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豬肉作為我國主要的肉類產品,其市場需求量逐年上升。生豬養殖業作為我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市場前景也十分廣闊。這一趨勢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將持續存在,為生豬養殖行業提供了穩定的市場需求基礎。以下是2024年生豬養殖市場前景分析。
隨著政府對農業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生豬養殖行業將受益於政策紅利。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將為生豬養殖企業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鼓勵企業加大投入,提升養殖規模和技術水平。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生豬養殖行業也將迎來更多的技術創新,包括養殖環境控制、飼料配方、疾病防控等方面的進步,提升養殖效率和產品質量,推動行業向著更加智能化、綠色化的方向發展。
自五月中旬以來,生豬養殖業迎來了顯著的盈利階段。當前,養殖一頭重量為120公斤的育肥豬,其平均養殖成本已降至每公斤15.5元。這一成本的降低,加上市場需求的穩定增長,使得生豬養殖業在五月份中下旬實現了全行業的盈利。這一轉變不僅反映了養殖成本的有效控制,也預示著行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在經濟迅猛增長的同時,我國人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豬肉作為國人餐桌上的主要肉類,其市場需求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生豬養殖業,作為我國農業經濟的關鍵支柱,展現出極為廣闊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2023-2028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從近13個月監測數據來看,2023年4月~2024年4月,全國散養生豬「每頭產值」從1910元波動至2088元,每月對應的環比上漲/下跌幅度也由-4.4%波動至5.1%;峰值為2023年8月的2230元,谷值為2023年6月的1859元;主要在2023年7月、2023年8月、2024年2月、2024年4月出現過環比上漲趨勢,其餘監測時間節點均呈現環比下跌趨勢。
在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下,對肉類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逐漸向著高蛋白、高營養的方向轉變,對肉類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生豬肉作為主要的肉類消費品種,其市場需求量將會持續擴大。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中產階級的崛起,對高品質生豬肉產品的需求將會持續攀升,這為生豬養殖市場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生豬養殖行業將逐漸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發展將推動養殖行業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成本,進而提高生豬肉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關注度不斷提升,生豬養殖企業也將更加注重產品質量和安全生產,滿足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追求,為行業帶來更多的市場機遇。
我國生豬養殖業將朝著規模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然而,也要看到生豬養殖市場存在的挑戰,如疫病防控、環境保護等問題。在發展過程中,我們需要在保障食品安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推動生豬養殖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生豬養殖市場才能真正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
