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核桃仁是一種乾果,外殼堅硬,需砸開食用。2022年全球核桃仁產量達到573億噸,中國是現階段全球核桃仁消費量最高的國家,也是核桃仁產量最多的國家。
核桃與扁桃、腰果、榛子並稱為全球著名的「四大幹果」。核桃仁含有豐富的營養素,每百克含蛋白質15~20克,脂肪較多,碳水化合物10克,並含有人體必需的鈣、磷、鐵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以及胡蘿蔔素、核黃素等多種維生素。
核桃仁分布和栽培遍及全球六大洲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全球範圍看,核桃仁種植面積、產量相對較多的國家/地區為中國、美國、土耳其、墨西哥、伊朗、智利、法國等。數據顯示,近五年(2018-2022年)來,全球核桃仁收穫面積及產量穩步增長,其中,2022年全球核桃仁收穫面積及產量同比增幅分別為8.79%、11.32%。中國和美國一直是全球核桃仁主要的生產國,在國際核桃仁產業中占據主導地位,2022年,中國核桃仁收穫面積及產量在全球比重分別為31.3%、33.09%,位列全球第一,與排名第二的美國相比,收穫面積比重高出16.24%,產量比重高出11.8%。
我國核桃仁資源豐富,大多數省份均有分布,但以雲南、山西、四川、河北、新疆、陝西等省為多,是一種營養和經濟價值都很高的珍貴果木。 我國現有核桃仁栽培面積200萬hm2,年產量50萬t,居世界之首,目前核桃仁栽培面積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
從核桃仁產量來看,2022年我國核桃仁種植面積達1.17億畝,同比減少3.31%;產量達到479.59萬噸,預計2023年產量達到624.15萬噸。
從需求方面看,2022年我國核桃仁需求量達到472.9萬噸,同比增長2.37%。由於核桃仁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深受大眾喜愛,近年來不同口味的核桃仁和帶殼零食的銷售也有所增加,市場需求整體呈正增長態勢。
核桃仁作為我國主要的經濟作物,在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提高農民收入,推動農業經濟健康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來看,我國應用較為成熟的核桃仁經濟林複合經營模式主要有3種,分別為:「核桃仁-農作物」「核桃仁-雞」「核桃仁-茶園」。上述模式都是在果農生產實踐中不斷摸索出來的,其對增強林業附加值、縮短核桃仁經濟林經濟周期、提升農民經濟收入具有重大意義。
整體來看,核桃仁的發展對於我國農業的經濟非常重要,預計在惠農政策助力下,我國核桃仁產區的產量將得到很大的提升,核桃仁的種植技術也將不斷優化與升級。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核桃仁含有蘿蔔素、核黃素等多種維生素,是許多人都會買的一種休閒零食。近幾年,我國核桃仁出口量出現明顯增長,以下是2023年核桃仁行業發展趨勢。
核桃仁是核桃類堅果的主要食用部分,其營養成分的組成及有效利用是前人研究的重點。核桃仁行業發展趨勢數據顯示,我國年均核桃仁消費量高達35.79萬噸,位列全球第一,是全球第二大核桃仁消費國美國年均消費量(14.38萬噸)的2.5倍,較「美國、法國、德國、日本、土耳其、烏克蘭、伊朗、西班牙、義大利」9大核桃消費國年均核桃仁消費總量(28.35萬噸)高出7.44萬噸。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深化,中歐班列逐步常態化運營,我國核桃仁向中亞、西亞等國出口更加便捷,同時由於國內市場核桃仁產量提升過快導致價格明顯下降,出口競爭力得到提升。筆者從以下三點分析核桃仁行業發展趨勢。
核桃仁市場價格持續走高,其主要有2個方面原因:一是國民生活水平提高,使得國內消費市場需求不斷擴大;二是核桃仁加工業的興起,使核桃仁能被製作成各式各樣的食品。在「十三五」期間,我國核桃仁產業不斷發展「,十四五」期間,隨著核桃種植優化政策的不斷推行,核桃仁產業勢必會獲得更快速的發展。另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核桃種植技術也在不斷優化與升級,這將會促進核桃仁經濟林的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大大提高我國核桃產量和質量。
在以往核桃仁經濟林發展中,農戶對核桃的種植技術認識不足,生產積極性不高,導致經營管理粗放,核桃仁品質與產量難以得到有效提升。核桃仁行業發展趨勢指出,為改善這種現狀,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需做好統籌規劃,建立科技示範基地、示範村、示範戶,全面推進種植管理、種苗培育、精深加工、產品包裝全過程的專業化、標準化。對核桃仁產品質量、原產地、綠色食品標誌等進行認證,不斷完善產品質量跟蹤服務體系,致力於核桃仁產業的標準化、規範化、科學化發展。
發展核桃仁經濟林,除了改善農業生產結構,保護生態環境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促進農民經濟收入的提升,帶動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在核桃仁經濟林規劃中,重點突出經濟效益,激發農戶的種植熱情,從而進一步擴大核桃林種植規模。在核桃仁經濟林未來發展中,積極採用複合經營模式,利用豐富的核桃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優勢,開展林下養殖、種植的立體複合生產經營模式,「以地養地、以短養長、長短結合」,取得理想的經濟效益。
綜合來看,隨著我國核桃仁行業的快速發展,核桃仁出口量將呈現增長趨勢,核桃仁深加工產品出口額也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