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觀點認為,從政策、金融、經濟、人口和供應五個層面來看,目前深圳還沒有呈現出下跌趨勢,長遠來看趨勢仍將上升。也有觀點指出,在市場進入淡季、前期需求透支、市場觀望情緒漸濃等因素影響下,三季度市場將進入短暫調整期。抑制資產泡沫將對樓市產生強烈衝擊。
上半年深圳樓市火熱的行情戛然而止。
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以下簡稱「深規土委」)最新數據顯示,深圳市7月份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價格為56720元/平方米,環比下跌8.15%;共成交2984套,環比下跌8.27%。
新房成交價創下2012年以來單月環比最高跌幅,深圳樓市7月份呈現量價齊跌。
儘管「地王效應」在「3·25新政」後起到了短期催化作用,但購房者入市觀望情緒疊加淡季銷售影響,以及新房市場上供應維持低迷,深圳樓市進入了高位盤整。
市場降溫
規土委數據顯示,深圳新房成交價格在7月首周登頂後便開始下滑,從6月的「6」字頭回到了「5」字頭。
今年6月,在龍華「地王效應」的推動下,市場熱情高漲,加上多處豪宅項目推盤,整體拉升了深圳的新房成交價格。根據深規土委數據,6月份深圳新房成交均價達到61756元/平方米,創下過去17個月的新紀錄。
進入7月份,首周(7月4日-7月10日)新房成交價繼續維持漲勢,單周環比上漲16.4%,達6.98萬元/平方米。但之後兩周新房成交價便下行,一路降至第三周5.06萬元/平方米的低點,最終整月環比下跌8.27%,創下近年來的最高單月跌幅。
這其中有結構性因素。從成交結構來看,成交備案的新盤中豪宅項目數量明顯減少,單價千萬級的豪宅成交275套,相比5月份的486套降幅明顯。
但福田和南山仍然在豪宅項目的推動下,新房成交單價繼續攀升,分別達到95070元/平方米和92817元/平方米。其中,福田區新房成交數量中2/3為144平方米以上的豪宅項目,而南山區144平方米以上的豪宅項目成交金額更是占深圳全市豪宅項目約66.98%。
克而瑞地產研究指出,7月份深圳高檔項目成交占比下滑9個百分點,中高檔項目成交占比則相應上升。從成交面積來看,小戶型產品成交占比再度突破六成。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認為,現階段市場價格仍處高位盤整,成交並不活躍,價格仍是決定客戶是否入市的關鍵因素。
從新入市的新盤價格來看,並未出現提價的樓盤,低迷使得市場整體氛圍無明顯好轉,小部分項目低價入市則能帶來好的開盤銷售率。
二手房市場則開始出現回暖跡象,深規土委數據顯示,7月全市二手住宅成交(過戶)5838套,環比增長23.4%。
由於官方數據存在一定滯後性,往往不能真實反映市場情況。深圳鏈家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深圳7月份二手房成交均價為53456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5%,連續兩個月回升,實際交易量維持在7500套上下的正常水平且有小幅上升。
深圳鏈家指出,目前市場上主要以首次、換房剛需,以及部分長期投資者為主,購買行為趨於理性。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則認為,前期地王效應對二手業主報價起了「刺激作用」,二手報價呈現高位震盪,成交價格依然維持高位,整體樣本均價為55247元/平方米,短期內缺乏向下的壓力。
盤整繼續
儘管深圳市二手住宅成交量在7月份連續四周小幅上升,但仍處於歷史低位。
深圳市中原研究中心認為,居高不下的價格使客戶入市積極性不高,對成交量回升形成了一定阻力,短時間內市場仍將處於低迷狀態,預計在9月之前市場成交量難有大幅回升。
此外,在經歷7月份深圳土地市場零供應後,將迎來一輪高峰。
深圳市土地房產交易中心的最新公告信息顯示,8月份深圳將有15宗地上市交易,土地用途以商業和工業為主,出讓土地位於南山和寶安,其中8月26日當天,寶安有11宗土地集中上市交易,成為8月份土地供應「大戶」。
而在南山出讓的4宗土地中,有3宗位於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其中兩宗地塊對競買申請人做了限制,要求為世界500強企業且在深圳市無總部。
根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市土地招拍掛市場共成交18宗地塊,總成交面積為52.79萬平方米,僅占2015年成交的30.1%。
與上半年土地供應量偏少相比,下半年的土地供應力度將明顯加大,僅8月份的土地供應量就接近上半年土地供應總和。
然而土地熱潮對樓市的推動作用將降低,深圳樓市的猛漲讓行業嗅到了風險的氣息,政策不確定性加劇。
銀行業已自7月份開始收緊政策。7月13日,深圳市包括中行、工行、建行、郵儲銀行等在內的7家銀行陸續收到通知,房貸利率都將調回9折,並於14日開始執行,這幾家銀行之前的貸款利率此前均可到8.8折。
