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航司最新國際航班計劃看,民航局「五個一」政策至少將持續到6月底,國際航線回暖尚需時日。客座率超過60%、單日飛行班次回升破萬,多個數據勾勒出當下國內民航業的回暖。
民航從3月底4月初開始逐漸轉暖的,特別是國內航線,五一之後更是恢復明顯。5月15日,民航單日飛行班次達10262班,恢復至疫情前約60%水平。這是自2020年2月以來,民航單日飛行班次回升首次破萬。
同樣是在5月15日,航班管家數據顯示,民航運輸旅客87.98萬人次,自疫情後第一次單日運輸旅客量超過去年同期一半以上。
A股各航司最新披露的4月經營數據亦可印證,伴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工作轉入常態化,民航主要生產指標同比降幅逐月收窄,部分指標回升明顯。
6家已公開運營數據的上市航司中,東方航空、南方航空、海航控股、春秋航空等4家航司的旅客運輸量均較3月份環比增長。
此外,在另一航空業關鍵指標「客座率」方面,各家上市航司4月客座率集體提升,且均超60%。其中,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的客座率突破了70%。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在受疫情影響嚴重的2月份,三大航的客座率水平在50%左右。
尚未披露月度經營數據的華夏航空同樣有所回暖。華夏航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目前的執行率達到90%以上,5月以來客座率已恢復到65%左右。」自5月以來,民航業暖意進一步升溫。在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中,民航運輸旅客總量約316萬人次,日均運輸旅客量約為63萬人次,較今年清明節日均運輸旅客量增長近56.2%。
此外,旅客出行意願也在增強。獨立第三方民航服務測評機構CAPSE日前發布2020年5月旅客出行意願指數,5月旅客出行意願較2019年恢復67%,其中商務客意願恢復到71%,旅遊客只有42%,較2019年差距仍較大。5月有出行意願的旅客占比較4月份高出15%,其中5月份商務出行意願旅客較4月份高出11%。
不過,前述某航司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往年五一以後,由於暑假等因素,行業都是向好的趨勢,雖然現在航班量明顯恢復,但票價沒有上去,航空公司還是處於虧損狀態。
記者查詢攜程網平台數據發現,目前機票價格仍以低價折扣票為主,尤其是北上廣深等商務航線價格普遍較低。總體來看,在收入端,疊加北京下調疫情響應級別、兩會即將召開、各類學校複課等利好因素,行業需求正在逐步恢復中。在成本端,據了解,國內航空煤油綜合採購成本自5月1日零時起由每噸3029元下調至1680元,也將有助於進一步減輕航司成本,提高執行率。
受益於行業轉暖,A股航空、機場板塊最近一周止跌回升。5月19日,在隔夜美股航空板塊大漲帶動下,A股航空、機場板塊全線高開。其中,白雲機場大漲逾7%,上海機場、華夏航空、春秋航空、東方航空等漲幅超過2%。
從五一假期民航旅客出行趨勢來看,在疫情和各項出行限制措施的影響下,國內和國際航線的民航運輸旅客量,較去年同期都將大幅減少。但是,隨著國內疫情嚴峻局面逐步緩解,廣大旅客的出行需求亟待釋放。同時,目前民航的客運運力供大於求,五一期間將會出現機票價格低、航班正常水平高的情況。綜合來看,與前一段時間相比,民航市場將逐步復甦。
從截至目前的民航旅客機票預定情況分析,預計「五一」假期5天期間民航將運輸旅客約290萬人次,日均約58萬人次,比2019年同期減少約66.8%,比今年清明假期日均旅客運輸量增長43.2%。假期期間,民航航班整體客座率將明顯低於往年正常水平,預計平均客座率不超過70%,以旅遊為目的的出行需求仍然處於低迷狀態。
假期期間,民航將繼續嚴格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統一部署和要求,視疫情風險隨時根據預案調整航線航班安排和防控措施。同時,民航將延續疫情防控期間的航線航班審批「綠色通道」,航空公司可隨時根據市場需要調整或增加運力,滿足假期旅客出行需求。
2019年我國民航全行業營業收入1.0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4%。4月份民航客運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仍處在緩慢恢復期,貨機貨運量受益於快遞物流需求增長,在民航「寒冬」期逆勢上漲。以下對民航運輸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2020年春運期間民航全市場旅客預訂量931.57萬人次,同比增長13.9%,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10.9個百分點。民航運輸行業分析指出,其中國內市場同比增長23.95%,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21.24個百分點;國際市場同比增長9.54%,增速較上年同期上升4.98個百分點;港澳台市場同比下降18.95%,較上年同期預訂量大幅回落。
經濟新常態下的各個產業都將發生重大變革,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長遠時期,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將會出現巨大的變革。而對於有著經濟「晴雨表」之稱的民航業而言,必然也會出現新的發展趨勢。現從兩大趨勢來分析民航運輸行業發展趨勢。
經過多年的發展,歐美民航市場已經比較成熟,市場體系比較穩定,競爭規則比較完善,監管體系相對健全,客戶結構比較穩定,所以歐美民航市場一般表現出與經濟周期相匹配的行業周期。民航運輸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未來幾年中國民航市場仍將會處於不成熟的狀態中。市場競爭規則仍不完善也不穩定,監管體系仍不健全,客戶結構仍不穩定。市場的不穩定也是收益管理系統仍然不起作用的重要因素。
由於民航業在上一輪發展高潮期中形成了較好的產業基礎,使得民航業得以比較從容地應對經濟低谷期。民航運輸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市場需求、民航產業基礎及民航企業自身經營管理能力均比上一輪周期有明顯提高,居民收入增長較快而航空票價漲幅相對較慢形成了巨大的市場需求,機場及輔助設施建設同比大幅增加和改善,運輸企業自身經營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也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這些先決條件預示著民航業具有較強的生存和競爭實力。可以判斷,即使民航行業發展面臨低潮,民航企業可能會面臨利潤大幅下降甚至虧損的局面,但也不會比上一輪民航行業低谷時期的情況更差。
外部環境的變化與發展,始終是我們難以有效預測的。未來三到五年,如果《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民航領域能夠得到有效落實,簡政放權的期望能夠得到全面的實現,那麼,歐美等航空運輸領域放鬆管制之後的繁榮圖景,在我國民航業也必然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