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沿線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將進一步加深,紡織機械市場也將在區域合作的推動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因此,紡織機械企業應當加大對智能化和環保型技術的研發投入,以滿足市場需求。以下對2024年紡織機械市場前景分析。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其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和技術水平的提升,將直接推動紡織機械市場的發展。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紡織機械將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以適應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這將進一步促進紡織機械市場的健康發展。
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湧現,更是為紡織機械市場帶來了諸多發展的新機遇。紡織工業產業流程長、工序多,紡織機械行業整體較為分散,但專業化分工程度較高。2019-2023 年11月分別就我國規模以上紡織機械企業實現的營業收入增速具體情況如下:
由此可見,2020年度規模以上紡織機械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30.73億元,較2019年度同比減少10.83%。2021年度得益於宏觀政策效應的持續釋放,國民經濟穩步恢復,紡織行業景氣度回升,規模以上紡織機械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48.97億元,同比增長27.28%。2022年紡織機械行業呈現趨穩態勢,規模以上紡織機械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19.52億元,同比增長 -13.64%。2023年1-11月份,我國規模以上紡織機械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減少1.01%。2024-2029年中國紡織機械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根據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十四五」紡織機械行業發展指導性意見》,「十四五」末期基本實現,國產紡織裝備國內市場占有率穩定在80%左右;國產紡織裝備出口金額占比保持在全球的20%以上。
越來越多的紡織企業開始轉向綠色、可持續的生產模式。在這一背景下,對於節能、環保的紡織機械設備的需求將大幅增加,這將為紡織機械市場帶來新的增長機遇。綠色、智能化的紡織機械設備將成為市場的熱點,滿足企業環保要求的同時,也能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紡織機械製造商紛紛加大研發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智能化、高效化、環保化特點的新產品。這些新產品不僅提高了紡織生產的效率和質量,也降低了生產成本和能耗,滿足了市場對高品質、高效率紡織產品的需求。同時,智能化紡織機械還能夠實現遠程監控和維護,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降低了企業的運營風險。
特別是在亞太地區、拉丁美洲和非洲等新興市場,以及一些傳統紡織大國如中國、印度和孟加拉國,紡織產業仍然是重要的支柱產業,對紡織機械的需求量持續增長。同時,消費者對於個性化、定製化和高品質紡織品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促進了紡織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環保化方向發展,進而帶動了對紡織機械的更新換代和升級。
紡織機械市場前景廣闊且充滿機遇,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和消費者需求的回升,紡織機械市場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同時,技術創新和智能化、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等趨勢也將成為市場發展的重要方向。對於紡織機械製造商來說,抓住這些機遇,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將是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同時,政府和社會各界也應加強對紡織機械行業的支持和引導,推動其健康、快速發展。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紡織機械是以生產紡織機械設備為主的製造業,為紡織工業提供生產工具和設備。科技的不斷創新下驅動著紡織機械市場發展,國內紡織機械朝著智能化趨勢邁進。以下是2024年紡織機械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紡織機械行業市場規模龐大,與紡織行業密切相關。全球紡織機械市場規模在數十億美元以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機械市場。據紡織機械行業發展現狀分析統計,2022年我國紡織機械行業市場規模由2021年的873.49億元下降至771.35億元,同比下滑11.7%。儘管如此,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機械市場,擁有眾多的紡織機械製造企業和充足的產能。
隨著全球紡織工業的發展,對紡織機械設備的需求也在增加。尤其是新興市場的發展和國際貿易的擴大,進一步促進了對紡織機械設備的需求。然而,市場競爭激烈,供應商之間需要通過技術創新、質量提升和服務優化等方面來獲得競爭優勢。
