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內燃機是一種通過燃燒燃料來產生能量的發動機,在汽車和工業以及發電領域使用較多。近年來環保背景下促使內燃機技術朝著綠色方向轉型。以下是2024年內燃機市場前景分析。
內燃機是我國重要的基礎產業和主導動力,在交通運輸、工程機械、農業機械、漁業船舶、國防裝備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當前,內燃機技術面臨重大變革,低碳和碳中和燃料逐步推廣應用,內燃機低碳化、電氣化、數位化和智能化技術深度融合,新的產業生態為我國內燃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
內燃機是熱效率最高、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低、使用方便、耐久性好、應用最為廣泛的動力機械,目前我國是全球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內燃機製造大國。近年來,我國內燃機行業隨著車市逐漸回暖,2021年銷量達到5047.37萬台,同比增長7.9%。內燃機市場前景分析顯示截至2022年我國內燃機銷量為4315.47萬台,同比下降14.5%。
提高燃燒效率和減少排放:隨著環保法規的不斷加強,內燃機製造商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來降低排放,提高燃燒效率。例如,採用先進的燃燒技術和材料、增加直噴技術使用、改進渦輪增壓器等技術手段來提高燃燒效率;採用尿素噴射技術、氧化催化器、顆粒捕集器等技術手段來降低排放。
推廣混合動力技術:混合動力技術已成為內燃機發展的熱點之一。它可以結合內燃機和電動機的優勢,既可以提供較高的續航里程,又能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未來,內燃機製造商將不斷推進混合動力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並且會將其應用到更廣泛的汽車和機械領域。
適應新能源時代:內燃機市場前景分析提到內燃機製造商需要在適應新能源時代的同時,努力實現持續發展。例如,推出更加節能環保的新產品,研究可再生燃料和生物柴油等新材料應用,以及將內燃機技術應用於發電等領域。
個性化定製: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內燃機製造商需要通過個性化定製來滿足不同需求。未來,內燃機製造商將加強與汽車製造商和其他行業的合作,為不同用戶提供量身定製的產品和服務。
汽車市場仍然龐大:內燃機市場前景分析顯示目前全球汽車市場規模巨大,傳統內燃機汽車仍然是主流選擇。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汽車保有量仍然較低,內燃機汽車有較大的市場需求。
混合動力技術:混合動力汽車結合了內燃機和電動機的優勢,既可以提供較高的續航里程,又能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混合動力技術有助於延長內燃機的使用壽命,並且在過渡期內提供了一種平衡的解決方案。
工業和發電領域需求:除了汽車市場,內燃機在工業和發電領域仍然具有重要地位。對於一些特殊應用場景來說,內燃機仍然是一種經濟高效的能源選擇。
總體而言,內燃機市場發展前景受到新能源替代和環境法規的挑戰,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市場需求。未來,內燃機製造商需要不斷改進技術,提高燃燒效率和減少排放,同時積極參與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以適應市場變化並保持競爭力。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內燃機製造商需要不斷創新技術。內燃機市場供需受到汽車和船舶市場需求的影響,技術的創新下推動內燃機下游市場持續拓展。以下是2024年內燃機市場現狀分析。
