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感應器市場規模最大,占整個市場的比例達到21%。隨著全球物聯網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感應器製造產業將受益於物聯網的爆發。以下對感應器行業趨勢分析。
感應器行業趨勢分析,在各國持續投入下,全球感應器市場規模保持快速增長。2010年,全球感應器市場規模為720億美元;到2017年,全球感應器市場規模已突破1900億美元,達到1955億美元,同比增長12.29%;感應器行業分析預計2018年,全球感應器市場規模將達2059億美元。
感應器正處於傳統型向新型感應器轉型的發展階段。新型感應器的特點是微型化、數位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統化、網絡化,它不僅促進了傳統產業的改造,而且可導致建立新型工業,是21世紀新的經濟增長點。現從三大趨勢來分析感應器行業趨勢。
光電傳感器的智能化是在傳感器中內置微處理器,使其具有自動檢測、自動補償、數據存儲、邏輯判斷等功能。感應器行業趨勢分析,隨著終端用戶體驗的不斷升級及消費習慣的逐漸改變,光電傳感器要求具有保密性高、傳輸距離遠、抗干擾性強、自適應性強、通信功能等特點,因此,智能化是光電傳感器發展的必然趨勢。
傳統的光電傳感器往往體積較大,功能不完善,應用領域受限,難以滿足便攜設備、可穿戴設備等下游應用領域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感應器行業趨勢分析,精密加工、微電子、集成電路等技術的發展及新材料的應用,使得傳感器中敏感元件、轉換元件和調理電路的尺寸正在從毫米級走向微米級甚至納米級,助推了傳感器的微型化趨勢。
通常情況下,一隻傳感器只能用來探測一種被測變量,但在許多應用領域中,為了能夠全面而準確地反映客觀事物和環境,往往需要同時測量多種被測變量,因此實現多功能化無疑是當前光電傳感器技術發展中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感應器行業趨勢分析,隨著光電傳感器應用領城的不斷擴大,藉助半導體的蒸鍍技術、擴散技術、光刻技術、精密微加工及組裝技術等,使多種敏感元件整合在同一基板上成為可能。終端應用的集成化要求,推動了多功能化傳感器的發展。
感應器作為整個物聯網的末端,潛在需求量最大。感應器行業趨勢分析,國內感應器行業對進口的巨大依賴已成為我國發展物聯網的瓶頸,只有國內企業實現感應器的國產化才能提升整個產業的整體實力,才能實現加快物聯網產業的飛速發展。今後,隨著CAD技術、MEMS技術、信息理論及數據分析算法的繼續向前發展,未來的感應器系統必將變得更加微型化、綜合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和系統化。
2013年可穿戴設備感應器的全球出貨量為6700萬隻,預計到2019年將增至4.66億隻。動作感應器是可穿戴設備中最主要的,加速計、陀螺儀、壓力感應器和組合運動傳感器都要用到它。以下對感應器行業政策分析。
感應器行業政策分析,儘管我國感應器製造行業取得長足進步,但與已開發國家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這種差距體現在:產品品種不全、規格少,新品欠缺;科技創新差,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少;工藝裝備落後,產品質量差;人才資源匱乏,產業發展後勁不足;統籌規劃不足,科研投資強度偏低,科研設備落後,科研和生產脫節;政府重視不夠,對傳感器技術重要性的認識滯後於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感應器行業分析指出,正因此,美國、日本、德國占據全球感應器市場近七成份額,而我國僅占到10%左右。
目前我國感應器在醫療、環境監測、油氣管道、智能電網、可穿戴設備等領域的創新應用也將成為新熱點,有望在未來創造更多的市場需求。而市場的驅動,也正是技術不斷變革、進步的動力。現從四大保障措施來分析感應器行業政策。
充分利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協調中央、地方和其他社會資源,共同推進技術升級和產業結構優化。發揮產業聯盟、行業協會等專業機構的中介橋樑作用,強化產業鏈協同與合作,構建良性發展環境。感應器行業政策分析,推動建立智能感應器產業監測與預警機制,制定智能感應器技術產業路線圖。加強基礎通用和產業共性技術標準研製,推進新興和融合領域技術標準研究,完善優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團體標準等各層級標準體系。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引導支持市場主體創造和運用智慧財產權。
研究利用現有財政資金渠道,優化資源配置,加大對智能感應器產業扶持力度。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發〔2000〕18號)、《國務院關於印發進一步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千政策的通知》(國發〔2011〕4號)等文件明確的財稅優惠政策。感應器行業政策分析,加強產融合作,發揮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及地方性產業基金的撬動作用,鼓勵社會資本通過多種方式進入智能感應器產業領域,引導智能感應器產業與金融資本深度合作,在銀行信貸、發行債券、股權融資等方面為產業發展提供資本支持,形成財政資金、金融資本、社會資金多方投入的新格局。
鼓勵髙等院校、科研機構根據需求和自身特色,聯合公共服務平台和企業,建設跨學科的智能感應器綜合人才培養基地,為企業輸送高層次工藝人才和技術創新人才。感應器行業政策分析,鼓勵示範性微電子學院人才培養向智能傳感器方向傾斜。積極引進海外領軍人才和髙端技術人才,持續優化人才環境,支持相關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技術中心、孵化創業中心等建設,為高端人才集聚提供載體。
鼓勵國內骨幹企業、科研機構與國外企業、研究單位積極開展技術交流、合作研發、人才培訓等多種形式的囯際合作。感應器行業政策分析,支持國外企業在華合資、合作建立新型智能感應器研發中心,共同開發新型智能感應器。支持與國外裝備、材料企業深度合作,進一步完善我國智能感應器產業鏈,增強產業競爭能力。
感應器行業政策分析,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先後出台了《物聯網「十三五」發展規劃》等相關政策,並在積極研究出台支持感應器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未來感應器產業將會面臨更為寬鬆的政策環境。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感應器產業將會迎來快速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