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高速公路不得不得提一下總里程是位居全球第一的,20日渝遂複線高速項目已經正式進入預製梁的施工階段。昨日次項目的證券投資基金已經公開發售,據了解次項目是對接城市快速路一橫線,可以緩解渝遂高速擁堵狀況。
6月20日,在渝遂複線高速項目(北碚至銅梁段),一片長30米、重80噸的預製T型梁平穩架設在淮遠河大橋上,標誌著渝遂複線高速項目首片預製梁成功架設,正式進入預製梁架設施工階段。
6月21日,國金鐵建重慶渝遂高速公路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國金中國鐵建高速REIT」)公開發售,其中向公眾投資者發售的初始基金規模約3.6億元。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渠道處獨家獲悉,截至16時30分,國金中國鐵建高速REIT已獲超過100億元資金認購,將啟動比例配售。
據高速公路市場了解,渝遂複線高速項目(北碚至銅梁段)全長約27公里,起於北碚區歇馬街道,對接城市快速路「一橫線」,經北碚歇馬、璧山七塘、依鳳、銅梁嵐峰、蒲呂,止於銅梁區東城街道新店子,與重慶三環高速銅梁至合川段相接。該項目建成後,將串聯起繞城高速、三環高速等多條高速公路,極大緩解既有渝遂高速擁堵狀況,同時局部分流渝武高速的交通壓力。
高速公路市場相關資料顯示,渝遂項目公司成立於2004年9月,由中鐵建集團聯合重慶高速集團設立,是中鐵建集團在重慶地區的第一條高速路產管理公司,公司背靠實力雄厚的央企集團,平台資源凸顯。國金中國鐵建高速REIT的基礎資產是享有特許經營權的渝遂高速重慶段,位於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核心走廊。
從高速公路途徑的區域經濟方面看,重慶市近年來GDP增長較快,常住人口增速持續為正。重慶汽車擁有量增速近10年一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當地高速公路行業發展勢頭較好。目前,渝遂高速已進入穩定運營期。據成渝通道規劃、重慶市未來經濟發展規劃、沿線產業分布規劃等,項目未來現金流成長空間可期。運營管理機構將主要採用原班運營人員,已運營項目多年,具備豐富的基礎設施項目運營管理經驗。
總體看來渝遂複線高速項目對於緩解高速擁堵狀況和局部分流高速的交通壓力,目前該項目已經進入了穩定的運營期。以上就是高速公路市場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高速公路年平均交通量達到15000輛小客車以上,2022年高速公路行業上市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同時大幅上漲。在現有規模龐大的基礎之上,立足全國交通網絡設施優化建設已成為當前高速公路行業重點任務。以下對高速公路的行業競爭分析。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逐步成熟以及多項政策的推動下,高速公路智能化、智慧化成為當下公路運輸的主要發展方向,通過基礎設施的建設,公路網絡建設將持續增加,公路貨運能力也將不斷提升。2022-2027年中國高速公路投資行業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2020年中國高速公路智能化市場規模快速發展,從361億元增長至600億元,5年間增長了239億元。隨著中國智能交通建設的進一步發展,高速公路智能化市場規模將逐漸攀升,2022年我國高速公路智能化市場規模將達795億元。
中國公路規模總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已穩居世界第一位,高速公路行業進入全面規範和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過去十幾年來在經濟增長和減貧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重要成就是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現從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購買者的議價能力和新進入者的威脅三大方面來分析高速公路的行業競爭。
高速公路行業的上游主要指各種公路建設材料的供應商以及工程服務的提供商,主要包括水泥、鋼鐵、混凝土的製造商和土木工程企業等。高速公路建設主要依靠招標完成,上游 行業的企業數量眾多,市場競爭相對充分,上游產業的競爭格局有利於高速公路企業在眾多供應商中進行充分比價、擇優採購,降低對上游供應商的依賴度。
高速公路行業的下游主要分為小客車主,以及客運、物流企業和對大宗貨物運輸有較大需求的企業,交通運輸需求據此可分為客運需求和貨運需求,衡量交通運輸行業運行狀況的指標主要為客貨運輸量及周轉量。其中公路客運量與當地經濟水平、居民出行習慣、交通設施等關聯性較大;貨運量與貨物周轉量受工業運行的影響較大。
高速公路行業是以高速公路為資產,向社會提供高效、快捷通行服務的經濟活動的集合,由於高速公路的建設特性,該行業需要很高的支出,屬資金密集型行業,其運營的路產具有較強的公共產品屬性,其投資規模大、建設回報周期長以及政府主導等因素決定了行業進入壁壘較高的特點。目前高速公路的建設資本金投入來源仍主要依靠政府補貼和地方政府融資。
我國高速公路市場同比數據下降5%,2022年高速公路行業地域阻礙明顯。當下,高速公路投資市場擴大,智能交通系統需求量也將不斷擴大。在國內高速公路路網不斷完善的時代背景下,建設新型智慧高速公路和對存量高速公路智能化升級將是未來行業的主攻方向,預計行業投資規模還將繼續上升。
以上就是高速公路的行業競爭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全國收費公路2014年虧1571億
交通部公報顯示,2014年虧損1571.1億元,收費公路仍舉債3.8萬億元;收費里程有望壓縮到6萬公里。
昨日(6月30日),交通運輸部發布的《2014年全國收費公路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4年,全國收費公路舉債38451.4億元,當年虧損1571.1億元,比2013年增加910.1億元。
四省收費公路虧百億以上
該《公報》是繼2013年後第二次公布,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徐成光介紹,截至目前,除西藏、海南兩省區無收費公路外,其他29個省、區、市相繼公布了本省份的收費公路統計公報。
記者梳理髮現,只有上海、廣東、浙江、安徽四地收費公路實現了盈餘,特點是政府投資的公路虧損,經營性公路盈餘。
有四省的收費公路收支缺口達超百億元,陝西省收費公路2014年收支缺口最大,為372.85億元。
收費公路債務居高不下
《公報》顯示,隨著新建收費公路里程和累計建設投資總額增加,以及建設成本不斷攀升,我國收費公路債務餘額仍居高不下,2014年達38451.4億元。
究其原因,交通運輸部運輸局副局長王太介紹,從2011年到2014年正是我國加快建設高速公路的時期,另外,建設成本上漲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王太舉例說,以他們批覆的四車道高速公路建設造價來看,幾乎每3到4年增加1000萬元。
收費公路總體收不抵支
高速公路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收費公路通行費收入3916億元,支出5487.1億元,虧損1571.1億元,比2013年的661億元增加910.1億元,虧損持續擴大。
王太分析稱,收支缺口擴大主要因為收費公路已進入還債高峰期。前幾年大規模建設高速公路,現在也到了本金和利息一起償還的高峰期。記者梳理29個省區市的收費公路統計公報發現,過半地區開始還本付息。
王太表示,收費公路債務是可控的,待大規模建設高峰過去,路網處於穩定完善,每年增加的債務也會隨之降低,通行費收入會隨著交通量增長而增加,收費公路的償債能力將不斷增強。
為解決收費公路債務以及收支不平衡問題,交通運輸部研究提出構建「兩個公路體系」的總體思路。未來調整的方向是控制收費公路的規模,直至將收費公路比例壓縮到3%左右。全國16萬公里收費公路,預計將有10萬公里轉為非收費公路,6萬公里為收費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