深圳中原總經理鄭叔倫認為,樓市不會直線上漲,而是會呈現階梯型,今年深圳可能到了平台的部位,但是跌的可能性也不大,長遠來看趨勢是上升的。從政策、金融、經濟、人口和供應這五個層面來看,目前深圳還沒有呈現出下跌趨勢。
儘管7月末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抑制資產泡沫」被市場解讀為劍指房地產行業,但中銀國際證券分析指出,預計國內貨幣政策仍不會做出激進調整,故房價通過硬著陸擠泡沫的可能性極小,大機率仍會以因城施策的區域類行政調控為主。
克而瑞地產研究認為,上半年成交火熱後,在市場進入淡季、前期需求透支、市場觀望情緒漸濃等因素影響下,三季度市場將進入一個短暫的調整期。而隨著後續「抑制資產泡沫」的具體措施落地,必將對房地產市場產生強烈衝擊,預計8月市場成交仍將繼續小幅下行。更多深圳房地產行業資訊可查閱2016-2021年深圳房地產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則表示,目前一線城市成交放緩,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房價地價領漲。預期下半年,房地產調控繼續因城施策,升級到一城一策,一旦信貸政策寬鬆不能持續,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可能爆發。
我國的房地產市場經過幾年的嚴格把控,房價已不再像之前那樣瘋漲,一線城市以穩為主,二線城市以微漲為主,三線城市還沒有動靜。深圳近期的房價恢復到2021年的水平,終止了11月的連跌,目前一平方在6萬左右,預計2022年的房價不會有很大的變化。以下是2022年深圳房地產行業發展前景。
深圳房地產行業發展前景指出,深圳市是四個一線城市當中面積最小的,面積只有1997平方公里,是上海的1/3、廣州的1/4、北京的1/8,住宅土地供應最少的,商品住房供應量最少的城市。
2021年,深圳共有15幅租賃土地成交,成交面積96.44萬平方米,2021年租賃地塊成交面積超過前三年租賃土地成交總和。
2021年1-12月,深圳商品住宅銷售金額TOP10項目合計銷售金額為937.54億元,TOP10入榜門檻為66.04億元。其中,華潤城以196.70億元位居排行榜首位;前海天境花園以115.89億元位居排行榜第二位,項目位於南山前灣片區,為地鐵5號線前灣公園站地鐵上蓋項目,總建面約25.4萬㎡;萬豐海岸城位列排行榜第三位,銷售金額為95.58億元,該項目位於寶安沙井片區,將產業、商業、購物、居住等功能有機結合,以特色街區、特色建築、特色空間為設計元素,打造深圳西部新的地標性建築。
從需求側看,投資型和自用型買家在總交易金額上大致持平,占比分別為40.5%和36.1%,但自用買家的交易宗數占比更重,顯見活躍的總部自用需求仍然是傳統主力。其中,自用型買家以實業類企業和信息技術企業為主,平均成交金額在約7億元水平,較小的成交規模顯示出自用型賣家漸趨以實用性為導向。
從經濟活力看,由於深圳的經濟活力,城市建設的成熟優勢,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不斷優化,深圳在人口方面具有極大的磁吸效應,也就是住宅的潛在需求是巨大的。深圳房地產行業發展前景指出,而在眾多優質人群進入深圳的同時,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下,住宅品質化、豪宅化將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從土地資源看,土地資源稀缺造就深圳地王頻出 深圳地少人多,地球人都知道。深圳的土地面積2000km,只有上海的1/3,廣州的1/4,天津的1/6,北京的1/8,重慶的1/42,常住人口和北上廣差不多。
根據深圳市「十四五」租賃供應計劃,「十四五」期間深圳市將收儲不低於100萬套(間)村民自建房或村集體自有物業;國有住房租賃企業收儲不低於10萬套房源;公租房供應66726套。
展望後市,筆者認為,深圳樓市不可能迎來趨勢反轉。因為很多制約因素仍存在,一是指導價控住資金槓桿,掐住了深圳樓市反彈的「七寸」;二是信貸釋放空間不可能像過去那麼大,大多數銀行房地產貸款額度並不大;三是這幾年建立了長效調控機制,政策不可能大幅鬆綁。
以上就是小編對2022年深圳房地產行業發展前景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2016年樓市的火爆推動了至少14個城市的房價在過去一年上漲超過四分之一,漲幅最大的城市房價上漲超過一半。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共14個城市全年房價上漲超過25%,其中上海、南京、合肥、廈門、深圳5個城市的漲幅超過了40%。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上漲超過30%的達到了11個。
深圳為去年房價漲幅最大的城市,全年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上漲超過50%,為年內漲幅超過一半的唯一城市。
去年有11個城市的二手住宅價格漲幅超過25%。漲幅超過40%的城市達到4個,漲幅超過30%的城市則有7個。
