008年,電視劇的年產量高達502部,而網絡劇的數量僅為5部,電視劇占據著絕對優勢。而在2008-2015年間,網絡劇的年產量一直保持著穩步增長的趨勢。2014年是網絡劇的新紀元,年產量第一次突破100部,205部的總數是2013年的50部的四倍。電視劇的數量雖然沒有大幅度的變化,但從2013年開始,遞減的趨勢越來越明顯,2015年395部的數量已經基本與379部網劇數量持平。
2.2016年網絡劇播放量Top10
在2016年的前十榜單中,《餘罪》表現卓越,第一季和第二季分別摘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績,而兩季的播放量也是不相上下,遙遙領先排名第三的《最好的我們》,前三甲均由愛奇藝出品。刑警題材的劇占據六席,分量吃重。
3.2016年電視劇收視率Top10
《羋月傳》包攬了上海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的年度收視冠軍,3.59%和3.50%的超高收視率榮登榜單的第一、二名。除了位居第三的《親愛的翻譯官》的收視率超過2%以外,餘下的七部電視劇均未達到。
4.2016年播放量前10名網絡劇熱度
2016年播放量前10名的網絡劇微博話題的閱讀到達了平均20億次以上,而微博話題的討論量也均在百萬次的級別之上,媒體的報導引發關注,觀眾的觀看興趣進一步被激發,進而進行相關搜索與討論,播放量隨之水漲船高。
5.2016年網絡劇類型占比分布
2016年網絡劇的類型主要有十大類。都市劇以26.9%的比例高居第一,排名第二的喜劇類型的比例為19.8%,第三名的懸疑類型網絡劇占比為15.6%。青少年類型和驚悚類型的占比最少,均為0.6%。
6.熱門網絡劇投資額&集數對比
從投資額來看,今年大熱的網絡劇的成本出現大幅飆升:據媒體報導,《美人為餡》和《如果蝸牛有愛情》均達到3億層級,與大製作電視劇相比也毫不遜色;《老九門》、《花千骨2015》和《半妖傾城》也都超過1億元,成為網絡劇中的大手筆。位列其後的《盜墓筆記》、《九州天空城》和《法醫秦明》則落在5000萬的水平線上,唯一將成本控制到2000萬的是《太子妃升職記》。
另外,這些網絡劇的集數也相差較大:最多的《老九門》達到48集,而《盜墓筆記》僅為前者的四分之一,因而平均製作成本也有明顯的落差。
在2016年,以網絡劇為代表的新生代影視作品依舊處在大發展的階段,未來的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