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膠短纖主要應用於、人棉紗、混紡紗以及無紡布領域,粘膠短纖是我國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在天然原料-纖維-紡紗-織布-服裝的整條產業鏈上位於中游偏上的位置。
黏膠短纖市場分析顯示,上周(8月15—21日)粘膠短纖偏弱運行,市場價格下跌,部分粘膠短纖大廠政策出台,出廠價調整為15000-15100元/噸。由於高溫疊加限電,且暫無訂單,目前下游紗廠開工率較低迷,對於原料補庫積極性不高,市場處有價無市狀態。一些粘膠短纖工廠減速降負荷,部分工廠開始增加開工率,目前行業整體負荷50-70%。下遊人棉紗價格陰跌,人氣較低迷,庫存較高。
7月高成本低需求7月粘膠短纖行情偏弱運行,價格小幅下跌。原料溶解漿價格持堅,綜合成本維持高位,,生產廠家壓力難以緩解,對粘膠短纖價格仍存有偏強支撐。廠商積極挺價,多數廠商報價穩定,多數廠商表示寧願減產也不降價,部分粘膠短纖工廠採用降速生產方法,以緩解當前市場低迷、庫存上升的矛盾,同時延緩自身漿粕庫存消耗量。
黏膠短纖市場分析提到在需求方面,7月進入傳統紡織淡季,終端需求未見好轉跡象短期內拿貨意願不高,加之夏季高溫即將到來,紗企開工或呈下降趨勢,需求端偏弱運行,制約粘膠短纖價格上漲。整個粘膠短纖產業鏈進入僵持狀態,粘膠短纖呈現有價無市態勢。
黏膠短纖市場分析指出因為成本支撐不減,原料溶解漿市場價格高位,粘膠短纖生產成本整體維持在高位運行,但下遊人棉紗需求清淡,呈現有價無市態勢,工廠庫存增加,廠家心態謹慎,穩價意願較強。人棉紗工廠開工率較低迷,在4-5成附近。
成本壓力不減,粘膠短纖工廠亦難有讓步,但紡織終端需求持續處於平淡,交投始終一般,下游接單量始終一般,整個粘膠短纖產業鏈進入僵持狀態。粘膠短纖呈現有價無市態勢,工廠庫存增加,多數人棉紗工廠靜等粘膠短纖工廠出台合適價格政策。
紡織市場終端需求不高,如果成本市場的壓力不減少對於黏膠短纖工廠還是很大的壓力,對於後市粘膠短纖價格將面臨下行壓力。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今年上半年以來我國的黏膠短纖市場一直處於上行的態勢,黏膠短纖在成本上漲情況下市場價格也處於高價位運行,從目前的行情看來短期黏膠短纖價格仍然存在。以下是2022年黏膠短纖行業市場分析。
目前我國黏膠短纖下游需求持續低迷,粘膠短纖市場僵持,呈現有價無市局面,價格穩定。下遊人棉紗廠開工率較低迷,對於原料補庫積極性不高,部分粘膠短纖工廠採用降速生產方法,以緩解當前市場低迷、庫存上升的矛盾,同時延緩自身漿粕庫存消耗量。下游人棉紗價格陰跌,人氣較低迷,庫存較高。
中國是世界粘膠短纖第一生產大國。據中國黏膠短纖行業市場分析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粘膠短纖進口數量為18.1萬噸,同比增長約31.2%;出口數量為25.6萬噸,同比減少約18.2%,進出口數量差額減小。
黏膠短纖行業市場分析數據顯示,受2021年粘膠纖維價格上揚的影響,我國粘膠短纖進出口金額也隨之上升。2021年我國粘膠短纖進口金額為3.88億美元,同比增長24.4%;粘膠短纖出口金額為4.72億美元,同比增長18.9%。
我國進口粘膠短纖主要源自奧地利、印尼、英國、印度及泰國等國家。奧地利是我國進口粘膠短纖金額最多的國家,約為2.15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55.4%;其次為全球第二大粘膠短纖生產國-印尼,2021年我國從印尼進口粘膠短纖6810萬美元,占進口總額的17.6%。
黏膠短纖行業市場分析顯示成本壓力不減,粘膠短纖工廠亦難有讓步,但紡織終端需求持續處於平淡,交投始終一般,下游接單量始終一般,整個粘膠短纖產業鏈進入僵持狀態。粘膠短纖呈現有價無市態勢,工廠庫存增加,多數人棉紗工廠靜等粘膠短纖工廠出台合適價格政策。生意社分析師預測粘膠短纖價格將面臨下行壓力。
粘膠短纖與棉花性能較為接近,兩者同屬纖維素纖維,都具備吸濕性好、透氣性好、易染色、親膚舒適、易降解等特點,下游應用領域重疊率較高。因此,兩者互為強替代關係。隨著經濟發展和消費升級,市場對功能化、差異化、時尚性產品的追求愈發熱烈,粘膠短纖可通過物理和化學改性滿足上述需求,主動替代部分棉花應用市場。
綜上看來我國黏膠短纖進口大於出口的局面,隨著紡織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對於黏膠短纖的需求也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