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美容護理的服務項目主要是包括補水護理、臉部祛斑、肩頸按摩、塑型減肥、嫁接睫毛等。如今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非常捨得在自己身上投資,因此我國美容護理行業發展迅速,預計市場規模將快速增長。
美容護理行業是一個大的行業類別,覆蓋了上百個人民消費領域,可被大體上分為醫療美容護理行業和生活美容護理行業兩條產業。醫療美容護理行業包括手術美容手段和非手術美容手段,屬於醫療服務業;生活美容護理行業可細分為家用美容護理產品行業和線下非醫療美容護理行業,分別屬於製造業和服務業。
數據顯示,2019~2022年,年收入超過16萬元的中國城鎮家庭數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8%,從9900萬增至1.38億。到2025年,還將有7100萬家庭進入這一較高收入區間,彰顯了我國消費市場的較大潛力。
從美容護理服務人員規模來看,我國美容護理服務人數從2017年的14740萬人增加至2022年的15520萬人,年複合增長率為1.3%。預計美容護理服務人數將長期繼續增長,到2030年將達到19750萬人左右。
從消費者年齡分布來看,美容護理消費者以均以30歲及以下為主,一線及新一線占比達75%,二線及三線城市占比較低,且滲透率分別約8.6%/4.3%,預計隨著機構拓展以及市場教育,低線城市有望持續加大滲透。
目前,我國美容護理院數量最多的省(市、自治區)依次為北京、上海、山東等發達省市,最少的省(市、自治區)依次為新疆、西藏、貴州經濟不發達省市。廣州、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中小美容院出現逆勢增長,整體上的業績完成率不斷走高。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人開始對自身形象進行投資,日常護膚產品成為我國居民生活持續消耗品,家用護膚儀、化妝品等產品消費也逐漸增加,也有不少人選擇使用醫療手段進行形象管理,預計我國美容護理行業將得到長足發展。
美容護理行業發展會趨向規範化。醫療美容護理和生活美容護理的界限會越來越清晰,消費者也會更加理性。其次是品牌化。市場競爭加劇以後,一些中小品牌的美容院可能會退出市場,經過市場的重新組合形成新的格局。
國家也出台相關行業政策。2022年年初,《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到打造新一代生物醫藥與健康等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政策推動製造業加速轉型,醫療器械、美容護理等新興產業迅速崛起,預計美容護理行業將穩定發展。
展望未來,美容護理已經成為許多工資比較高的消費者每周都會比做的美容項目了,工資比較不高的消費者會選擇美容護理中的一項,所以未來我國美容護理行業將火爆發展,護膚品將成為行業監管重點。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美容護理包括注射除皺、針灸、艾灸、拔罐、吸脂手術、面部護理、美甲、植髮等項目。我國美容護理面向的消費群體主要在31至50歲之間,以下是2023年美容護理行業發展趨勢。
美容護理是指運用化妝品、保健品和非醫療器械等非醫療性手段,為消費者進行的諸如皮膚護理、按摩等帶有保養或保健性的非侵入性的服務,具體包括美發、美甲、面部美容護理、美體塑身、足浴、SPA和化妝服務等。
隨著時代發展,我國自媒體行業興起,美容護理理念得以廣泛傳播,越來越多人開始對自身形象進行投資,美容護理行業發展趨勢指出,日常護膚產品成為我國人民生活持續消耗品,家用護膚儀、化妝品等產品消費也逐漸增加,也有不少人選擇使用醫療手段進行形象管理,我國美容護理行業得到長足發展。
目前,護膚品已成為我國大部分居民都會進行消費的產品,其他美容護理消費項目居民接受程度也再逐步提升,居民美容護理消費習慣已經初步形成。隨著美容護理行業消費主體開始逐漸向九零、零零後人群轉移,消費者美容手段接受程度也將逐漸提升,醫療美容護理將逐漸成為大部分美容消費人群選擇項。筆者從以下三點分析美容護理行業發展趨勢。
非手術類醫美手段因其安全、便捷、有效等良好特性,將會逐漸成為我國消費者在進行美容護理時的主要醫美選擇之一,又因非手術類醫美手段效果持續時間有限,有需要的消費者需要持續去相關機構進行美容護理。因此,除日常家用護膚產品外,非手術醫療美容項目或將成為人們日常美容護理手段。
由於顧客美容意識提高及美容技術進步,現今顧客對傳統美容護理服務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及差異化,如皮膚美白、纖體及皮膚緊緻。美容護理行業發展趨勢指出,由於顧客對服務的要求較以前更高、更多樣化,因此鼓勵服務提供商於未來以更專業的方式提供服務。
預計傳統美容護理市場參與者之間的整合將在這個分散的行業內加速進行,並且推動行業向更高質量及執業標準靠攏提供服務。預計具有技術優勢、品牌知名度及顧客資源優勢的領先企業將快速擴張。
如今,大家得生活越過越好,也非常捨得在自己身上花錢,比如去美容護理,培養愛好,外出旅行等等,預計2023年我國美容護理行業將快速發展,消費群體將不在局限於31歲至50歲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