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提升企業供應鏈的水平是必須的。在這過程中一要發揮相關企業的數字賦能作用二要構建相關企業的共享創新生態。
5月9日,工信部發布《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場的主體,是保就業的主力軍,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關鍵環節。
《通知》明確的措施,包括十個方面:各地要積極安排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專項資金,優化支出結構,加大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出現生產經營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支持,結合本地實際向困難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房屋租金、水電費、擔保費、防疫支出等補助並給予貸款貼息、社保補貼等。
提升企業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不僅是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然要求,也與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息息相關。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5G等數位技術與供應鏈各環節融合創新,數位化智能化已成為發展供應鏈的基本方向,正在多維場景中不斷創造新的價值增長點。一些整合協同度高的供應鏈平台、行業帶動力強的供應鏈領先企業,積極融入數位化發展,面對政策、市場需求以及風險挑戰,都可以穩妥有效應對,正成為提升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主力軍。
具體而言,在參與提升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與競爭力的過程中,要聚焦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穩步積極推動供應鏈管理轉型升級。一方面,要發揮相關企業的數字賦能作用。加速數據和信息在供應鏈體系流轉,持續維護供應鏈安全穩定。
另一方面,構築相關企業的共享創新生態。應促進產業網際網路發展,發揮一些企業投資規模大、輻射領域廣、引領帶動強等優勢,增加供應鏈的「鏈長」,推動供應鏈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協調運轉,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從而加快建設一批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
之前出台的加強建設全國統一市場意見和昨日的通知措施中,都提到了供應鏈的重要性。出台多項措施幫扶中小微企業,這也是提升供應鏈的關鍵節點。
供應鏈金融作為新興的融資方式,其理論及模式還處在不斷完善中目前我國供應鏈金融的研究大都由商業銀行的實踐推進完成,商業銀行作為資金供給方在供應鏈金融主體中占據主要席位,但也應看到供應鏈金融主體不僅僅是商業銀行,一些財務、擔保、小額貸款公司、物流公司等機構正逐步進入其中,從整個金融市場來看,供應鏈金融的主體應當界定為金融機構;其次,供應鏈金融的外延不應太大,供應鏈金融的產生是基於對貿易融資的探索,所以在概念的界定上應當體現出兩者的不同。現對供應鏈金融行業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分析如下:
供應鏈金融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模式,存在上下游供貨合作關係的企業都在這方面有深度的嘗試。尤其是在傳統企業中運用得比較普遍,比如聯想、李寧都在這方面有所實踐。
以京東為代表的電商企業其本質是零售企業,供應鏈模式與線下零售並無二致。而電商又有線下零售沒有的優勢:所有的銷售信息流都是透明的,供應商的交易、資質和信譽完全是可控的。因此,電商企業利用供應鏈做金融的文章,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對於供應商來說,他不希望把更多的錢壓在貨上,而是希望將資金流動起來,提升資金的周轉率,可以用更少的錢來做更大的生意。以京東為例,當初,京東迅速在3C領域打開局面靠的就是高效的供應鏈管理及短帳期,迅速聚集了大量供應商。然而,隨著京東規模越來越大,帳期不可避免地變長了。而供應商的銷售額變大,這就意味著壓在貨上的錢更多了,怎麼才能跳出這個規模帶來的桎梏呢?
電商平台的系統性優勢
與網際網路技術相結合的金融產品也更符合電商平台的銷售規律。
繼京東之後,蘇寧也涉足金融成立了小貸公司。從資金來源上來看,蘇寧與阿里巴巴一樣,其資金來源都不是銀行,而京東的供應鏈金融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銀行。對此,劉長宏指出,京東是零售企業,貨品流和資金流都掌握在京東的手裡,更具可控性。因此,銀行願意參與進來。
不過,電商企業主導的供應鏈金融,更容易採取一些系統化的手段。劉長宏介紹,京東的接口是與銀行對接,供應商可以在京東的後台系統提出申請,京東的供應鏈金融部門有一個團隊,他們有點像銀行的客戶經理,專門負責審核這些申請,並事先對供應商進行評級,設定一個授信額度。而這個評級的依據則是這個供應商在京東系統上的歷史銷售數據以及供貨結算記錄。這樣,放款速度就會非常快,有的半天就能放款。
相比而言,阿里巴巴的金融業務所採取的模式更加系統化、技術化。「傳統信貸,需要大量的人工參與,且貸款成本很高。因此,小微企業被擋在信貸的門外。」阿里巴巴金融相關負責人葛瑞超指出,阿里巴巴開發微貸技術,把網際網路方式引入,系統化的運作,用技術代替人工,可以同一時間服務大批量有融資需求的小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