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醫藥報告 >> 健康養生 >> 2025年健康養生精選報告報告

精選報告

健康養生亂象頻繁 養生會所隨意「行醫」

  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保健意識增強使保健品和養生服務需求不斷增加。健康養生產業是近年來崛起的新興產業,是目前世界上最具生命力的行業之一。

  「中醫秘方根治白髮」、「幾元錢治好你的腎虛」,諸如此類的信息,如今在微信等社交媒體上不時出現……一方面,人們對養生的需求推動了健康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催生了魚龍混雜的養生市場。

  據估算,目前,中國健康養生市場規模已經超過萬億元,市場巨大。與此同時,養生會所隨意「行醫」、養生謠言滿天飛、中藥飲片隨意制售等亂象頻仍。

健康養生亂象頻繁 養生會所隨意「行醫」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沒有中醫執業資質的美容院、養生館、SPA或者足療店,為了牟取利益,為患者號脈診療並隨意給人扣上「氣血兩虛、脾胃不和」的帽子,對所有體質不加甄別地進行艾灸、拔火罐、刮痧等「套餐治療」,讓人傷財傷身。值得注意的是,經銷養生保健品特別是假冒偽劣產品的利潤十分驚人,「養生」已經變成「養生意」,吸引商家趨之若鶩,「偽養生」廠家商家也大發橫財。

  專家指出,利益催生出的養生亂象,是社會轉型期供需失衡背景下獨有的一種社會病,也凸顯出監管的缺位。同時,大眾需建立科學的養生觀念,提高對偽科學、偽養生的辨別能力,以防禦養生陷阱和欺詐。

  盲目養生傷財更傷身

  廣東省深圳市的羅女士在國家放開二胎政策後,想再生一個孩子卻遲遲沒有懷孕,經小區門口的養生館「診斷」,她患有「嚴重的宮寒」,「醫師」建議她進行艾灸治療。於是羅女士在養生館「醫師」的操作下,每周三次雷打不動地艾灸了半年。最近她發現渾身乏力多汗,遂去正規中醫科就醫。醫生號脈後大吃一驚,原來是過度艾灸,熱迫汗出,導致全身火熱耗氣,影響了健康。

  家住深圳市寶安區的另一位女士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該女士被一家名為 「鴻睿養生」(寶民清常道分店)的廣告吸引,該廣告宣稱「每天堅持用咖啡灌腸,就可以治療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尿毒症等在內的52種疾病」。辦卡充值後,「醫師」用「咖啡和洋甘菊茶」為她做了3個月的「養生灌腸」,最多的一天做了4次。其身體不適後就診,發現身體檢查指標多項異常。寶安區衛生監督所執法人員現場調查發現,該養生館竟是無醫師資格證、無《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無衛生基本保障的「三無」小店。

  還不止如此。微信團隊定期發布「謠言粉碎機」報告,其中,與死亡焦慮相關的養生謠言轉發率很高,成為謠言重災區。微信上時常可以看到類似「中醫秘方根治白髮」「幾元錢治好你的腎虛」等帖子,如果受到誤導而「自我診斷」、錯誤用藥,反而損害健康。一名26歲的安徽碩士,為了換個形象,找個好工作,下定決心治療脫髮,四個多月內服下5.9斤何首烏,結果在體檢時被查出藥物性肝功能異常,之後肝臟迅速衰竭,搶救無效失去了寶貴生命。

  記者在某網搜索「養生茶」,發現號稱有治療降血壓、補腎氣、治痛風等功能的中藥配方超過100頁。同時記者發現,不少消費者在街邊連鎖小店購買「熟藥圓散,生藥飲片」。記者走入深圳一家「養生小鋪」,銷售人員聽說想治療氣虛,便拿出一包設計精緻的「古方精製四物湯」,熟地黃、白芍、當歸及川芎等四位中藥分別裝在小袋中塑封,目測藥量為1∶1∶1∶1配比;記者說還想治療脾虛,這位銷售人員熟練地拿出含有四味中草藥的「四君子湯」。此外,在貨架上還擺放著主治「三高」、肝病、婦科問題等多種病症的打包中藥材。

