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IT報告 >> LG >> 2025年LG精選報告報告

精選報告

三星以成本為敵 LG與電梯較上勁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LG電子和三星電子正在開展一場削減成本的戰爭。

    08年12月,LG電子兼副會長南鏞在首爾公司總部的辦公室內張貼了「作戰室」字樣的橫幅,表達了將應對此次經濟危機放到了備戰狀態的地位。南鏞副會長從各業務部門抽調人材,與國外諮詢公司進行合作,將作戰室變成了指揮作戰的司令部。在這裡,LG電子能及時掌握國內外的匯市,股價,商品價格的變動情況並把相關分析結果提供給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LG電子的作戰室把成本看作最大的敵人,下令各部門削減30%的成本,有的部門甚至被要求削減50%。南鏞副會長9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公司將削減3兆韓元(約合1950億日元)以上的成本。」

    三星電子總裁崔志成被稱為「削減成本的能人」。面對經濟危機,他提出了「能節約多少就節約多少」的口號,突顯出了公司進入非常經營體制軌道的情況。該公司08年第四季度的營業損失達到了9400億韓元(約合610億日元),解僱了200多名工作人員,這相當於公司員工總額的20%-25%。在三星電子的華城工廠,有一半的電梯只在上下班,中午吃飯時間開放,整個三星電子都在採取措施積極節電。在三星電子的水原工廠的辦公室內,過去免費提供的咖啡和茶等飲料現在也取消了。過去辦公用品經常是無限制使用的,現在也都設了限制,鋼筆,紙張等小件物品現在都由公司團購,然後分發到各部門。

    三星電子和LG電子採取的削減成本的舉措很快就顯現出了效果。09年1月,三星電子原子筆的使用量同比減少了近40%,LG電子的耗材使用量也減少了30%。與去年國外大公司解僱數萬人的大規模重組不同,這兩家公司在人員結構調整問題上還是相當保守的。三星集團表示:「不進行人為的結構調整的方針現在仍然是有效的。」

LG公司近幾年的發展趨勢

  經濟全球化潮流改變了企業經營環境和競爭規則。韓國LG集團於1947年成立於韓國首爾,位於首爾市永登浦區汝矣島洞20號。是領導世界產業發展的國際性企業集團。LG集團目前在171個國家與地區建立了300多家海外辦事機構。以下對LG公司近幾年的發展趨勢分析。

LG公司近幾年的發展趨勢

  跨國企業的進入讓中國家電行業迅速融入全球家電發展潮流,中國家電行業的迅速崛起也讓跨國企業在中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有的跨國家電企業退出了,堅持下來的企業也在不斷調整著自己的中國戰略。中國市場在這些企業全球戰略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LG電子在中國15年的發展歷程極具代表性。現從歷史來分析LG公司近幾年的發展趨勢。

  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裡,LG在中國家電產業一幕幕發展興衰史,就是一部外資洋家電在中國的發展折騰史。其在中國發展的20多年,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個周期:前10多年是興旺崛起期,後10多年是折騰衰退期。

  前10年,LG在中國家電市場一時風光無限,絕無二人:空調、微波爐等業務一度是洋品牌在中國的帶頭大哥;電視、冰箱、洗衣機也在一段時間內,成為中國市場上表現最為搶眼的洋品牌,一度有望取代日本品牌在中國市場地位。手機業務也曾風光三五年。

  後10年,LG在中國家電市場卻是折騰動盪,沒找到北:白電業務一落千丈,空調幾乎退出中國市場競爭,一度有望衝擊主流地位的冰洗業務也受到拖累。在彩電、手機市場上,雖然手握上游產業鏈面板、晶片等優勢,卻因為整個品牌口碑和認知度的拖累,身陷泥潭。

  LG作為一個老牌韓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一直都經歷著水土不服的情況,不管是人員管理還是生產過程,該公司都沒有做到位。LG公司近幾年的發展趨勢資產處,儘管LG手機的產品質量很好,但在技術和功能方面卻跟不上市場的趨勢,不管雙攝、大屏、全面屏還是AI功能,LG都沒有真正重點推出過,依然固守自己當年的舊技術,而國內的手機廠商,包括華為、OPPO、vivo還有小米,在引領潮流的關鍵技術方面一步都不曾慢下來,甚至蘋果、三星這樣的手機巨頭都時刻把握著市場的脈搏。

個性定製報告需求

個性定製

小提示:勾選提交定製
勾選要了解的LG報告定製需求 X
可研報告

LG相關排行

LG精選報告報告欄目為您提供LG精選報告、LG精選報告報告,您可以點擊免費查看具體LG精選報告報告摘要及目錄,感謝您查看中國報告大廳LG精選報告報告欄目。中國報告大廳有著十年的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經驗,買報告上報告大廳。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