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人工肝行業療效顯著,我國人工肝市場需求逐步釋放。當下,生物人工肝將患者血漿通過體外循環與生物反應器中的人肝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短時間替代肝臟工作,並促進受損肝臟再生修復,性能上更接近人體肝細胞。未來隨著醫保控費和醫院耗占比的實施,國產人工肝行業產品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人工肝技術利用機械、理化、生物反應裝置,有效清除肝衰竭產生、有害物質的積累,同時補充肝臟合成以及代謝所必需的蛋白質等物質,改善患者體內的電解質、酸鹼不平衡等狀況,能夠暫時輔助或代替肝臟相應的功能,直至肝細胞再生、肝功能恢復,有效提高肝病患者的生存率。
2023-2028年中國人工肝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指出,血液灌流技術在人工肝治療的費用估算僅考慮灌流器產生的治療費用(不包括抗凝劑等其他費用),按照每位患者平均治療3次的頻率進行估算,DPMS、中性樹脂吸附技術、陰離子樹脂膽紅素吸附技術的治療費用分別為1.47萬、0.54萬、0,93萬元。
肝衰竭是由病毒、藥物等因素導致的嚴重肝損傷,常規治療效果交叉,死亡率高達60%以上。在我國,目前晚期肝衰竭患者約有45萬人,且由於癌症早篩早診的理念尚未普及,因此在人口老齡化加速背景下,國內晚期肝衰竭患者數量持續攀升,人工肝行業發展潛力較大。我國肝衰竭早中期患者超過百萬人,且死亡率均較高(早期死亡率為25%左右,中期死亡率為40%),因此未來人工肝治療將逐漸向早中期肝衰竭患者普及,人工肝治療市場容量也在不斷擴增。
人工肝是目前治療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清除患者體內的炎症介質以及毒性物質,具備肝臟部分合成和解毒的能力,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人工肝治療模式多樣,實際費用根據不同模式的選擇差別較大,儘管部分地區已經將人工肝治療納入醫保報銷的範圍之內,但是報銷比例較低,多數耗材需要自費,對於患者來說存在一定的經濟負擔。
人工肝是在臨床中針對肝衰竭的有效治療手段,且能夠改善肝細胞再生不良的晚期肝病,為肝移植提供空間。人工肝主要有三種類型,分別為生物型人工肝、非生物型人工肝、混合型人工肝,在目前人工肝市場中,非生物型人工肝在臨床中應用較為廣泛,適應晚期肝衰竭。
通常來說,人工肝的治療方案需要持續3到4周,一周需要兩次治療,按照國產產品治療費用1.3萬元/次計算,則我國人工肝市場容量約為200億元左右。但由於人工肝治療作為一種新興醫療技術,在我國少數省份可以報銷,且報銷次數有限,報銷比例差異大,因此國內接受人工肝治療的患者數量較少,當前國內人工肝治療市場滲透率不到5%,未來人工肝行業發展空間較大。
除卻針對肝衰竭,人工肝技術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也有突出的貢獻,在2020年2月,我國衛健委和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在該方案中明確提出,針對高炎症反應的危重患者,可以使用體外血液淨化技術。人工肝血液淨化技術可以有效清除炎症因子,減輕炎症反應對於機體的損傷,對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資本湧入將助力人工肝技術臨床轉化,人工肝行業加快產業化步伐。現下,作為一種死亡率高的疾病,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肝衰竭患病率提升,為人工肝行業發展奠定基礎。我國人工肝市場容量較大,但由於人工肝是一種新型技術,尚未在全國普及,且醫保報銷限制較多,因此我國人工肝治療需求較少,未來隨著人工肝技術在全國普及,以及醫保報銷全面覆蓋,人工肝行業將得到快速發展。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人工肝行業治療系統研究起步晚,人工肝行業近年來在國內發展較快。目前,肝衰竭是一種存在巨大未滿足的臨床需求的疾病,對於這樣的危重症疾病,我們國家非常鼓勵人工肝行業創新療法的出現。以下對2023年人工肝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在中國,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占比90%以上,其次是藥物等肝毒性物質導致,不到10%。肝炎發病至肝功能衰竭的發生率在1%-3%,再加上其它原因導致的肝衰竭,保守估計中國肝衰竭病人數在50-100萬/年5。2023-2028年中國人工肝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指出,截至2021年底,全國病毒性肝炎發病數12.3萬例,較上年增加8.7萬例,同比增長7.67%。
人工肝是目前治療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清除患者體內的炎症介質以及毒性物質,具備肝臟部分合成和解毒的能力,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國內生物型人工肝研究的進度加快,當前已有動物試驗及臨床數據支持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未來,具備優良性能的生物型人工肝將引領我國人工肝治療邁上新台階,惠及更多患者。現從四大人工肝技術展望來分析2023年人工肝行業發展前景。
經過多年發展,非生物型人工肝仍是治療肝衰竭的主流技術,人們對非生物型人工肝的認識也不斷加深,它們在清除毒素方面各有特點。血液透析對分布容積大、彌散性強的小分子清除能力強,而分子量在15000-20000之間的大分子,血液濾過效果較好。血漿置換對於內毒素以及與白蛋白結合的物質清除效果好,除了解毒功能外,還能補充白蛋白、凝血因子以及其它血源性生物活性物質。為克服上述單一方法的不足,提高臨床療效,近年有把以上方法聯合應用的趨勢,並在肝病治療方法取得一些令人矚目的進展。
目前開展人工肝治療,從適應症選擇,治療方法選擇、術前術中及術後處理,即刻、近期和遠期療效評價等,都需要規範。以血漿置換為例,術前預防用藥、每次置換血漿量、治療間隔和頻率及術後處理等都會影響治療效果。再以每次血漿置換用量為例,各單位差別很大,不僅影響效果,也不利於療效比較及提高。可以藉助豐富的病例,在血漿置換原有資料基礎上,逐步摸索和提高,並最終形成規範。
近期迅速發展的幹細胞技術,有望實現體外肝臟再造,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人工肝臟」,原因是幹細胞具有無限再生能力及多能分化能力。體外再造組織或器官的置入還可能改變人工肝是體外支持系統的概念。生物材料可進一步提高生物及非生物人工肝的療效。
現代醫學正向著高度綜合與高度分化的方向發展,促使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的現代醫學模式轉換,人工肝治療的心理、倫理等問題應更加受到重視。治療前不只探索何種病毒感染,肝細胞壞死的面積,腦病的深度及治療方案,更著重考慮和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和社會需求。應加強對治療患者保護作用,客觀公正的選擇病人,制定治療方案及判斷預後;儘可能保證使用血製品質量、動物的健康、外源細胞的細胞的質量;治療前醫生詳細的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治療的性質、風險和受益,簽署知情同意書時,使患者及家屬充分了解治療的性質、風險和受益,包括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及治療失敗引起的後果。
人工肝行業治療價格昂貴,國產人工肝產業研發前景明朗。時下,國內已開展人工肝研發的多數是大城市的三甲醫院,一些發達地區的市縣級醫院也在進行,而人工肝行業治療越來越規範,總的來說,人工肝的推廣效果是非常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