  深圳市老中醫協會主任趙黎紅告訴記者,任何一種治療方法都有嚴格的適應證,健康的人如果長期把中藥飲片當保健飲料用藥,會導致人體陰陽失衡、危及健康。藥不對症,盲目養生,容易傷財更傷身。

  養生變養生意

  專家指出,中國正處於保健需求釋放、供給未同步規範的轉型錯位期。隨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攀升,人均衛生預算提高,健康保健市場呈現階梯式發展。統計顯示,人均GDP達1000美元時,民眾主要保健品需求為補鈣;達5000-6000美元時,醫療衛生成為消費增長點;而人均GDP達7000美元時,著眼於提升生活質量的養生市場得到迅速發展。目前我國人均GDP已超過8000美元(2015年約合8225美元),當今由利益催生出的紛繁養生亂象,正是社會轉型期供需失衡背景下獨有的社會病。其中,利益驅動、標準缺失、監管錯位成為亂象主要根源。

  國中醫藥辦法監發〔2014〕9號文件規定,非醫療機構及其人員不得使用中藥灌洗腸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侵入性或者高危險性的技術方法。然而仍有不少沒有中醫執業資質的美容院、養生館、SPA或者足療店,經營者為了利益鋌而走險,在灰色利益驅動下誇大宣傳。一些銷售保健品的「資深人士」介紹,經銷養生保健品特別是假冒偽劣產品利潤十分驚人。「養生變養生意」,暴利誘惑資本瘋狂追逐,吸引商家趨之若鶩。

  而當前養生行業普遍存在標準缺失的情況。記者了解到,由於缺乏統一的炮製工藝規範和定量的質量標準,部分中藥銷售企業藥材採購「唯便宜是取」,影響中醫藥的療效,讓不少老中醫發出了「方對藥不靈」的感嘆。「銀耳用硫黃熏,喝到的不是銀耳湯,而是硫黃湯。」趙黎紅說。

  據深圳市食藥監局執法人員介紹,不少中藥飲片的監管處於空白狀態,根源在於監管法律依據追不上社會發展。以中藥飲片農藥殘留為例,《藥品管理法》對於農殘的規定仍然參照1997年5月8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藥管理條例》。此外,各省市的標準不統一,也成為執法部門頭痛的問題。

  另一方面,監管錯位也帶來極大的尷尬。健康養生領域一直是滋生「山寨社團」的重災區。自稱衛計委下屬的冒牌協會「中華醫院管理學會」公然售賣「全國十大百姓滿意放心醫院」「全國優秀院長」獎牌;而諸如「中華醫學研究會」「中國醫院管理研究會」的「李鬼協會」也曾借著衛計委的名頭,非法發布排行榜取中小醫院費用。

  民政部近期連續公布十一批「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名單,看起來頗具權威性的中國健康食品協會等超過40家醫療養生類中字頭社團在列。「衛計委只能管住醫院,對相關不法協會卻沒有執法與處罰權;協會的管理權歸屬於民政部,保健品藥品的監管權在藥監局。在發現問題後,衛計委只能聯合工商、藥監等部門一起行動,查處效率大打折扣,真正查處到位時,『山寨組織』和個人早就『金蟬脫殼』了。」業內專家指出。

  隨著醫療健康理念的發展進步,預防保健對於國民健康的作用被提高到了全新的高度。國家衛計委提出,到2017年,提供健康評估、家庭病床、中醫藥治未病等服務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將達到30%以上,其中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將達到60%以上。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這是今後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國家未來將從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兩個層面採取措施,強化覆蓋全民的公共衛生服務,加大慢性病和重大傳染病防控力度,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創新醫療衛生服務供給模式,發揮中醫治未病的獨特優勢,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健康服務。

  據健康養生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的養身健康企業大都還比較弱小。從全國範圍來看,跨區域品牌較少,連鎖品牌比例僅為7.8%,顯示出健康養生行業成熟度還有待提升,發展潛力較大。

