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有約26套丁烷深加工裝置陸續投產,新增丁烷需求456萬噸/年。丁烷行業發展初期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中國丁烷行業發展起步也較晚,因此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都處於比較落後的狀態。以下對丁烷行業趨勢分析。
2018年前三季度,在地緣政治風險推動下,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上漲直接推高了進口丁烷價格,在這兩者的共同影響下,國內正丁烷價格也水漲船高。以國內正丁烷的主要產地山東市場價格為例,丁烷行業分析指出,2018年山東地區正丁烷均價為4600元/噸,同比上漲11%,成本的快速升高成為推動順酐市場三季度上漲行情的重要推動力量。
排除2月自然日較少以及新增統計廠家等因素的影響,上半年國內丁烷月均產量基本維持恆定。此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丁烷供應量不等同於實際商品量,並且由於正丁烷異構所得異丁烷屬於配套裝置,其異丁烷產量不在統計範圍內。現從三大方面來分析丁烷行業趨勢。
原料正丁烷方面,隨著近幾年國內煤改氣,民用氣以及烷烴化工方向的不斷發展,國內液化氣對外依存度不斷擴大,丁烷行業趨勢分析,2018年國內供應缺口達2000萬噸左右,因此供應缺口支撐了正丁烷價格在2019年持續在4000元/噸上下運行,另外原油已經升高至64美元/桶以上,也支撐了基礎化工燃料的價格,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業生產用氣的採購成本,後續正丁烷價格仍有跟漲油價機會,屆時丁烷法順酐生產壓力恐繼續擴大。
2018年丁烷法順酐產能達到79萬噸,遠超過國內主要下游樹脂的實際消耗能力,尤其是近幾年樹脂產業受環保,安監影響明顯,開工率難有提升,因此加重順酐供需差距,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順酐價格操作空間。丁烷行業趨勢分析,而2019年大宗化工產品普遍面臨與原油脫節的情況,化工產品價格均處於近年的低位區間徘徊,終端需求恢復遲緩等也加重了供需差異化,順酐上下游產業鏈走勢出現分歧,也加重了順酐賣方市場操作壓力。
而與丁烷法順酐工藝相反的是,苯法順酐工藝擺脫虧損局面,自2016年的間歇性盈利轉為2019年長期盈利局面,因苯法順酐原料加氫苯受可替代品種純苯國產貨增長速度過快,國內供應缺口不斷縮小,區域性競爭激烈,限制了加氫苯可操作機會,丁烷行業趨勢分析,目前加氫苯價格已經明顯低於正丁烷價格,因此苯法盈利目前較為可觀,且此種局面將延續。
丁烷行業趨勢分析,烷異構化裝置作為異丁烷脫氫的配套裝置,目前國內加工能力主要集中在山東市場,丙烷9成以上脫氫均配備相應規模正丁烷異構化裝置。目前國內正丁烷異構加工能力達到138萬噸/年,可以認為該裝置是正丁烷的重要下游。隨著夏季的到來,液化氣傳統淡季作用下,丁烷價格大幅回落,丁烷異構化利潤逐漸提升。
目前國內烷基化產能達1452萬噸左右,對丁烷市場需求量也達200萬噸以上。面對市場的巨大需求,國內丁烷異構裝置陸續上馬。以下對丁烷行業現狀分析。
2019年以來,國內丁烷市場便進入橫盤整理階段,據丁烷行業分析監測顯示,正丁烷以及異丁烷上下波動幅度不超300元/噸。截止目前山東地區正丁烷主流成交價在3900-4000元/噸附近,異丁烷主流成交價在4450-4500元/噸附近,當然由於稅票的因素,個別廠家價格偏高。
丁烷行業發展初期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中國氯代正丁烷行業發展起步也較晚,因此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都處於比較落後的狀態。長期以來,中國氯代正丁烷產能不足,不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因此,導致中國氯代正丁烷行業長期處於高度依賴進口產品的局面。現從兩大方向來分析丁烷行業現狀。
以固體酸、離子液體為催化劑的異丁烷烷基化工藝雖然取得一定的進展,但離大規模工業化還有較長的距離,即使未來實現了大規模工業化,其生產成本是否具有優勢還有待考察。丁烷行業現狀分析,目前國內運行的異丁烷烷基化裝置仍然以硫酸法為主,儘管該工藝在酸耗、環保方面有所改進,但仍需配套廢酸處理裝置。廢酸處理系統的投資成本與主反應器的費用相當,因此增大了該類裝置的生產成本。今後幾年MTBE新裝置的開工將給市場提供更多量的MTBE,從而進一步拉低MTBE的價格,所以未來一段時間內煉油廠仍然會選用MTBE作為汽油添加劑。因此建議國內準備新建異丁烷烷基化裝置的企業應謹慎決策,以規避可能產生的投資風險。
一套30萬噸/年異丁烷脫氫裝置總投資約10億元,而1套年產24萬噸PO和74萬噸MTBE的裝置總投資約45億元,因此對於大多數中等規模的煉化企業,可以利用脫氫裝置將催化裂化裝置副產的異丁烷或來自液化氣的異丁烷轉變成高附加值的異丁烯,然後作為MTBE裝置的原料。丁烷行業現狀分析,即便在MTBE價格波動較大時,還可以轉產高純度異丁烯,作為異丁烯下游產品的原料,從而靈活的應對市場的變化。異丁烷脫氫工藝路線的投資成本相對其他異丁烷的利用路線要小,技術來源更廣泛,並且異丁烷是唯一原料,因此是異丁烷較理想的利用途徑。
丁烷行業現狀分析,在供應增多而需求減弱的背景之下,供需失衡成為丁烷市場的主要狀態。就後續來看,由於2019年初間行情的持續低迷,丁烷法企業利潤大幅縮水,一季度盈利水平要遠遠低於去年同期,這對工廠心態形成較大打壓。而丁烷法裝置投入存在消耗費用較高的問題,若行業性轉好不易,利潤長期缺失,那麼新產能投期延期可能性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