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私家車市場的發展是一個複雜而多元化的過程,技術創新、市場需求和政策引導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動著市場的進步和繁榮。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變化,私家車市場未來將繼續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創造更加便利、智能和可持續的出行環境。
近年來,隨著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人們的收入水平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家庭擁有了購買私家車的能力。而且,汽車的降價和金融機構推出的各類汽車貸款優惠政策也促使了汽車購買的增長。相對於公共運輸工具,私家車具有靈活性和時間自由度高的特點,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加方便、舒適的出行體驗。特別是在二三線城市以及鄉村地區,由於公共運輸網絡尚未完善,人們更傾向於購買私家車來解決出行問題。
城市化進程的推動、個人消費觀念的變化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共同推動了私家車市場的發展,為經濟增長和出行方式的多元化做出了積極貢獻。隨著我國的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相信私家車市場規模還會繼續保持增長勢頭。2023-2028年中國私家車行業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2012年-2020年期間,每年增長率均未超過20%,2019年和2020年增長率甚至低至個位數。2020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達到2.43億輛,每百人汽車擁有量達到17輛,相比10年前翻了4.3倍,相比2000年翻了近38倍。
私家車作為消費品的地位不斷提升,也推動了私家車市場的規模擴大。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和消費能力的提升,購買私家車不再只是滿足出行需求的簡單選擇,而成為了一種身份、地位和社會認同的象徵。尤其是在中國社會高度重視面子和形象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通過購買豪華品牌汽車來彰顯自己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人均收入不斷增加,居民購買力不斷提升。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家庭能夠承受購買私家車所需的成本,車輛需求逐漸釋放。特別是中產階級人口的增加,他們對車輛的需求更為迫切,推動了整個私家車市場的發展。
隨著個人消費觀念逐漸改變,購買私家車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消費需求。私家車代表著個人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的象徵,許多人認為擁有一輛私家車可以提高自身形象和生活品質。此外,私家車還為人們提供了自由出行的機會,可以在時間和地點上更加靈活自主地規劃自己的生活。
綜上所述,中國私家車市場規模之大源於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所帶動的消費需求,同時也受到便利的交通條件和消費心理的影響。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們消費觀念的變化,私家車市場未來仍有望保持穩定增長。然而,在私家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也要注意解決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相關問題,以實現私家車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
2017年一季度,全國新註冊登記機動車820萬輛,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據了解,我國私家車總量達1.46億輛,每百戶家庭擁有36輛。2016年,小型載客汽車達1.6億輛,其中,以個人名義登記的小型載客汽車(私家車)達到1.46億輛。以下為中國私家車數量統計。
汽車擁有量是一個地區擁有車輛的數量,一般是指在當地登記的車輛。
從總量上看,山東、廣東、江蘇這三省的汽車擁有量突破了1000萬輛大關。這三個省份的經濟總量多年來一直位居前三位。
其中,第三經濟大省山東私家車擁有量達到了1351.83萬輛。數據顯示,2008年,山東私家車擁有量為315.72萬輛,近幾年私家車數量快速增長,並在2012年首度超過廣東,躍居各省份第一位。從每百戶居民家庭擁有量來看,2016年末,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汽車55.6輛,農村為29.4輛。
山東之後,廣東的私家車數量達到了1292.68萬輛。作為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常住人口最多。從歷史數據看,廣東在2012年之前一直位居第一位。近幾年廣東之所以汽車擁有量增速放緩,與廣深這兩座一線城市的限牌有關。