健康養生市場分析

  我國健康養生市場規模已經超過萬億元,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費超過1000元用於健康養生。而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養生,18歲至35歲群體占據了八成。在健康養生方式中,運動健身類人均消費差異最大,上海的健康養生成本最高,北京排第二。以下對健康養生市場分析

健康養生市場分析

  大部分健康養生商戶依然處於純線下運營的傳統業務模式,健康養生商戶網際網路化率較低。根據收錄數據統計,在網際網路O2O平台上開展交易、推廣、排號、預訂等業務的商戶占比僅為13.3%。然而,用戶評價卓越的五星商戶的網際網路化比例超過90%,意味著在注重消費體驗的健康養生行業中,商戶的服務品質和用戶體驗口碑藉助O2O平台形成了正向互動。報告同時指出,通過網際網路關注健康養生的人群月度活躍用戶超過1000萬人,顯示出在網際網路+的浪潮下,健康養生產業需要及時抓住機遇,疊代發展。

  2017-2022年中國健康養生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數據統計,我國健康養生市場規模已經超過萬億元,平台收錄商戶數量超過50萬家,僅2015年新增收錄的商戶數量中,養生保健商戶的比例高達57.9%。這意味著,如果按照國家統計局2015年公布的中國城市常住居民人數7.7億來計算,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費超過1000元用於健康養生。並且,平均每1500位城市常住居民中就擁有1家健康養生商戶。

  報告指出,在眾多健康養生方式中,運動健身類人均消費差異最大。比如,健身中心人均消費高達881.2元,而藍球運動的人均消費僅19.7元。報告分析認為,消費模式的迥異造成了人均消費金額的差距。例如健身中心通常以時長計費,因此人均消費較高;而球類運動則以場次計費,人均消費相對較低。

  從區域來看,上海、北京、廣東、江蘇、雲南的人均健康養生成本排在全國前列。根據美團大眾點評收錄數據統計,上海的健康養生消費最高,每次人均消費高達611.4元,相當於消費20杯中杯星巴克咖啡。北京排名第二,人均健康養生消費為407.6元,遠遠超過健康養生人均消費為272.9元的第三名廣東省。看來,作為經濟金融中心的魔都和作為政治文化中心的帝都,不僅購房成本居高不下,健康養生開支也不小。

  養生正在全齡化。以前大家都認為健康養生是老年人才關心的事情,但統計發現,越來越多年輕人也開始關注,18歲至35歲群體占據了其中的八成。

  健康養生用戶的性別偏好和年齡偏好進行了分析。從性別偏好來看,女性更熱愛中醫保健、游泳和健身,而男性偏好球類和足療按摩;從年齡偏好來看,30歲是養生方式的分界點,越年輕越偏愛運動健身類活動,而越年長則更偏向於足療按摩。荔枝告訴記者,來健身做足療的老年人特別多,有的老人一周來三次。

  隨著男女老少對健康日益重視,養生健康產業的風口正在形成。今年,「健康中國」一詞還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十三五」規劃綱要也將「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納入其中。圍繞這一戰略,醫藥健康服務等相關領域即將成為誘人的投資熱土。有機構預計,「十三五」期間圍繞大健康、大衛生和大醫學的健康醫療產業規模有望達到10萬億元量級。

  目前,我國的養身健康企業大都還比較弱小。從全國範圍來看,跨區域品牌較少,連鎖品牌比例僅為7.8%,顯示出健康養生行業成熟度還有待提升,發展潛力較大。作為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養生的產業鏈很長,在醫藥、養老、體育、美容、旅遊、地產等領域都有發展空間,完全有可能在服務老百姓生活的同時,培養出幾個有實力的大企業。

個性定製報告需求

個性定製

小提示:勾選提交定製
勾選要了解的健康養生報告定製需求 X
可研報告

健康養生相關排行

健康養生精選報告報告欄目為您提供健康養生精選報告、健康養生精選報告報告,您可以點擊免費查看具體健康養生精選報告報告摘要及目錄,感謝您查看中國報告大廳健康養生精選報告報告欄目。中國報告大廳有著十年的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經驗,買報告上報告大廳。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