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體育行業發展時間久包括的項目多,近些年對於身體素質的重視也推動著體育行業的發展。我國體育產業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行業發展形勢良好,並且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體育產業是指為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同一類經濟活動的集合以及同類經濟部門的綜合。體育產品既包括有形的體育用品,也包括無形的體育服務,世界體育產業最發達的國家是美國。
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與相關產業政策的扶持引導息息相關。《" 十四五 " 時期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實施方案》、《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等政策,推動體育產業發展、實現全面健身的目標。這些政策的出台極大地促進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
體育行業市場分析顯示從增長速度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數體育產業類別增加值出現下降,其中,體育場地和設施管理增加值下降20.2%,體育經紀與代理、廣告與會展、表演與設計服務下降16.9%,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下降8.1%。以非接觸性聚集性、管理活動為主的體育服務業增加值保持增長,其中,增速最高的是體育傳媒與信息服務,增長18.9%,其次是體育教育與培訓,增長5.7%。
我國體育服務業正處於政策激勵、形勢利好、技術驅動、基礎薄弱的市場發展期。然而,雖然我國體育產業規模快速增長,體育人口基數大,但產業結構失衡和人口老齡化加速也導致市場發展期和商業化關鍵期。網際網路推動體育服務業產生更多新的服務模式,增加用戶群體的商業價值,降低企業進入體育市場的准入成本,使企業構建網際網路體育生態圈成為可能。
體育行業市場分析數據顯示,我國體育運動行業投融資事件數自2017開始達到峰值,後面幾年都呈現下降趨勢,2021年市場回暖,增長至104起,2022年1-5月15投融資事件數達27起。
2021年我國體育運動行業已披露投融資金額共565.47億人民幣,當年投融資金額最高的為3月份,投資金額為155.63億人民幣,占比達27.52%。體育行業市場分析指出其次為9月份,投資金額為138.41億人民幣,占比達24,48%。2022年1-5月15日體育運動行業國內共發生投資事件8起,大多數為A輪,當前已披露投資金額最大的事件俊億供應鏈收到的A輪,金額達1億人民幣。
近兩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我國體育產業有些類別出現下行趨勢,但是行業整體仍保持穩定的發展市場規模也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體育產業占比數據達到五分之一,2022年我國體育產值數據已排入全國產業前十。我國體育產業必須緊緊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加快實現體育產業由投資驅動向消費引領的動力變革。以下對體育發展趨勢分析。
2021年,中國體育市場推廣解決方案包括對體育俱樂部提供贊助,占整個市場的33%,體育賽事的贊助占整個市場的29%,運動員贊助占整個市場的29%。詳細來看,中國體育市場推廣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25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43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1.5%。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增至65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8.9%。
隨著消費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未來體育消費潛力將得到空前釋放,體育消費總規模將達到數萬億元。體育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也會進一步促進各個體育消費領域發展。現從三大方面來分析體育發展趨勢。
2012-2017年我國體育產業產值和增加值的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8.27%和20.03%,增幅非常迅速。據預測,到2019年底,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下,體育產業總產值有望突破2.6萬億元,到2020年,體育產業總產值有望順利突破3萬億元,體育產業的發展到2022年將達到3.5萬億,增加值也將達到1.14萬億。
當前,我國人均體育消費只有已開發國家的十分之一,潛力很大。從傳統的初次體育消費需求轉變為娛樂性消費,如馬拉松.競技體育.雪上運動.戶外運動等新型體育消費需求不斷增加。
迅速融入「網際網路+」、「AL+」、「物聯網」,以全民健身,體育產業等為基本架構,整合教育、醫療、金融、旅遊、文化等「體育+」資源,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級體育生態系統。
我國體育發展前景強大,體育運動場景將成為目前重要的行業增長點。當下,體育消費是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石,是經濟內循環背景下的重要消費新增量,也是體育產業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切入點。
以上就是體育發展趨勢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2016年中國體育產業展現出了強大的內生增長動力,產業活力、市場價值、經濟影響力等都有了質的提升。對於當下中國,尤其是「健康中國」建設中的中國,體育事業又有了新的更深刻內涵。如何發揮全民健身的重要作用,從而服務健康中國建設,服務百姓生活,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體育品牌戰略打造核心競爭力,進而加快體育用品製造業轉型升級,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從而發展壯大中國體育產業就成了必由之路。以下是中國體育品牌排行,供業內參考:
