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礦產報告 >> 金屬鋁 >> 2025年金屬鋁精選報告報告

精選報告

2017年有色金屬鋁價格走勢分析:先跌後漲 重心上移

  回顧2016年,國內鋁價在多方「利好因素」的支持下,2016年鋁價走出了絕地反彈般的行情,並呈現出上半年單邊上揚,年末期鋁價格大漲大落的行情走勢。展望2017年,在全球宏觀環境整體有利商品市場進一步回暖,國內鋁消費將保持穩定增速的背景下,2017年鋁價將先跌後漲,整體運行重心進一步抬升。2017年有色金屬鋁價格走勢分析如下:

2017年有色金屬鋁價格走勢分析:先跌後漲 重心上移

  2016年有色金屬鋁市行情回顧:

  繼2015年鋁價單邊下跌後,2016年鋁價走出了絕地反彈般的行情。在中國經濟「穩增長」下,疊加因去年大面積虧損而削減的產能,上半年階段性的供應不足,加速消化社會庫存,鋁價受到基本面的支撐,加上3季度出現的運輸問題,年內不斷反彈,將2015年跌勢基本收回。

  2016年國內鋁價走勢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1.2016年上半年:鋁價出現單邊上揚,鋁主力期價10500元/噸上漲至12500元/噸附近,階段性漲幅超過19%。去年鋁價單邊下跌直接造成鋁企大面積的停產減產,大量供應的缺失使得市場在春節淡季後,迅速進入去庫存狀態,社會庫存從3月份最高的92.8萬噸,到上半年末降至31.3萬噸,降幅高至66%。

  2.2016年三季度:期鋁進入區間整理格局,但現貨升水繼續拉高。進入三季度後滬鋁主力在12200-13200元/噸之間橫盤,然而由於上半年國內鋁市去庫存效果明顯,社會庫存降至歷史低值,庫存去無可去令鋁錠現貨升水強勢拉升,甚至部分市場出現對當月合約升水1000元/噸的格局。在這段時間內,不少投資者繼續看好現貨在短時間內無法快速充裕,因而不斷出現「軟逼倉」的行情,近月遠月價差被不斷拉大,滬鋁倉量也在這段時間內加速推高。

  3.2016年年末:期鋁價格大漲大落,市場情緒受到現貨動態的左右更為明顯。2016年至今高企的鋁價為電解鋁企業帶來豐厚的現金盈利,因而從下半年開始國內電解鋁產能擴充加速上馬,三季度後實際上出現了略微過剩的積攢量。然而,《新交通法規》對汽運的影響立竿見影,不僅使得鋁錠運輸受到影響,而且還使整個產業鏈成本推高。繼而出現煤炭價格暴漲和新疆保煤運輸,從而令鋁錠過剩量在疆內積攢無法運達市場,對現貨過剩量的預期落空,使得多頭繼續對當月(甚至是近月)買入,滬鋁價格出現又一輪的暴漲,而此次暴漲令當月滬倫比價達到進口盈利點,鋁錠進口出現近幾年來的持續盈利機會。進入年末,運輸問題逐步好轉,加上進口鋁錠的持續流入,一方面多頭不再有恃無恐,另一方面國內自身產量也屢屢創下新高,市場情緒開始搖擺,隨著社會庫存的增加,現貨升水回落明顯,同時近遠月價差也快速收窄。

  2017年有色金屬鋁價格走勢分析:或先跌後漲

  2017年全球宏觀環境整體有利商品市場進一步回暖,通脹預期的走高將提高商品整體運行重心,鋁也將因此受益。但從基本面出發來看,鋁在2017年一季度供需態勢或較今年四季度進一步惡化,供應端增加及新疆地區庫存的釋放都將對鋁價造成明顯衝擊,因此2017年上半年鋁價或難有樂觀表現。不過由於冶煉利潤受到較大壓縮,外加環保及發改委等政策限制,2017年新增產能或復產將較今年大幅減少,產量增速將在2017年下半年逐步放緩。

  從需求端來看,國內鋁消費將保持穩定增速,建築房地產用鋁或有小幅減少,但交通運輸、包裝等行業用鋁將很好的彌補建築用鋁的缺口;我們對2017年鋁消費維持樂觀態度,在5月份消費旺季到來後將逐步消化一季度過剩電解鋁,全年鋁供應小幅過剩或保持緊平衡。我們預計2017年鋁價將先跌後漲,整體運行重心進一步抬升,滬鋁主力主要運行區間:12000-14500元/噸,LME 鋁1600-1900美元/噸。


  報告大廳小編推薦:2016-2021年中國金屬鋁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


個性定製報告需求

個性定製

小提示:勾選提交定製
勾選要了解的金屬鋁報告定製需求 X
可研報告

金屬鋁相關排行

金屬鋁精選報告報告欄目為您提供金屬鋁精選報告、金屬鋁精選報告報告,您可以點擊免費查看具體金屬鋁精選報告報告摘要及目錄,感謝您查看中國報告大廳金屬鋁精選報告報告欄目。中國報告大廳有著十年的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經驗,買報告上報告大廳。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