環保要求對內燃機市場的供需關係產生了重要影響。隨著環保法規的加強和環境意識的提高,對內燃機排放和燃料效率的要求日益嚴格。供應商需要研發和提供更清潔、低排放的內燃機產品,以滿足市場和政府的環保需求。內燃機市場存在激烈的競爭,供應商需要通過不斷改進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提供良好的售後服務等方式來獲取市場份額。供應商之間的競爭也會對市場供需關係產生一定的影響。
中國是內燃機使用大國,但隨著碳減排政策等一系列環保政策的出台和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近些年中國內燃機銷量整體呈下降趨勢。內燃機市場現狀分析有關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內燃機銷量為4315.47萬台,較2021年減少了731.89萬台,同比下降14.51%。近幾年,中國內燃機完成功率呈緩慢增加態勢。2021年,中國內燃機完成功率為27.52億千萬,較去年增加了1.49億千瓦,同比增長5.72%;2022年,中國內燃機完成功率為27.64億千萬,較去年增加了0.12億千瓦,同比增長0.44%。
需求的增長是推動內燃機市場供需平衡的主要驅動因素。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增長,對交通運輸、工程機械和發電等領域內燃機的需求不斷增加,這將推動供應商提供更多的內燃機產品。新技術的引入對內燃機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例如,混合動力和電動技術的發展使得一些傳統內燃機的市場份額受到一定衝擊。供應商需要根據市場需求和競爭環境,不斷創新和改進產品,以適應新技術的引入。
汽車保有量和需求: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和汽車需求的持續增長是推動內燃機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內燃機市場現狀分析相關資料顯示全球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10億輛,而且仍在不斷增長。內燃機作為汽車的主要動力來源,在汽車市場上仍然具有較大的市場份額。
工程機械需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推進,工程機械市場需求不斷增加。例如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等設備需要高功率、高效率的動力系統來保證其作業效率,內燃機在工程機械領域中仍然具有廣泛的應用。
船舶需求:船舶行業是內燃機市場的另一個重要應用領域,包括客運船、貨運船和軍艦等。內燃機在船舶領域中具有可靠性高、維護成本低等優勢,因此仍然是船舶動力系統的主要選擇。
發電需求:內燃機市場現狀分析指出內燃機在發電領域中也有一定的應用,例如柴油發電機組、燃氣發電機組等。這些發電機組具有啟動快、效率高、維護成本低等優勢,能夠為工業和居民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
總體而言,內燃機市場的驅動因素主要來自於需求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內燃機製造商需要不斷創新技術,提高燃燒效率和減少排放,以適應市場變化並保持競爭力。同時,也需要積極開拓新的應用領域,以擴大內燃機市場份額。
2017年開年以來,我國內燃機銷量跟去年同比大幅上漲,據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2月份完成內燃機銷量435.98萬台,環比下降6.78%,同比增長31.10%;累計完成銷量903.98萬台,同比累計增長9.89%。
功率方面,2017年2月完成20562.27萬千瓦,環比下降9.12%,同比增長43.57%,累計完成43189.59萬千瓦,同比累計增長22.41%;由於去年2月內有春節假期有效工作日較少、國2向國三升級柴油機銷量下滑等因素影響,本月銷量比去年增長明顯。從累計銷量看,柴油機同比累計增長達到41.90%;在細分市場上,工程機械用內燃機本月最搶眼,銷量累計同比增長115.66%。