歐洲和亞洲是紡織機械主要的研發和生產地,德日意瑞是紡織機械領域強國隨著紡織機械向高速、高產以及自動化的方向發展,高端市場多被國外企業所壟斷,比如德國多尼爾、瑞士立達、義大利薩維奧、日本村田等國際知名企業依靠技術、品牌等優勢,在紡織機械領域具有領先地位。國內紡機企業在自主創新、製造工藝、產品質量、品牌美譽度等方面整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中高端紡織機械市場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技術創新:隨著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的廣泛應用,紡織機械行業正在經歷從傳統機械到數位化、智能化、自動化的轉型升級。未來,紡織機械企業需要加強技術創新,整合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如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推動紡織機械行業的轉型升級。
產業轉移:紡織機械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提到由於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漲,紡織機械行業面臨著產業轉移的壓力。未來,紡織機械企業需要積極應對這一挑戰,開拓國際市場,加強國際合作與競爭,提高產品質量和品牌價值。
環保節能:環保、節能是當前社會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紡織機械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未來,紡織機械企業需要注重環保節能,研發生產更加環保、節能的機械設備,提高產品附加值,拓展市場份額。
個性化需求: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和風格的要求越來越高,紡織品的個性化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紡織機械企業需要加強對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了解,開發能夠滿足不同需求的紡織機械,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
總體來說,紡織機械行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是面臨著一些挑戰和機遇,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注重技術創新、產業轉移、環保節能和個性化需求等方面的發展。
紡織機械行業受紡織行業影響較大,如今中國紡織行業面臨著深度調整,我國紡織機械行業跟隨其步伐前行,中國報告大廳小編整理的2016年我國紡織機械行業運行數據統計詳情如下。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和紡織工業結構調整的深入,「十三五」期間,紡織機械行業將進入新一輪結構調整發展時期,行業將放緩規模擴張速度,主營業務收入將在穩定的基礎上增長;而伴隨產品技術含量的增加、創新力度的加大,國產紡織裝備的市場占有率和出口金額將會增長。
2016年1~12月,我國紡機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58.52億元,同比增長0.51%;紡機行業實現利潤總額為78.30億元,同比增長8.73%。2016年我國紡織機械進出口累計總額為55.51億美元,同比下降8.08%。
2016年1~12月,紡機行業實現利潤總額為78.30億元,同比增長8.73%;虧損企業虧損額為6.05億元,同比下降25.78%;虧損面為13.44%。1~12月,紡機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為299.22億元,同比增長10.47%,紡機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占紡織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重為2.33%,同比提升10.43個百分點。1~12月,紡機行業成本費用總額為1087.67億元,同比增長0.24%。
據海關統計,2016年1~12月,我國紡織機械進出口累計總額為55.51億美元,同比下降8.08%。其中:紡織機械出口29.80億美元,同比下降3.54%;進口25.71億美元,同比下降12.84%。
我國從65個國家和地區進口紡織機械,進口總額25.71億美元,同比下降12.84%。從進口產品類別看,輔助裝置及零配件進口排在第一位,進口總額為5.87億美元,同比增長4.11%,占進口總額的22.84%。進口七大類產品中只有輔助裝置及零配件、非織造布機械、針織機械為正增長,同比增長分別為4.11%、2.21%、5.81%。紡織機械進口的主要國家和地區以德國、日本、義大利、比利時、我國台灣為主,進口前五位的貿易額為20.61億美元,同比下降16.03%,占進口總額的80.15%。
2016年1~12月,紡織機械出口29.80億美元,同比下降3.54%。從產品類別看,針織機械出口額為9.20億美元,同比增長0.77%,占比30.88%,位居第一,其後依次為印染後整理機械、輔助裝置及零配件、紡紗機械、織造機械、化纖機械、非織造布機械。織造機械出口降幅最大,同比下降28.90%。我國共向178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紡織機械,出口金額前5位的國家和地區為印度、孟加拉國、越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出口到以上國家和地區占全部出口額的53.31%,是我國紡織機械出口的主要國家和地區。出口到印度總額為6.09億美元,同比下降2.38%,占全部出口總額的20.42%。
2016年,紡織機械行業經濟運行依舊呈現下行的態勢,各項指標低位徘徊,紡機產品進口及出口金額呈現同比下降。紡機企業在智能製造方面加大研發,國內紡織裝備製造企業逐步向下游延伸服務。
2017年經濟下行壓力依舊很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適度擴大總需求,增加企業訂單;推進供給側改革,降低企業綜合成本,改善企業盈利狀況將是提升微觀經濟活力的根本。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紡織機械及其配件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智能製造成為了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目標,十三五意見指出,紡織機械十三五時期主營業務收入將達1500億,提升國產紡織機械裝備的市場份額,並達到八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