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資本的介入,越來越多的教培機構開始通過併購、重組等方式實現規模擴張,以提升競爭力和市場份額。這些大型機構的興起進一步推動了整個教培市場的規模擴大。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對於教育投資的認識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注重子女的全面素質培養。因此,教培機構迎來了學生數量持續增加的良好機遇。家長們願意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為孩子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這進一步推動了教培市場規模的增長。
教培市場作為一個龐大的產業,一直是引人注目的焦點之一。在如今追求高素質教育的社會背景下,教培市場規模也逐漸擴大,呈現出長期穩定的增長態勢。近5年來教育培訓服務的投訴量處於上升的趨勢。2023-2028年中國教培行業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尤其是培訓服務,相較於2017年,2018年的投訴量幾乎都比上一年翻了一倍,教育培訓服務和培訓服務在2018年的投訴量都達到了萬件以上。
近幾年我國教培市場的收入連年保持穩定增長,在過去十年中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長,目前已經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這巨大的規模反映了教培市場在我國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暗示了人們對於個人能力提升的渴求。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智能設備的普及和應用,在線教育、遠程教育等新興教育模式逐漸興起。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靈活的學習方式,也讓教培機構能夠突破地域限制,覆蓋更廣泛的學生群體。這種科技驅動的教育創新勢必促進了教培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
政府對教育行業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將進一步推動教培市場的發展,然而,教培行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首先,行業競爭激烈,優質資源供不應求,市場需求與供給之間存在失衡。其次,監管問題也對教培行業的發展帶來一定壓力,需要建立更加規範和透明的管理機制。
綜上所述,教培市場規模之大得益於社會對於高素質教育的需求、家長對於子女教育的投入意願,以及科技的快速發展等多方面因素。正因為如此龐大的規模,教培市場也在不斷引領著教育產業的發展,為優質教育資源的普及和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教培市場新制度出台,我國教培行業或將迎來春天。當下,為了最大限度地緩解中小學生的學習負擔,教育部門對市場上的教培機構進行了全面的整頓。隨著整頓力度的加大,原本在全國範圍內很受歡迎的教培機構,一夜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下對2023年教培行業政策分析。
2023-2028後新冠疫情環境下中國教培市場專題研究及投資評估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教培行業職場求職者青睞培訓教師崗位原因分析,薪資待遇高成為教師崗最大的誘惑因素,47.84%的求職者為求高薪而選擇當培訓機構教師;43.14%的求職者為積累教學經驗而選擇當培訓機構老師;還有38.48%的求職者是因為喜歡和小朋友在一起而選擇當培訓機構教師。
教培行業長效治理是大勢,行業短空長多校外教培政策趨嚴,肅清行業亂象,利好行業頭部。國家從政策層面對K12線下教培行業進行規範,肅清行業亂象,剔除了一批資質不合規的小微無證機構。這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培訓機構的辦學門檻,短期內減緩線下機構的擴張速度,增加運營成本;但同時,這意味著中長期內線下教培行業的健康規範發展,將提高行業集中度,利好資質優良的頭部機構。現從四大政策來分析2023年教培行業政策。
各地要落實機構法定代表人和實際控制人為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指導其切實履行好安全職責,督促機構全面落實國家規定的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風險防範要求,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定期開展安全自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線下培訓場所要配備符合相關技術標準的音視頻監控設備,確保教室、戶外活動場地、活動室、周邊等場所無死角,設置明顯提示性標識,並應具備與公安、教育等部門實時聯網的接口。鼓勵培訓機構購買場所責任險、人身意外傷害險等。各地要按照當地黨委和政府統一部署,切實抓好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疫情防控工作。