分燃料類型來看,1月,柴油機銷售49.64萬台,環比增長8.42%,同比增長18.03%;汽油機銷售426.12萬台,環比下降14.20%,同比下降4.70%。
分配套市場來看,2月,柴油機銷售50.25萬台,環比增長2.07%,同比增長79.11%,累計銷量99.49萬台,累計同比增長41.90%;汽油機銷售385.71萬台,環比下降7.82%,同比增長26.67%,累計銷量804.45萬台,累計同比增長6.91%。
分配套市場來看,2月,除船用、發電機組用內燃機累計銷量同比下降外,其他細分市場普遍出現較大漲幅。乘用車用內燃機累計銷售353.88萬台,累計同比增長12.45%;商用車用內燃機累計銷售70.85萬台,累計同比增長31.13%;工程機械用內燃機累計銷售9.55萬台,累計同比增長115.66%;農用機械用內燃機累計銷售76.90萬台,累計同比增長31.35%;船用內燃機銷售0.30萬台,累計同比下降7.81%;發電機組用內燃機累計銷售19.27萬台,累計同比下降11.18%;園林機械用內燃機累計銷售50.12萬台,累計同比增長1.75%;摩托車用內燃機累計銷售315.41萬台,累計同比增長0.81%。
2月份,多缸柴油機企業共銷售38.77萬台,環比增長8.29%,同比增長77.25%,累計銷量74.58萬台,累計同比增長42.75%。濰柴、玉柴、雲內、全柴、錫柴等銷量前十名的銷量占總銷量的72.33%。銷量靠前的企業中,濰柴、玉柴、雲內、全柴、錫柴等銷量同比、累計同比均有較大漲幅。在多缸柴油機眾多配套領域中,商用車占比最大達到61.62%,2月銷量23.91萬台,環比增長8.48%,同比增長79.36%,累計銷售45.96萬台,累計同比增長35.94%。其中濰柴、玉柴、雲內、江鈴、錫柴銷量靠前。在各多缸企業紛紛爭奪的客車市場中,玉柴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內燃機行業是我國機械工業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行業。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中國內燃機類行業發展現狀與十三五規劃研究報告顯示,內燃機行業持續震盪下行,恰逢「十三五」開局之年,內燃機行業整體壓力增大,2016年10月完成內燃機銷量 460.47萬台,環比下降1.32%,同比增長6.12%,累計完成4352.55萬台,同比累計下降6.44%,2016年1-10月內燃機行業進出口數據統計信息如下。
2016年10月內燃機行業出口總金額10.26億美元,同比下降3.81%;累計出口金額109.03億美元,同比下降7.19%。
10月內燃機行業進口總金額7.56億美元,同比增長6.53%;累計進口金額74.49億美元,同比下降9.20%。
分類看出口方面:出口10月同比下降3.81%,同比累計下降7.19%。
(一)內燃機整機10月出口數量1162543台,同比增長9.66%,金額28673.6萬美元,同比下降10.14%。累計出口數量12312280台,同比下降1.66%,金額317270.01萬美元,同比下降1.31%。其中:
車用汽油機累計出口2659105台,占整機出口的21.60%,金額109485.86萬美元,占整機出口的34.51%。其數量占比77.86%產品為50ml<排量≤250ml車用往復式活塞發動機,累計出口2070494台,金額22632.68萬美元,占汽油機整機出口金額的20.67%。主要出口國家為巴基斯坦、伊朗、越南、秘魯、埃及,累計出口總計1677716台,占比81.03%;累計金額16130.64萬美元,占比71.27%。另金額占比72.90%產品為1000<排量≤3000ml車用往復式活塞發動機,累計出口453460台,累計金額79819.05萬美元,主要出口國家為日本、俄羅斯、台澎金馬關稅區、印度、韓國,累計出口總計406367台,占比89.61%,累計金額73088.80萬美元,占比91.57%。
壓燃式活塞內燃機累計出口數量1571817台,占整機出口的12.77%,累計金額70246.64萬美元,占整機出口的22.14%。其數量占比40.53%的產品為14kw<輸出功率<132.39kw的壓燃式活塞內燃發動機,累計出口637019台,金額37573.5萬美元,金額占比53.49%。主要出口國家為緬甸、美國、印尼、孟加拉國、奈及利亞,累計數量300590台,占比47.19%,累計金額15694.39萬美元,占比41.77%。
