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服務產業是為企業和項目在節能減排等方面提供服務和支持的產業。節能服務產業鏈涉及眾多的行業,包括節能材料、節能設備以及先進的能源管理軟體系統。我國的節能服務產業已經形成了較為龐大的規模,產業鏈日趨完善,產品配套能力較強。
隨著國家及地方政策的不斷推進,節能服務產業不斷發育,產業總產值不斷增長,呈逐年上漲趨勢。節能服務市場分析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達5222億元,比「十二五」末期增長67.00%,全國從事節能服務產業的企業總數達6547家,比「十二五」末期增長20.66%。2021年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可達6385億元,企業數量可達7108家。
節能服務市場分析數據顯示2017-2021年中國節能服務企業數量持續增長,2020年以來,隨著國家對於節能減排要求的提升,中國節能服務企業數量明顯增長。2021年中國節能服務企業數量已經達到8725家,較2020年增長23.93%。
隨著節能環保產業戰略地位的提高,節能標準日趨嚴格,用能單位「一體化」「一站式」「多領域」的服務需求,推動節能服務公司從技術研發、生產製造、設備配套、工程承包、諮詢服務等全產業鏈進行整合,實現由傳統單一要素向「一體化「一站式」的綜合性服務轉變。
節能服務市場分析提到節能服務的參與者主要來源於三類主體:央企下屬節能公司,房地產、能源、設計院延伸出節能服務業務,中小民企。節能服務行業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市場主體多,產品同質化嚴重,產業集中度仍待提高。
隨著節能環保產業戰略地位的提高,節能標準日趨嚴格,用能單位「一體化」「一站式」「多領域」的服務需求,推動節能服務公司從技術研發、生產製造、設備配套、工程承包、諮詢服務等全產業鏈進行整合,實現由傳統單一要素向「一體化「一站式」的綜合性服務轉變。
綜上看來節能服務的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並且產業總產值也在逐年上漲,在政策的不斷推進下行業集中度也有所提升。
節能服務產業是為企業和項目在節能減排等方面提供服務和支持的產業。在國外,節能服務公司(英文簡稱ES-CO,中國簡稱EMCO)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逐步發展起來的,尤其是在北美和歐洲,ESCO已成為一種新興的產業。中國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EMCA)發布的《2009年度中國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在世界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我國節能服務產業化危為機,延續了上一年良好的發展勢頭。09年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從08年417.3億元增長到587.68億元,同比增速為40.83%。其中,綜合節能投資從08年253.2億元增長到360.37億元,同比增速為42.33%。
近日,上海市舉辦了首次節能服務產業年會,並發布《2014上海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上海已有通過合同能源管理備案的節能服務企業430餘家,每年投入資金近100億元、實施節能服務項目400餘項、實現節能能力30萬噸標煤。「十二五」前4年,上海單位GDP 能耗累計下降超過20%,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標。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總工程師原清海說,上海節能服務產業實現創新發展,近年來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一是業態創新,拓展了產業發展路徑。據2015-2020年中國節能服務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上海亞明採用合同能源管理機制,中標上海中心和國展中心兩個新建項目的照明工程,投資1.4億元,預計年節能6600噸標煤,探索了新建工程應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路子。
二是技術創新,提升了產業核心競爭力。目前已有100餘項節能服務新技術新產品被推薦為上海市優秀節能產品。上海申能能源應用1000兆瓦領先世界的發電機組技術,與大唐、神華電力集團簽訂戰略發展協議。
三是服務創新,贏得了更多市場。攬鑫節能、溱湖新能源、國網上海電力節能等一批節能服務公司,積極參與上海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替代改造任務,提供多種解決方案和「一條龍」服務。
四是管理創新,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上海市節能服務業協會搭建綠色融資、對接項目、信用評價、信息管理等服務平台,推出「未來收益權質押融資」「股權託管」、「新三板」「合同能源管理進千家企業」等活動,開展了合同能源管理信用評價,「走出去」服務全國的上海節能服務企業達174家,覆蓋28個省份,打響了上海節能服務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