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健身房行業在全民健身的熱潮下門店數量和健身人數都呈現大幅增長,近年來人們對於健康意識的重視下健身房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國內健身房市場滲透率也在逐漸提升。
健身房是用來健身康復和鍛鍊活動的場所,有傳統健身房、新式健身房、垂直健身工作室三種商業模式。其中新式健身房指以碎片化付費為用戶收費方式、以課時費分成為教練主要收入模式的綜合類線下健身房。具體來看健身房市場規模,中國健身房行業市場規模近幾年不斷增長,據健身房行業市場分析相關數據統計,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3771億元,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居民運動健身意識逐漸增強,但疫情對傳統健身房的經營造成了較大影響,健身線上化趨勢有所增強。
近年來,健身房行業持續保持高速發展,行業規模不斷擴大,尤其是在安裝新式設施和服務上,有明顯變化。隨著企業數量的增加,社會健身行業運動設備日益完善,消費者服務環境得以改善和提升。健身房行業市場分析從市場結構來看,傳統健身房是我國健身房市場的主要構成部分,占據了85%的市場份額。新式健身房自2016年興起以來增長迅速,2021年市場份額為5%左右,垂直健身工作室占比10%。
近年來,人們追求的已經不再只是普通健身,而是以全面健康為目的,只有整體改變才能提高健康水平。因此,健身房業已從單一健身項目發展到綜合性業務,如高端活動、藝術訓練、舞蹈等,充分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我國健身行業起步較晚,近年來在國家體育政策的推動下,隨著消費水平提高,居民消費觀念升級、健康意識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身體鍛鍊,滲透率逐年提高。健身房行業市場分析有關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健身人群數量3.03億人,滲透率為21.5%。
健康和健身意識的增強:隨著人們對健康和健身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健身房市場將繼續受益。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希望通過定期鍛鍊來保持身體健康和心理平衡。這種健康觀念的普及將推動健身房市場的增長。
個性化和多樣化的需求:消費者對健身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和多樣化。他們希望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鍛鍊方式和課程。因此,健身房將不再滿足於傳統的器械健身,而會提供更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選項,如瑜伽、舞蹈、高強度訓練(HIIT)等。
科技融合和智能化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將對健身房市場產生深遠影響。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將被應用於健身房場景中,提供更豐富的體驗和個性化的訓練計劃。同時,智能設備和可穿戴技術也將成為健身房的常見裝備,幫助用戶監測健身數據、跟蹤進展,並提供實時反饋。
社交和社群的重要性:健身房不僅僅是一個運動場所,也是社交和社群的平台。人們希望通過參加團體課程和活動來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健身經驗和互相激勵。因此,健身房需要提供豐富的社交和互動機會,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在線和線下結合: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線上健身教育和健身應用程式變得越來越流行。未來的趨勢是將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打造一種既可以在家鍛鍊又可以到健身房享受服務的模式。這將為消費者提供更便捷和靈活的選擇。
綜上所述,健身房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並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和科技的發展不斷演進。個性化、科技融合、社群感和線上線下結合是未來健身房市場的趨勢預測。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疫情爆發以來居家等養成了很多人的健身習慣,這也促進了健身房市場需求的增長。全民健身的熱潮愈演愈烈,除了線下健身房火爆以外線上健身成為新的趨勢。以下是2022年健身房行業發展趨勢。
健身房是指用來健身康復和鍛鍊活動的場所。一般而言,都有齊全的器械設備,有較全的健身及娛樂項目,有專業的教練進行指導,有良好的健身氛圍。
健身行業的預付式消費投訴數量逐漸增加,消費者往往遭遇「會員費用難退還」的問題。對此,北京成立了首個預付費監管平台,消費者在預付式消費環節權益受到侵害,可向平台申請提交證據,進行投訴維權和法律訴訟,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體育健身相關領域標準化建設方面,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體育總局發布《體育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2020年)》,對我國體育領域標準體系建設進行了階段性規劃,共批准發布體育健身相關國家標準75項,涉及體育場所開放條件等諸多方面,為體育事業和全民健身提供了技術支撐。
2020年以來傳統健身房經營面臨挑戰,運動健身線上化趨勢持續加強,越來越多的健身房企業開始嘗試轉型線上。健身房行業發展趨勢提到,居民的健身消費開始轉移至線上,線下健身品牌也開始加速布局線上,健身房通過直播、視頻訓練、社群交流等形式來增強現有客戶粘性、打響品牌效應。轉戰線上化運營的線下健身房品牌主要包括兩類,頭部傳統健身房以及新模式健身房,線上運作已經成為該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全國健身房數量共計97746家,健身房工作室月均收入為183551.29元,同比增長9.36%。一年內健身房新增26743家,增幅為31.13%,日均新增約80家,呈現出飛速增長的趨勢。
健身房行業發展趨勢有關數據顯示,健身房工作室用戶青睞度有所提升。從健身房區域上看,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健身房消費升級向下沉市場挺進,健身中心在非一線城市增長加快。健身用戶的年齡段18-45周歲為主,其中18-25歲消費占23%,26-30歲消費占33%。由此可見90後是健身市場的消費主體。
近兩年健身房的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市場主要還是以傳統健身房為主體,健身房工作室的市場占比也有所提升。
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的提升、人們對自身健康意識的不斷加深以及全民健身的不斷普及,我國健身房行業不斷發展,門店數量不斷增長。下面進行健身房行業發展分析。
《2019-2024年中國健身房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示,隨著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地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閒暇時間的增多,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對體育健身等新興健康服務的需求急劇增加,使得體育健身服務業在我國蓬勃發展。
目前我國健身行業仍以年卡、季卡以及私教模式為主,健身會員每年的平均花費較高,其中一線城市健身年卡價格通常在3000元以上。健身消費需要有較高的收入作為支撐。
數據顯示,當人均GDP高於7000美元時,民眾的動態精神需求會不斷豐富;以美元計價,2017年中國全年人均GDP為8836美元,同時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974元。隨著我國居民收入不斷提升,更多居民有望邁過「收入門檻」從而有實力進行健身消費。
作為高層次消費,較高的生活水平是居民系統性從事健身運動的物質基礎,一方面消費者能夠負擔健身器械、鞋服、俱樂部會員等支出,另一方面消費者有足夠的閒暇時間以及塑形的意識鍛鍊身體。中國商業健身發展起步較晚,改革開放後健身運動才逐漸受到中國消費者的追捧。
國內和國外的的健身房俱樂部擁有兩種不同的發展需求。國內發展潛力無限並且份額巨大,國外健身行業市場則已經差不多飽和。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健身俱樂部門店數量約49860家,已遠超美國(39570家),健身會員數約為6812萬,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健身市場。
但就滲透率來看,我國仍舊較低,約為4.9%;對比於美國(20.3%)、瑞典(21.6%)、挪威(21.4%)、丹麥(18.6%)、荷蘭(17.1%)、以及芬蘭(17%)等市場成熟的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由此可見,未來我國健身房行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以上便是健身房行業發展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