船用發動機累計出口190528台,占整機出口的1.55%;累計金額26125.37萬美元,占整機出口的8.23%。其70.86%的產品為船用舷外點燃往復或旋轉式活塞內燃發動機,累計數量135000台,金額13026.67萬美元,占船用發動機出口金額的49.86%。主要出口國家為美國、俄羅斯、比利時、加拿大、澳大利亞,累計數量93308台,占比69.12%,金額10763.44萬美元,占比82.62%。
車用柴油機累計出口89263台,占整機出口的0.72%,累計金額40652.02萬美元,占整機出口的12.81%。主要出口國家為俄羅斯、義大利、美國、日本、越南,累計數量39985台,占比44.79%;金額23312.3萬美元,占比57.35%。
(二)內燃機零部件10月出口金額54727.71萬美元,同比增長6.67%;累計出口金額555307.05萬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
37.79%的產品是非船用點燃式活塞內燃發動機的零件,累計出口金額209875.29美元,主要出口國家為美國、日本、韓國、德國、墨西哥,累計金額101212.26萬美元,占比48.22%。
8.73%的產品是P≥132.39kw(180hp)柴油機的零件,累計出口金額48478.15萬美元,主要出口國家為美國、日本、德國、英國、俄羅斯,累計金額30071.91萬美元,占比62.03%。
8.83%的產品是內燃機過濾器,累計出口金額49008.45萬美元,主要出口國家為義大利、美國、日本、阿聯、德國,金額19345.57萬美元,占比39.47%。
(三)發電機組10月出口數量453344台,同比增長1.69%;金額19161.6萬美元,同比下降18.16%。累計出口數量5255972台,同比下降22.36%,金額217687.83萬美元,同比下降23.51%。其中:
93.06%的產品為裝有點燃式活塞內燃發動機的發電機組,累計出口4891060台,同比下降22.06%;累計出口金額87515.87萬美元,同比下降27.02%。主要出口國家為美國、奈及利亞、印尼、巴基斯坦、伊拉克,累計數量2637094台,占比53.92%,金額46167.31萬美元,占比52.75%。
(四)出口國家主要是美國、日本、俄國、德國、印尼、韓國、巴基斯坦、越南、奈及利亞、義大利十國,累計出口金額合計為565170.31萬美元,占總出口金額的51.84%。其中累計出口金額排名第一的是美國189718.84萬美元,占總金額的17.40%。
分類看進口方面:10月進口同比增長6.53%,累計同比下降9.20%。
(一)內燃機整機10月進口數量231523台,同比增長28.90%,金額34694.22萬美元,同比增長1.60%。累計進口數量1395016台,同比下降12.18%,金額350317.75萬美元,同比下降7.24%。其中:
車用汽油機累計進口591813台,占整機進口的42.42%,金額157031.76萬美元,占整機進口的44.83%。其主要進口產品為1000<排量≤3000ml車用往復式活塞發動機,累計進口579461台,占車用汽油機進口的97.91%;金額153511.37萬美元,占車用汽油機進口的97.76%。主要進口國家為日本、匈牙利、西班牙、瑞典、墨西哥,累計進口數量501511台,占比86.55%,金額127859.71萬美元,占比83.29%。
壓燃式內燃發動機累計進口數量141771台,占整機進口的10.16%,累計進口金額99864.80萬美元,占整機進口的28.51%。其中數量占比15.86%產品為輸出功率≥132.39kw的壓燃活塞內燃機,累計進口數量22491台,累計進口金額62465.07萬美元,占比62.66%,主要進口國家為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印度,累計進口數量17772台,占比79.02%,金額54481.47萬美元,占比87.22%。
船用發動機累計進口23362台,占整機進口的1.68%,累計進口金額65479.21萬美元,占整機進口的18.69%。其主要進口產品為船舶用柴油機,累計進口數量1980台,但金額59419.96萬美元,占船用發動機進口額的90.75%,主要進口國家為韓國、日本、美國、德國,累計進口1122台,金額53990.45萬美元,占比90.86%。
