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核電站的區域分布來看,目前我國所有在運核電站均分布在沿海地區。其中,浙江省的核電站數量最多,達5個;其次是廣東省,共有4個核電站,而我國核電站建設進程中的第一個、第二個核電站分別位於浙江省、廣東省。
核電作為一種安全、清潔和高效的能源,是我國能源供給體系的重要分支。在我國,根據核電站選址的區別,可分為內陸核電站、沿海核電站。核電市場分析提到目前,我國核電行業-核電站運營企業的數量不多,因存在嚴格的行政准入門檻、資金門檻和技術門檻等,主要公司包括:中國廣核、中國核電、國家電投大唐發電等。
核電是我國能源供應體系的重要分支,也是新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核電產業的上游包括核電設備、核燃料核材料的供應等;中游包括核電站的建設、運營;下游主要涉及發電、維修和後處理市場。
核電市場分析指出從市場份額方面,中國核電行業兩大龍頭企業分別是中國核電、中國廣核。按在運機組數量來看,中國廣核的市場份額達49%,中國核電的市場份額達47%;按在運裝機容量來看,中國廣核的市場份額達53%,中國核電的市場份額達42%;按發電量來看,中國廣核、中國核電的市場份額分為為51%、42%。
核電市場分析有關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我國核電行業在運機組數量不斷增長、裝機容量穩步增長,截至2022年6月30日,我國運行核電機組共54台(不含台灣地區),裝機容量為55805.74MWe(額定裝機容量)。截至2022年6月底,中國共有1座核電站投入運行,運行核電機組達54台。其中,裝機容量排名前三的是紅沿河核電廠、福清核電廠、田灣核電廠。
目前,我國核能科技創新體系和能力建設,與美國、俄羅斯等已開發國家依然存在較大差距,尚不能滿足國內外市場發展和核電強國建設的需要和要求。特別是,核電及相關配套產業部分關鍵材料、零部件和軟體存在受制於人的風險。
總體看來我國的核電規模近些年成長增長的態勢,並且從運機組數量看來中國廣核的市場份額占比是最大的。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核電作為清潔、高效的能源近些年得到很好的發展,也從一開始的適當發展到現在國家積極的推進核電發展。在環保和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核電是新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2022年核電行業數據統計。
核電作為一種安全、清潔和高效的能源,是我國能源供給體系的重要分支。在我國,根據核電站選址的區別,可分為內陸核電站、沿海核電站。這兩類核電站在安全目標、評價準則均一致,核電站建設所需的大構件也基本相同,且我國也具備建設這兩類核電站的技術能力。不同的是,內陸核電站由於位於內陸地區,其安全性監控、防控的要求更高,另在設備運輸和冷卻方式等方面也有所區別。
核電行業數據統計顯示從市場份額方面,中國核電行業兩大龍頭企業分別是中國核電、中國廣核。按在運機組數量來看,中國廣核的市場份額達49%,中國核電的市場份額達47%;按在運裝機容量來看,中國廣核的市場份額達53%,中國核電的市場份額達42%;按發電量來看,中國廣核、中國核電的市場份額分為為51%、42%。
核電行業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以來,我國核電行業在運機組數量不斷增長、裝機容量穩步增長,截至2022年6月30日,我國運行核電機組共54台(不含台灣地區),裝機容量為55805.74MWe(額定裝機容量)。截至2022年6月底,中國共有1座核電站投入運行,運行核電機組達54台。其中,裝機容量排名前三的是紅沿河核電廠、福清核電廠、田灣核電廠。
核電行業數據統計提到從核電站類型來看,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國在運的核電站均為沿海核電站,內陸核電站的數量為0。2022年1-6月,全國累計發電量為39631.1億千瓦時,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1989.99億千瓦時,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5.02%。
同時,與2021年上半年相比,2022年上半年我國核電站的發電量、上網電量均有所增長,其中,發電量同比增長2.00%,上網電量同比增長1.90%。從核電設備利用小時數變化趨勢來看,2017-2021年,利用小時數均在7000小時以上,並呈總體提升趨勢,2021年同比增長4.72%。2022年上半年,核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為3621.77小時。
截止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已建設了54台在運核電機組,核電裝機容量為5443萬千瓦,全部分布在沿海地區。截止2022年1-5月,中國核電發電量為1663億千瓦時,較2021年同期上升4.5%,占比提升至5.1%,但整體來看,目前占比仍較小,後續滲透率提升空間大。
隨著核電運機組數量和裝機容量的穩步增長,我國的核電設備利用量也呈現不斷提升的態勢,中國核電的市場滲透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核電站是利用原子核內部蘊藏的能量產生電能的新型發電站核電站大體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利用核能生產蒸 汽的核島、包括反應堆裝置和一迴路系統;另一部分是利用蒸汽發電的常規島,包括汽輪發電機系統。
1月19日,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召開年度新聞發布會,發布2016年度安全生產、工程建設、社會責任等方面的情況。據紅沿河核電新聞發言人閆術介紹,2016年,紅沿河核電實現上網電量176.9億千瓦時,相當於大連市全社會年用電量的6成。機組運行保持高端穩定,四分之三的關鍵指標達世界先進水平。
2016年,紅沿河核電4號機組建成投產,這標誌著歷經9年建設,作為我國東北第一座核電站及最大的能源投資項目,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產。
2016年,紅沿河核電持續加強運營管理,安全生產水平不斷提升,全年未發生影響反應堆安全以及輻射防護等領域的異常事件。世界核電營運者協會(WANO)對每台壓水堆核電機組有12項關鍵評價指標,紅沿河4台機組總計48項關鍵指標中,2016年有37項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四分之三的關鍵指標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環保部和遼寧省環保廳公布的紅沿河核電站周邊空氣監測數據顯示,紅沿河核電站周邊環境數據全年無異常。紅沿河核電每月通過外網公布核與輻射安全信息,市民可登陸紅沿河核電網站了解最新環境信息。
據2016-2021年中國核電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紅沿河核電二期工程5、6號機組分別於2015年3月、7月開工,目前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已完成8個一級里程碑,核島土建施工已完成一半,常規島土建施工已完成25%。5、6號機組計劃於2020年、2021年建成投產。
2016年,紅沿河核電實現上網電量176.9億千瓦時,為大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充足、穩定、綠色電力,有力促進了節能減排——與同等規模火電廠相比,紅沿河核電去年實現的減排效益等效於3.89萬公頃森林的吸收量,相當於大連的森林面積增加8%。
紅沿河核電積極參與遼寧省「煤改電」項目。遼寧省近年大力推動實施藍天工程,其中「煤改電」(供暖熱源由燃煤改為電)是一項重要舉措。紅沿河公司作為負責任的企業公民,積極以實際行動支持省政府「煤改電」工作。2016年冬,紅沿河核電首次與遼寧省內50個供熱單元達成「煤改電」交易,紅沿河核電積極參與的態度得到遼寧省的認可。
紅沿河核電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通過各種途徑促進周邊經濟和社會發展。目前,遼寧省內超過4000人在紅沿河核電站各類崗位實現就業。2016年,紅沿河核電進一步拓展周邊關係工作路徑,幫助周邊社區居民接入網際網路+,實現當地農產品上網銷售,促進農民增收同時幫助改進其生產經營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