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車輛報告 >> 二手車O2O >> 2025年二手車O2O精選報告報告

精選報告

2015年我國二手車O2O行業市場分析

  國內二手車交易量的穩步攀升,資本投入的方心未艾,在O2O領域起步較晚的二手車電商,對所謂的資本寒冬大多持著一種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的態度。儘管每家企業都有著各自的底氣,但仍逃避不了尚未實現盈利的事實。以下是2015年我國二手車O2O行業市場分析

2015年我國二手車O2O行業市場分析

  有錢不怕冷

  上半年獲得大量融資注入的二手車O2O行業在本輪資本寒冬中並不慌張。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截至今年7月,優信集團、誠車優品、人人車等不下10家二手車O2O企業獲得融資,金額從千萬元到上億元不等,其中不乏百度、騰訊等戰略投資人的身影。人人車聯合創始人杜希勇稱,平台目前還沒用到C輪融資的錢,資金方面並不緊缺。車貓網相關負責人表示,車貓網9月剛完成12億元的B輪融資,正是彈藥充足的時候。前期的資金注入,成為二手車O2O企業過冬的「小棉襖」。

  除上述企業外,一些二手車O2O企業因為「家境殷實」同樣底氣十足。前身為趕集好車,在更名為瓜子二手車直賣網後,獲得趕集網創始人、58趕集聯席CEO楊浩涌未來一年投入10億元的承諾。平安好車品牌公關總監周揚表示,平安好車是集團三大門戶戰略之一的汽車門戶,備受重視,短期內平台沒有融資需求,自然不懼所謂的資本寒冬。在杜希勇看來,寒冬來襲,受到影響的只會是融資非常早、商業模式不明朗或者團隊能力不足的企業。

  盈利路漫漫

  縱然二手車O2O企業表面風平浪靜,但其實水下暗藏礁石。在日前億歐網舉辦的「網際網路+汽車」新生態上,長久汽車事業部總經理趙文超表示,「在整車市場上,幾乎所有品牌的前端銷售都是虧本的」。他認為,儘管汽車銷售行業遠沒有到寒冬期,但初創企業對盈利模式的思考十分重要。

  不同於新車標準化銷售可以帶來的穩定收益,二手車「一車一況,一車一價」的問題很難形成統一的定價機制。傳統二手車店商利用經銷商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透明,可能從中狠賺一筆,但網際網路具有公開、透明的特點,讓二手車電商很難在汽車銷售中謀得較大利潤。在此情況下,大多數二手車電商將盈利點瞄準了汽車金融及售後市場。但即使是垂直類養車平台,在資本寒冬下也開始戰略收縮。北京商報此前報導,曾覆蓋22個城市的博湃養車日前暫停了5個市場的服務。博湃養車方面回應稱,「資本市場對行業造成影響,企業採取收縮戰略過冬」。在汽車金融方面,即使有平安車險打底的平安好車,目前也仍處於市場奠基階段,無法妄言盈利。優信集團公關經理陳天晗認為,二手車電商還處於教育消費者和樹立品牌口碑的時期,很多企業有盈利點但不收費,是為了謀求更大的市場布局。

  汽車工業轉型升級

  中醫醫院會展電動汽車充換電站檢測婚慶醫藥研發外包教育改革保稅區呼叫中心航空飛行培訓全產業鏈延伸

  二手車O2O將傳統的線下銷售模式嫁接線上,雖然中間省去了多重經銷環節,但整體盈利模式沒有改變。從汽車金融、汽車交易到售後服務,企業間同質化競爭在所難免。「無論是二手車O2O企業還是線下經銷商,始終是一場圍繞車和車主的交易。」網際網路商業顧問、億邦動力網首席知識官葉志榮表示,在行業發展的初期階段,企業必然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同質化競爭。但隨著數據和用戶的積累以及市場的進一步細分,二手車O2O企業有可能尋找到新的盈利點。在他看來,二手車O2O未來很有可能沿著車和車主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

  「二手車O2O行業品牌眾多,每個領域都有優勢企業,只有保持優勢才能最終突圍。」陳天晗表示,二手車O2O企業最終比拼的還是品牌掌握的車源、口碑和知名度。但在北商研究院分析看來,二手車O2O和打車、外賣等其他O2O行業一樣,在經過燒錢大戰等一系列角逐後,多數企業會被淘汰或融合,最終的較量只會在幾家寡頭間進行。更多相關行業信息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二手車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個性定製報告需求

個性定製

小提示:勾選提交定製
勾選要了解的二手車O2O報告定製需求 X
可研報告

二手車O2O熱門推薦

二手車O2O精選報告報告欄目為您提供二手車O2O精選報告、二手車O2O精選報告報告,您可以點擊免費查看具體二手車O2O精選報告報告摘要及目錄,感謝您查看中國報告大廳二手車O2O精選報告報告欄目。中國報告大廳有著十年的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經驗,買報告上報告大廳。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