總的來說,我國生豬養殖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然而,行業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如疫病防控、環保要求不斷提高等。生豬養殖企業需要不斷創新,提高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以適應市場的變化,抓住發展機遇,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新冠疫情的長期襲擾始終壓制終端消費,消費的恢復呈現 「漸進式」狀態,2021年全球生豬存欄量為7.67億頭,較2020年同比下降1.80%,以下是生豬養殖行業分析。
自非洲豬瘟爆發以來,我國生豬存欄量大幅減少,為促進豬肉穩產保供,並最大限度消除年初新冠疫情的疊加影響,國家頻頻出台生豬產業扶持政策。生豬養殖行業分析指出,2021年我國生豬存欄量提升至40650萬頭,同比增長31%。
從行業主要上市企業生豬出欄量來看,牧原集團以1811.5萬頭遙遙領先其他企業,其次是正邦集團、溫氏集團、新希望六和依次位列第二至第四名,出欄量分別為955.97萬頭、954.55萬頭、829.25萬頭。
從行業進出口情況來看,進口金額一直大於出口金額,2021年整年我國豬肉出口金額為1億美元,同比下降26.2%;我國豬肉進口金額為12.4億美元,同比增長167.1%。2021年1-12月我國豬肉出口數量為1萬噸,我國豬肉進口數量為387.1萬噸。
從行業養殖分布來看,我國生豬養殖分布比較廣泛,但相對集中在糧食主產區。前十大主產省為:四川、河南、湖南、山東、雲南、湖北、廣西、廣東、河北、江蘇。四川養殖量位居全國首位,其出欄量占全國總出欄量 10%左右,消費流向比較好。
目前,我國生豬存欄量已基本恢復至常年狀態的90%以上。2021年四季度末,全國生豬存欄43764萬頭,同比增長18.2%,比三季度末略降0.3%。二季度末,生豬存欄43911萬頭,同比增加9915萬頭,增長29.2%,比一季度末增長5.6%。2021年年末生豬存欄量為44922萬頭,同比增長10.5%。
飼料價格問題同樣是當前生豬產業的「痛點」。業內人士分析,自2021年10月秋糧上市以來,玉米集中上市並沒有帶來價格下跌,整體原糧價格呈現上漲趨勢。玉米市場購銷活動逐步復甦,加工企業和貿易商逢低補庫意願較強,中儲庫及地儲陸續恢復收糧,收購價格較為堅挺。另外,市場對中長期玉米價格看漲情緒占據主流,玉米收購價格較為堅挺。
國內豆粕現貨價格約為4214元/噸,維持高位走勢。業內人士分析,進入1月、2月,南美天氣炒作,帶動豆粕價格大幅上漲。從國內的情況來看,當前豆粕價格在2021年的均價之上,生豬養殖企業購買使用豆粕的意願正在下降。
經歷了價格持續增長之後,2021年上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餐飲業受影響嚴重,同時居民個人豬肉消費需求也有所下降。2021年上半年豬肉價格整體呈下降趨勢。但價格下降並未影響企業的投資熱情。2021年3月,農業農村部、發改委、財政部等多個部門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生豬養殖產業,各大公司紛紛布局養殖項目。
總體來看,我國生豬產能持續恢復,母豬質量與生豬出欄數量皆顯著提升,豬肉需求量雖有所恢復,但消費的恢復速度慢於產能的提升速度,豬肉總需求預期下移,供需階段性失衡,生豬養殖行業由盈利轉為虧損,產能轉型升級迫在眉睫,行業內優勝劣汰加劇,以上便是生豬養殖行業分析所有內容了。
養殖戶的盈利空間已經被打開,面對不斷上漲的豬價,很多人用暴利的字眼來形容當下的豬市行情。下面來看下2015上半年生豬養殖企業經營業績分析。
據報導,現階段國內生豬養殖公司業績終於迎來逆襲。最大生豬養殖企業牧原股份日前公布半年報,2015年上半年實現收入11.25億元,同比增長4.31%;歸母淨利潤4683萬元,去年同期虧損8046萬元。此外,雛鷹農牧、正邦科技等養殖公司也紛紛修正業績預告,由虧損轉為盈利。牧原股份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31%,但淨利潤的增長率卻高達158.21%。公司表示,營收上升主要是生豬價格同比上漲所致,而利潤的上升主要是由於豬價上漲導致盈利能力提高以及經營性應付增加所致。
此外,多家養殖企業也紛紛預喜中報業績。正邦科技日前修正了業績預告,由虧損3000萬-5000萬元修正為盈利500萬-1000萬元,上年同期為虧損 1.45億元。同樣做出修正的還有雛鷹農牧,由虧損6000萬-8600萬元修正為盈利300萬-1000萬元,上年同期為虧損1.48億元。更多最新生豬養殖行業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生豬養殖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生豬分析師表示,去年3月,賣出一頭豬基本要虧損300元以上,很多企業減產甚至退出,導致今年供需失衡、價格暴漲。目前一頭 110公斤的生豬,盈利就達500-600元,與去年相比有近千元的差價,養殖公司因為生豬價格大漲,紛紛由虧損轉為大幅盈利。豬價一向被視為養殖企業盈利水平的風向標,在郭信潔看來,從目前供需形勢看,生豬或母豬補欄數量都還處在低位,9月前豬肉價格仍將在高位,四季度可能會有小幅回落,但是全年肉價與去年相比還是處於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