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地下儲氣庫主要是指將天然氣經過壓縮機壓縮後注入枯竭的溶腔中儲存。環保背景下全球能源結構都發生了改變,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市場需求不斷擴大,也促進地下儲氣庫數量的增加。
地下儲氣庫是指用於儲存天然氣或其他氣體的地下設施。它們通常位於地下岩石中,包括空洞、鹽穴、注水油藏等。地下儲氣庫主要用於平衡能源供需,應對季節性和突發性能源需求的變化,以及提供備用能源供應。這些儲氣庫通常應用於供暖系統、發電廠、城市燃氣管道網以及工業和商業領域中。
儲氣庫由於其建設周期短、投資小等特性,一直被當作重要的調峰方式之一。迄今為止,全球共建有地下儲氣庫662座,主要分布於美國、歐洲等發達地區,國際天然氣市場通常劃分為北美、南美、歐洲、獨立國協、中東、非洲和亞太等七大區域市場,其中除了非洲,其他六個地區均建有儲氣庫,但是分布極不均衡,其中北美、歐洲和獨立國協等傳統天然氣市場占據了93%的儲氣能力。北美集中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數量的儲氣庫,共439座。
地下儲氣庫行業市場分析提到在總工作氣量方面,北美地區總工作氣量為1635億立方米,位居全球第一;排第二的是獨立國協地區,總工作氣量為1208億立方米;其次是歐洲地區,總供氣量為1076億立方米。北美地區日外輸能力為37.55億立方米/天,位居全球首位;其次是歐洲地區,日外輸能力為20.94億立方米/天;排第三的是獨立國協地區,日外輸能力為12.09億立方米/天。
目前常見的地下儲氣庫有五種類型,分別為枯竭氣藏型儲氣庫、枯竭油藏型儲氣庫、含水層型儲氣庫、鹽穴型儲氣庫、廢棄礦穴儲氣庫,主要按照各地地理環境進行建設。我國地下儲氣庫行業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目前市場趨於成熟,逐漸從調峰型向戰略儲備型發展。
依據國家總體戰略部署,我國將形成四大區域性聯網協調的儲氣庫群,儲氣庫發展已步入黃金期,地下儲氣庫將在推進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保障能源安全方面發揮重大作用,儲氣庫未來將向著集約、高效、智能、科技、經濟等方面發展。
天然氣是主要的清潔能源類別之一,對中國實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至關重要,因此,中國目前對天然氣有相當大的需求。根據地下儲氣庫行業市場分析的數據,在2021年期間,國內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10.4%,進口天然氣總量增長22.2%。中國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天然氣現狀,因此,需要依靠進口天然氣以滿足國家需求。但由於惡劣的天氣條件以及其他突發事件等原因,進口過程存在一些風險,天然氣進口可能會放緩。為了更高效地應對我國天然氣短缺問題,發展天然氣地下儲存庫、提升天然氣儲存能力、保障國家的電力供應等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總體看來,全球地下儲氣庫主要分布在美國和歐洲地區為主。儘管國內地下儲氣庫發展時間比較短,但是國內數量也在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