2012年6月30日,廣州宣布於7月1日零時起執行廣州市中小客車限購政策,全年增量配額為12萬,月均1萬輛,限購後廣州月度上牌量約減少47%。恰恰是在這一年,廣東的私家車擁有量首度被山東超過。
另一個超大城市深圳自2014年12月29日18時實施限牌政策。小汽車指標每年暫定10萬個,按月分配。其中,2萬個指標只針對電動小汽車,採取搖號;8萬個普通小汽車指標,搖號和競價各占一半。
在廣東,廣深兩座城市的經濟總量差不多占廣東省的一半左右,廣深汽車限牌,加上大城市用車成本日益高昂,因此汽車增速也明顯放緩。
第三名江蘇的私家車數量也達到了1070.12萬輛。在汽車購置稅減半政策的刺激下,2016年成為江蘇汽車消費的大年,作為最大宗消費品,全省汽車類零售額同比增10.5%。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民用車包含私家車和非私家車)淨增187萬輛,同比猛增三成,年淨增量創歷史新高。蘇州、南京民用汽車保有量分別首次邁入300萬輛和200萬輛「俱樂部」。
在江蘇之後,河北和浙江分列第四、五位,2015年私家車都超過了970萬輛。按照保守估計,目前這兩省的私家車數量都已經超過了1000萬輛大關。
河南、四川、遼寧、湖南、北京的私家車數量分列第六至十位。在榜尾端,西藏、青海、海南、寧夏四個省份的汽車擁有量位居後四位,均低於100萬輛。這幾個省份的共同點是人口總量在1000萬以下,省會(自治區首府)的人口和城區規模都比較小,沒有城市建成區面積突破200平方公里的城市,由於並不擁堵,所以也沒有城市獲准修造地鐵。
分地區來看,在我國六大常規分類地區中,華東地區(包括安徽、福建、江蘇、江西、山東、上海和浙江)私人汽車擁有量占全國的比重最高,至2015年末,華東地區私人汽車擁有量達4474.46萬輛,占比33.2%。
需要指出的是,汽車擁有量是指在當地登記的車輛。在部分地區,這一數據並不能真實反映當地的汽車數量。
比如上海2015年私家車擁有量為208.65萬輛,位居倒數第六,不到北京的一半。主要原因在於上海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實行牌照拍賣政策,此後牌照價格一路走高。另外上海對外地牌照車限制沒有那麼嚴苛,所以上海很多人都是掛外地車牌。
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19440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881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2.8%,其中私家車保有量16559萬輛,增長15.0%。民用轎車保有量10876萬輛,增長14.4%,其中私人轎車10152萬輛,增長15.5%。以下對我國私家車數量預測:
2012-2016年私人小型載客汽車保有量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以及汽車價格的不斷降低。我國私家車擁有量不斷增加,1995年,私人汽車擁有量為249.96萬輛,到2010年末,根據2010年國民經濟統計公報,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9086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1284萬輛),其中私家車保有量6539萬輛。民用轎車保有量4029萬輛,其中私人轎車3443萬輛。到2014年末,這個數字達到了12339.3萬輛,增加了43倍還要多。
2013年我國私人汽車擁有量首次突破1億輛,2014年、2015年持續增長。至2015年末,我國私人汽車擁有量實現722767.87萬輛,相比於2014年末同比增長了14.3%。
我國私家車總量達1.46億輛,每百戶家庭擁有36輛。成都、深圳、蘇州等城市每百戶家庭擁有私家車超過70輛。與2015年相比,私家車增加2208萬輛,增長15.08%。
隨著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快速增長,機動車駕駛人數量也呈現迅猛增長趨勢截至2016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9億輛,其中汽車1.94億輛;機動車駕駛人3.6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超過3.1億人。
我國私家車數量預測顯示,在人均GDP到1萬美元時,日本、韓國的千人汽車保有量約200輛。目前我國人均GDP約8000美元,假設未來中國千人保有量達200台,我國汽車保有量可達2.8億台,假設7年更新,不考慮出口市場,中長期我國汽車年產銷規模估計在4000萬台左右,較2016年的2800萬輛還有1200萬輛以上的增長空間。商用車市場年銷量規模穩定在400萬輛左右,乘用車未來穩態年產銷規模在3600萬輛以上。
截止至2016年年底,小型載客人汽車達1.6億輛,其中,以個人名義登記的小型載客汽(私家車)達到1.46億輛,占小型載客汽車的92.6%,由此看出私家車已經成為汽車市場的潛力股,增長迅速。
我國私家車數量預測同時指出,隨著汽車整體質量的不斷提高, 單純的維修業務在汽車後市場中所占的比例不斷下降。 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汽車消費觀念也隨之改變, 針對汽車的環保、裝飾、養護、舒適、改裝等的個性化需求逐漸增多。如何豐富在汽車空間裡的用戶體驗, 不斷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或新功能成為各大整車製造企業和汽車後市場企業面臨的新挑戰。另一方面,嚴峻的大氣污染形勢,也使得國家對於機動車的節能環保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