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DisplaySearch近期發布的2009年上半年TFTLCD材料與關鍵零組件報告顯示,2009年TFTLCD材料與零組件產值將首次出現下滑,年產值僅達490億美元,較2008年下滑8%。
DisplaySearch指出,自2008下半年TFTLCD面板廠調降產能利用率開始,出貨量也相應減少,直接對上游材料與零組件的供應產生一定衝擊。
另一方面,為保有一定現金部位以因應不景氣的影響,面板廠除降低產能利用率外,也同時調低庫存水準,這將使材料與零組件廠商甚至較面板廠的產能利用率更低,並拉低售價,因此,DisplaySearch估計2009年材料與零組件產值將有一定程度下滑。
2008到2009年TFTLCD主要材料與零組件出貨金額與年增長率中下滑情況較嚴重的有Photospacer(LCD間隙控制材料)、PCB(印刷電路板)、backlightunit(背光模組)與部分模組元器件等。
DisplaySearch指出由於消費電子產品需求受到全球大環境的影響很大,使得PCB產業在2009年都將面對嚴重供過於求的情況;而在背光模組部分,由於面板廠不斷地嘗試新設計與導入新材料試圖提高背光模組效益並降低成本,使得背光模組廠商同時要面對需求萎縮與價格持續走低的壓力。
而在背光與光學膜架構方面,面板廠除了希望降低背光成本外,並進一步推進綠色顯示面板的發展,面板廠非常積極地改造背光設計與光學膜架構,也因此對於背光模組與光學膜價格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如菱鏡片(prismsheet)、微透鏡膜片(microlensfilm)、擴散膜(diffuserfilm)、反射膜(reflectorfilm)與燈管等零組件價格都有一定程度的下跌。
DisplaySearch指出,在2009年,以面板廠為中心的垂直整合的發展持續並積極進行中,比如最近Samsung向上游LED晶片製造發展。規模較小的材料或零組件廠商將會因為無法承受持續的虧損而退出市場,當面板廠計劃提高產能利用率時將有可能產生部分材料供應緊缺情況產生,嚴重時會有供應鏈斷裂情況出現。
韓元貶值與日元升值都使得面板廠更傾向購買國內生產的材料或零組件,同時在與海外廠商交易時多數希望能變更交易的幣種,以降低匯兌損失的風險。而材料與零組件廠商競爭將較以往更加激烈,各廠商試圖做更多的努力以幫助面板廠降低成本,比如提供更好的方案或產品以提高良率、降低材料損耗、以及提高生產效率等等。
此外,近期全球石油與金屬價格波動劇烈,這也影響到許多TFTLCD材料的價格,如PET、TAC與PVA膜等。
DisplaySearch平板顯示材料與成本研究副總YoshioTamura指出,2009年對於TFTLCD材料與零組件廠商絕對是非常具有挑戰的一年,而這樣的壓力並不僅僅來自價格下滑,同時也來自產品結構改變與技術演進。
與此同時,整個供應鏈不同環節廠商的獲利能力也將有所調整,而原先一直享有較好獲利的材料與零組件供應商會因而產生變動。
Yoshio補充道,儘管供應鏈會產生巨大變化,不過,當面板需求再度好轉,隨著產業鏈往好的方向發展,同時技術與製造效益提高之後將會給整個產業帶來下一波成長的動能。DisplaySearch預期,材料與零組件產值將在2010年以後再度呈現正增長。
2017年全球電視液晶面板需求量的面積占液晶面板總需求量的近80%。面板需求面積達到1.44億平方米,近三年平均增速約7%,高於全球液晶面板整體5%的增速。下面進行LCD行業市場前景分析。
2019年全球TFT混晶需求量約666噸,按照前文的中國大陸地區液晶面板產能占比趨勢,我們預計2016年中國大陸地區TFT混晶需求量約185噸,約占全球總需求量的30%,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TFT混晶需求量提升至約266噸,占全球比重約40%。混晶材料國產化需求迫切,目前國產化率僅為22%,未來提升空間大。
隨著競爭的加劇,國內面板廠商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上游材料國產化的意願愈發強烈。同時,韓國三星、韓國LG等國際知名廠商,出於成本的壓力也在積極尋求質優價廉的液晶材料供應商。據統計,2016年中國大陸地區液晶材料廠商整體銷售量約40噸,僅占中國大陸地區混晶需求量的22%,占全球混晶材料需求量的6%。