合肥領漲,全年二手住宅價格上漲52.6%。北京次之,上漲50.4%。
數據顯示,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在去年下跌的城市只有5個,其餘65個城市皆有不同程度的漲幅。
人民網記者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計算的結果顯示,2016年12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平均環比漲幅為0.3%,自9月份的上漲1.8%之後連續3個月回落。平均同比漲幅持平,為10.8%。
其中,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平均環比漲幅連續4個月回落,由11月的上漲0.1%轉為持平。二線城市上漲0.2%,比11月回落0.2個百分點。三線城市上漲0.4%,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
據2016-2021年中國深圳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基於統計局數據的統計顯示,12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城市的平均漲幅為0.49%,連續3月回落。環比下跌城市的平均跌幅為0.21%,較11月0.18的平均跌幅有所擴大。
其中,12月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為46個,較11月的55個減少。環比下跌的城市數量連續5個月增加,12月時達到了20個。4個城市12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漲幅持平。
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漲幅擴大的城市數量從2016年9月時的頂點47個不斷減少,12月環比漲幅擴大的城市數年內首次降至個位數。
12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數量為65個,連續3個月持平。5個城市同比下跌。上漲城市的平均漲幅為11.74%,下跌城市的平均跌幅為1.36%。
其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擴大的城市為44個,連續3個月減少。漲幅回落的城市為19個,繼續保持增加趨勢。
房地產行業從之前發展到現在遺留下的問題一直被國家重點關注著。炒房問題,貸款利率問題,購房者資格問題等等。近幾年國家對各城市的情況,出台了許多行業政策,在這個情況下,房價依然很高,一手房和二手房的價格相差不大。下面就跟隨筆者來看下深圳地區房地產行業分析。了解一下深圳地區房地產投資趨勢。
2021年的樓市充滿玄機,宏觀調控並非弱於其他城市,但房價在前幾年的高歌猛進後有著持續甚是還有上升的趨勢,市場在博弈中行進,喜和憂,快與痛,不同的利益主體感受不一。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不安寧」成為了深圳房地產的基調,市場在博弈中抉擇。
縱觀近幾年深圳市房地產業,價格的變動和供給需求比例失調並存是給人們的第一印象,這也是外界對深圳市房地產「不安寧」這一定調的主要原因。
2021年深圳土地成交38宗,成交總建面413.26萬㎡ ,環比上漲550.19%,同比上漲200.31%,成交金額為5138140萬元,環比上漲331.59%,同比上漲2116.34%。
2021年深圳住宅土地成交成交20宗,成交總建面248.51萬㎡,環比上漲367.04%,成交金額為4485300萬元,環比上漲283.92%,同期無成交。
截至2021年,深圳全市長租公寓房源規模約8.1萬間,全年新增約2.5萬間。環比增長約19.6%。
進入2022年,全國已有超60個城市放鬆了房地產調控政策,如下降首付比例、下調房貸利率等,部分城市房產銷量有回暖跡象。3月份深圳市一手住宅共成交2859套,環比增長49.9%,二手房網簽環比增長25.5%。鄭州市3月新房銷量增加53%。
2022年以來,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對二手房貸款進行了嚴格限制,貸款比例大幅下降,很多銀行沒有額度對二手房暫停按揭貸款,二手房成交量大幅度萎縮,很多房產中介人員無法生存,紛紛改行從事其他行業。
目前,深圳樓市一手房限價,價格還是很高的,二手房指導價,但業主心裡價位還是很高的,所以深圳房價在高位橫盤,少數急需用錢的業主不得不降價出售。
未來,深圳市會學習新加坡的住房模式,規劃新建少量的商品房,讓20%的富豪人群購買,規劃更多的保障性住房,比如保障性租期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讓80%的普通上班族有房住,可以落戶,小孩可以上學。
以上就是小編對深圳地區房地產行業分析和深圳地區房地產投資趨勢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