各地要建立黨委和政府領導下各部門分工合作的聯合執法機制,推進上下級之間、同級之間、異地之間的協調聯動。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非學科類培訓綜合執法、聯合執法、協作執法的組織協調,各有關部門要依法嚴肅查處資質不全、打擦邊球開展學科類培訓、不正當價格行為、虛假宣傳、存在安全隱患、影響招生入學秩序等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健全問題線索移送處理機制,加快實現部門間違法線索互聯、監管標準互通、處理結果互認。定期梳理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適時部署集中專項整治,及時通報非學科類培訓違法違規典型案例,形成警示震懾。
各地要將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部納入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台(以下簡稱監管平台)統一管理,同步完成註冊登錄,按時接受年檢年審,開展信息伴隨式採集,確保機構無遺漏、數據全採集、信息摸準確。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探索遠程監管、移動監管等非現場監管,推進「網際網路+監管」模式創新,提升監管精準化、智能化水平。推動數據交流共享,通過監管平台將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行政許可信息、行政處罰信息、黑白名單信息等歸集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構建信用監管體系,引導培訓機構合規經營。
各地要指導校外培訓相關行業協會建立健全行業經營自律規範、職業道德準則和行業性懲戒機制等,推動培訓機構誠信經營、公平競爭,著力規範行業秩序。鼓勵行業協會制定相關行業服務標準,提升服務質量。支持行業協會發揮在糾紛處理、權益保護、行業信用建設等方面的作用,促進行業規範運行。
教培行業面臨困境得到一定緩解,教培市場恢復巔峰期不大可能。當前,政府的政策會比較寬鬆,但那些教育機構依然被關在一個封閉的房間裡,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再有新的機會。教育培訓機構一刀切是不可取的,真正要做的是不合理的安排、收費和輔導的水平。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教培市場滲透率逐年遞增,我國教培產業需求越來越多樣化。當下,線下教培機構的機遇與挑戰,是把價值感和體驗感無限放大,真正的價值一定是在某一個領域的深耕,這便是我們線下教學機構的未來。以下對2023年教培行業技術特點分析。
2015-2019年,中國教育培訓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19年,中國教育培訓市場規模為23651億元,同比增長8.6%。市場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線上教育的快速發展。疫情期間,線下教育培訓機構全面關停,與線上教育培訓的欣欣向榮形成鮮明對比。儘管疫情過後線下教育培訓機構開始復工,但線上教育模式已經開始為消費者所接受。2023-2028後新冠疫情環境下中國教培市場專題研究及投資評估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教培市場規模將小幅下滑,整體市場規模為23614億元。
傳統的學習平台,只是把紙質教材、線下課程電子化,用一套方案,來適配所有的學生,其效果可想而知,畢竟每個人沒學好的知識點都不盡相同,不能一概而論。只有藉助技術,在AI+教育的幫助下,讓學生可以實現真正的個性化定製學習,更可以突破地域限制,讓教培變得更加公平而有質量。現從兩大技術方面來了解2023年教培行業技術特點分析。
科技是手段,教育是本質,科技是為教育服務的,同時會引領和推動行業的快速發展。2020年將會有更多的培訓機構建立管理信息平台,連結大數據,接通雲計算,開通線上教育產品,觸碰AI智能,研究VR全景教學,代理頭部機構的雙師課程。充分利用資源,提高人效和坪效,降低獲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增強交付能力,爭取更大的利潤空間,提高市場份額,獲得發展先機。
教育需要溫度,體驗,情感和思維的交融與碰撞,來滿足更多個性化的需要。因此冰冷的線上教育難以替代線下教育的優勢。同時線上教育面臨獲客成本,技術疊代,人才短缺的困境。勢必會形成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的OMO模式。2020年預計線上培訓機構會大量的跑馬圈地,通過合作,直營,連鎖,收購,兼併的模式搶占線下培訓市場。線下培訓機構同時也會深度連結線上教育產品,打通線上與線下的資源和數據,實現用戶的快速裂變和交付能力極速提升。
教培行業遊戲化發展,我國教培產業鏈分為線上和線下模式。目前,教培行業由技術提供商、平台、內容提供商三方構成。技術提供商通過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獲利,平台通過內容收入分成和廣告獲利,內容提供商通過出售內容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