近年來,中國液晶顯示器行業出口規模呈現下降的趨勢,主要是受全球電子產業發展放緩的影響。2016年,國內液晶顯示器行業出口數量2993萬台,同比下降10.98%,出口金額21.30億美元,同比下降29.85%。2017年,中國液晶顯示器行業出口數量僅為1950萬台,進一步大幅度下滑。
與此同時,我國液晶顯示器的出口金額和出口單價也呈現不斷下滑的趨勢。2016年,我國液晶顯示器的出口金額為21.30億美元,同比下降29.85%,而出口均價僅為71.17美元/台。2017年我國液晶顯示器的出口金額和出口數量仍在持續下跌之中。
國內液晶材料企業的主打產品是液晶中間體、液晶單體、中低端混合液晶,TFT混合液晶市占率極低。近年來,因國家產業政策支持、多條國內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的建設以及同國外同行業企業的合作交流逐漸增加,國內液晶材料企業得到較大發展,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術與產能、產量基礎。
目前,國內生產液晶材料的企業有10多家,但大多數以生產中間體、單體為主,具有混晶生產能力的企業極少,且以TN、HTN、STN型系列的中低端液晶材料為主,在TFT混合液晶方面市場占有率還比較低。目前國內液晶材料企業正在加大力度研發TFT混合液晶,發展前景廣闊。國內企業將越發具有本土化競爭優勢。以上便是LCD行業市場前景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2017年全球液晶面板出貨面積達到1.81億平方米。中國面板產能從2%(2005年)的全球占有率經過十幾年的時間攀升至35%(2017 年),躍居全球第二。下面進行LCD行業數據統計分析。
LCD行業分析表示,液晶電視、智慧型手機等產品的大尺寸化趨勢是推動全球TFT-LCD顯示面板需求面積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雖然面板行業整體增速受限,但是大尺寸面板需求增速相對維持在高位。電視面板仍是決定整個LCD面板行業供需的主要因素。2017年全球電視液晶面板需求量的面積占液晶面板總需求量的近80%。
全球液晶材料市場中TFT型液晶材料占總產值的80%以上,隨著液晶電視、筆記本電腦、桌面顯示器、移動通信的迅速發展,TFT型液晶面板需求不斷增加。2016年全球TFT-LCD面板需求面積為1.71億平方米,據預計,2019年全球TFT-LCD面板出貨面積將達到1.85億平方米。
按照80%的有效顯示面積、每平方米麵板使用4.5g液晶材料、混合液晶材料平均價格為1.5萬元/kg左右來測算,2016年全球TFT混合液晶的需求量約617噸、市場規模約93億元,預計2019年全球TFT混合液晶的需求量約666噸、市場規模約100億元。
近年來,中國液晶顯示器行業出口規模呈現下降的趨勢,主要是受全球電子產業發展放緩的影響。2016年,國內液晶顯示器行業出口數量2993萬台,同比下降10.98%,出口金額21.30億美元,同比下降29.85%。2017年,中國液晶顯示器行業出口數量僅為1950萬台,進一步大幅度下滑。
從全球的LCD需求變化來看,2017年全球LCD依然保持著4.5%的增速,且國內目前TV面板的自主供給率離我國政府設立的80%的目標還有相當的距離,國產化替代效應持續進行,加上液晶電視尺寸的不斷放大,這些都增加了對國內LCD產能的需求。根據數據,2019年我國面板供應占比將超過韓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面板產地。
液晶電視、智慧型手機等產品的大尺寸化趨勢是推動全球TFT-LCD顯示面板需求面積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雖然面板行業整體增速受限,但是大尺寸面板需求增速相對維持在高位。電視面板仍是決定整個LCD面板行業供需的主要因素。以上便是LCD行業數據統計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