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距離春節還有1個多月的時間,各大電子掛曆企業都將進入年貨的銷售旺季,預計2022年我國電子掛曆市場規模將達到49億元。
我國掛曆誕生於20世紀40年代,最初人民出版社、人民中國出版社等新聞出版單位把「掛曆」作為一種對外的宣傳品,對外贈送,而甚少公開發行。由於掛曆既方便翻查日期又包含豐富多彩的圖畫內容,因此很快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市場上開始出現專門從事掛曆生產的企業,並最終形成以浙江為主要生產基地的獨立的出版行業。
目前,市場上主要可分為電子掛曆、商務掛曆、紙架掛曆、水晶掛曆、記事掛曆、便簽式掛曆、禮品掛曆、個性掛曆、國風掛曆、食譜掛曆、雞湯掛曆、影視劇周邊掛曆以及習俗類掛曆等。其中主打「解壓治癒、拒絕焦慮」的雞湯文掛曆,是很多年輕人偏愛的選擇,包括影視劇中的經典台詞、時下網絡流行用語、「枸杞+保溫杯」的養生技巧等。
我國電子掛曆的銷售旺季在年底,也就是每年的11月底到12月底。數據顯示。部分商鋪進入2021年12月份以來,電子掛曆銷售迅速升溫,每天都批發、零售數基本都是百本電子掛曆。此外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預計2022年電子掛曆的價格較去年也有近10%的漲幅。
從產品主要進出口來看,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11月,我國各種電子掛曆出口數量為40619.76噸,出口金額為14239.89萬美元;而進口數量只有986.44噸,進口金額為250.56萬美元。
從市場競爭方面來看,益好、東訊、晨光/M&G、品喬、有福、虎彩、天意定製、佳周、迪爾文、雷盛/LEDSEE 是我國電子掛曆十大品牌。
從電子掛曆製作方面,品喬、巴巴印、艾米薇爾、jiser機設、炫麗、啟德Eic、快印客、諾初、桔子園、匯美/HYMN 是我國電子掛曆製作十大品牌。
目前,我國電子掛曆產品的銷售市場以國內為主,海外市場在企業整體銷售額中所占比重較小。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及國際間文化交流的逐步深入,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電子掛曆生產企業可以此為契機,再藉助遍布全球的華人的影響力,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輸出中國,邁向國際市場。
電子掛曆是每個家庭在過年的時候必會買的物品之一,電子掛曆上面有時間、有日期,可以讓消費者知道什麼日子該做什麼事情。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掛曆按種類可以分為電子掛曆、檯曆等。近幾年,在我國電子技術快速發展下,電子掛曆行業銷售呈逐年增長態勢,以下是2022年電子掛曆行業發展趨勢。
電子掛曆既方便翻查日期又包含豐富多彩的圖畫內容,因此很快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我國電子掛曆市場上開始出現專門從事電子掛曆生產的企業,並最終形成以浙江為主要生產基地的獨立的出版行業。
但在手機日曆功能逐漸完善下,我國電子掛曆行業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但消費者對電子掛曆的基本需求仍然存在,這個行業並不會消失。因此,電子掛曆行業必須積極尋求轉型,不斷探索創新。筆者從以下三點分析電子掛曆行業發展趨勢。
電子掛曆行業發展趨勢指出,消費者的需求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的特徵,批量印刷出版的電子掛曆內容固定,很難準確迎合這些需求,因此個性化定製服務將是電子掛曆行業發展的一個新趨勢。企業可通過電話、網際網路、門店等多種渠道接受消費者的個性化定製,消費者可以將自己的婚紗攝影、個性寫真、家庭合影或個人喜愛的山水風景等圖片作為電子掛曆的內容,甚至還可以對圖片的色調、裝裱風格、紙張質量、規格尺寸等作更加細節的要求。
與其他行業相比,電子掛曆行業利用電視、廣播、報刊、雜誌等大眾媒體進行營銷的情況相對較少,這是因為以往的電子掛曆企業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等,而在新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必須轉變生產服務對象,面向普通百姓。利用大眾媒體進行廣告宣傳,可以使廣大消費者迅速知曉企業及其產品,再配合新型的網絡營銷,則可更加廣泛的提高企業的知名度。
我國電子掛曆產品的銷售市場以國內為主,海外市場在企業整體銷售額中所占比重較小。電子掛曆行業發展趨勢指出,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及國際間文化交流的逐步深入,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電子掛曆生產企業可以此為契機,再藉助遍布全球的華人的影響力,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輸出中國,邁向國際市場。
未來,我國電子掛曆消費人群主要是70後和80後,90後和00後基本都是通過手機去看日期了。
以上就是2022年電子掛曆行業發展趨勢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