1 李寧
李寧(中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體操王子李寧在1990年創立的體育用品品牌,國際知名運動品牌,持續多年贊助體育代表團參加國內外各種賽事,大型運動戶外裝備提供商。
2 安踏
安踏(中國)有限公司,始於1994年,體育用品行業標準制定者,中國運動科學開拓者,主打運動休閒類服裝、鞋及配件的綜合體育用品品牌公司,2008年開始推出兒童體育用品和時尚鞋品系列。
3 361°
三六一度(中國)有限公司,民族綜合性體育用品領先品牌,提供設計與科技兼備的運動產品,集品牌、研發、設計、生產、經銷為一體的綜合性體育用品公司。
4 特步
特步(中國)有限公司,創於1987年,以「運動時尚」獨特定位的體育品牌,為運動人群提供時尚專業裝備與增值服務,領先的體育用品企業。
5 匹克
匹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球鞋十大品牌,創於1989年,一流的國際體育品牌,集製鞋/鞋材/服裝/包袋等體育運動專業裝備器材於一體的外向型集團。
6 喬丹
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國內規模較大運動民族品牌,集品牌運動鞋/運動服裝/運動配飾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大型民族體育用品企業。
7 鴻星爾克
鴻星爾克集團,在網球服飾裝備領域處於領先地位,集研發/生產/銷售運動鞋/運動服/運動裝備為一體的大型服飾集團。
8 泰山
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始創於1978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綜合型體育產業集團,是國際知名、中國體育產業龍頭品牌。
9 紅雙喜
上海紅雙喜股份有限公司,於1995年在上海成立。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生產各種體育用品、體育休閒用品,銷售自產產品等。
10 雙魚
廣州雙魚體育用品集團有限公司,始創於1954年,國內桌球器材行業領先者,國際乒聯合作商,大型體育器材和設備生產商。
體育是增強百姓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的有效途徑之一,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體育產業的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非常快,實現增加值已經超過了4000億元,增長超過了18%,以下是體育行業現狀分析。
體育產業指「與體育運動相關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包括體育物質產品和體育服務產品的生產、經營兩大部分」。狹義的體育產業是指「體育服務業」或者是「體育事業中既可以進入市場,又可以盈利的部分」。根據體育行業分析數據,2013-2018年我國體育行業產值和增加值都在不斷增長,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8.94%和19.87%,增長十分迅速。
截止2019年12月,我國國家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1.9萬億元,增加值為6474.8億元,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9%。體育產業總產出比2018年增長了11.1%,增加值增長了17.8%,現從三方面分析體育行業現狀:
在市場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我國體育改革實現了快速的發展,體育的社會化產業水平和程度有了較大的提升,體育市場開始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其中層次分明的體系和結構的完善成為了體育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我國現有的體育產業已經構建了相對比較完整的基本框架,該框架之中所包含的內容非常的豐富,具體有技術培訓,諮詢,市場競賽表演市場,健身娛樂市場,體育無形資產經營市場,還涉及許多的體育廣告市場,體育用品市場,體育彩票市場,體育旅遊市場。
從國家體育產業內部結構看,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的總產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別為11962.1億元和2863.9億元,占國家體育產業總產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62.9%和44.2%。體育行業現狀指出,體育服務業(除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外的9大類)發展勢頭良好,總產出為6827.0億元,占國家體育產業總產出的比重從33.4%提高到35.9%;增加值為3560.7億元,占國家體育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從49.2%提高到55.0%。
當前,我國政府正加大力度建設體育基礎設施,很多城市都相繼建設了體育場館,購建了很多體育設備設施,可以說,我國體育場館的建設進入新的階段內。同時,我國很多地區正在建設與城鎮社區相對應的體育休閒設施,讓人們能夠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更好的休閒和娛樂。
展望2020,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引導下,預計到2020年我國體育產業總產值能順利實現突破3萬億的目標,到2022年體育產業規模將進一步超過3.5萬億,增加值也將達1.14萬億。假設我國在2025年順利完成「5萬億」目標,預計2020-2025年的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0.8%左右,以上便是體育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