車用柴油機累計進口13528台,占整機進口的0.97%,累計進口金額10033.66萬美元,占整機進口的2.86%。其主要產品為P≥132.39kw(180hp)車用柴油機,累計進口金額5730.03萬美元,占比57.11%,主要進口國家為英國、荷蘭、德國,累計進口2336台,占比71.15%,累計金額4240.40萬美元,占比74.00%。
(二)零部件10月進口36595.57美元,同比增長15.40%。累計進口金額336744.55萬美元,同比下降6.53%。其中:
59.27%的產品為非船用點燃式活塞內燃發動機的零件,累計進口金額199587.99萬美元,主要進口國家為德國、日本、韓國、美國、義大利,累計進口金額為162595.35萬美元,占比81.47%。
發動機增壓器累計進口27138.66萬美元,占比8.06%,主要進口國家為韓國、德國、日本、義大利、美國,累計進口金額為23566.44萬美元,占比86.84%。
(三)發電機組10月進口1735台,同比增長56.31%;金額4299.38萬美元,同比下降15.64%。累計進口數量13097台,同比增長1.57%,累計金額57879.43萬美元,同比下降29.82%。其中:
375KVA<P≤2MVA壓燃式內燃機發電機組累計進口903台,占比6.89%,累計金額22674.72萬美元,占比39.18%,主要進口國家為日本、美國,累計進口金額為16027.57萬美元,占比70.68%。
P>2MVA壓燃式內燃機發電機組累計進口224台,占比1.71%,累計金額20348.01萬美元,占比35.16%,主要進口國家為德國、韓國、美國、日本、芬蘭,累計進口金額為16330.11萬美元,占比80.25%。
(四)進口國家主要為日本、德國、韓國、美國、英國,合計累計進口金額為553574.90萬美元,占總進口金額的74.31%。其中進口累計金額排名第一的日本212458.33萬美元,占總金額的28.52%。
2020年前8個月內燃機進口88.90萬台,進口金額為88.90億美元。內燃機是交通運輸、工程機械、農業機械、漁業船舶和國防裝備的主導動力設備,內燃機工業是重要的基礎產業。以下對內燃機市場規模分析。
3月,內燃機銷量335.01萬台,環比增長338.64%,同比增長-23.82%;功率完成16098.96萬千瓦,環比增長256.15%,同比增長-32.63%。1-3月,內燃機累計銷量746.64萬台,同比增長-33.40%;累計功率完成39358.15萬千瓦,同比增長-33.63%。
內燃機是汽車的核心,19世紀80年代,第一輛內燃機汽車被發明出來,傳統意義上的汽車才正式誕生。在隨後的百餘年裡,儘管汽車的樣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汽車的「心臟」依舊是內燃機。現從兩大市場狀況來分析內燃機市場規模。
內燃機市場規模分析,3月,在分柴、汽油大類中,柴油機、汽油機銷量環比增長;同比、同比累計均下降,柴油機降幅小於汽油機。具體為:與上月比,柴油機增長178.12%,汽油機增長395.69%;與上年同期比,柴油機同比增長-12.96%,汽油機同比增長-25.71%。與上年同期累計比,柴油機同比增長-20.46%,汽油機同比增長-35.40%。3月,柴油內燃機銷售54.98萬台,汽油內燃機銷量279.77萬台。1-3月柴油機銷量116.45萬台,汽油內燃機銷量629.58萬台。
受新冠肺炎影響,今年以來內燃機工業進出口在上年降幅收窄至5%左右之後擴大了降幅,延續了上年以來下降趨勢。內燃機市場規模分析,1-2月內燃機行業進出口總額34.25億美元,同比增長-12.86%,其中,進口14.71億美元,同比增長-13.30%,出口19.54億美元,同比增長-12.52%。在進口總額中,除所占金額比重不大的柴油機同比增長28.03%,發電機組增長59.87%外,其餘類別全部下降,且下降均接近20%。在出口總額中,除所占金額比重不大的發電機組同比增長2.3%外,其餘各類別均為負增長, 其中所占金額比重較大的內燃機零部件降幅16.15%,主要是汽油機零部件的出口降幅較大。
隨著環境的日趨惡化,燃油車的排放問題被進一步放大;此外,在汽車「新四化」加速到來的同時,越來越多的車企將中心轉移至高效動力技術與新能源技術。再加上汽車及摩托車市場整體萎靡,近年來我國內燃機市場整體呈下滑趨勢,下游需求增長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