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份,天貓嬰童服飾類商品總銷售量達到8822.4412萬件,總銷售額為39.24億元左右。
記者注意到,在11月份天貓的嬰童服飾八十三大類目中,襪子、嬰兒襪和褲子最受消費者青睞。排名第一的褲子類商品銷售量達735.22萬件,銷售額為2.47億元,其次為秋衣/棉毛衫褲類商品,銷售量達622.48萬件,銷售額為2.15億元,第三名為襪子商品,銷售量為491.91萬件,銷售額為8778.61萬元。
註:上述數據採集自第三方電商平台,僅供業界參考。
業內人士談到,電商模式是嬰童產業網際網路化最初的模式,近幾年交易規模呈高速增長態勢。來自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15年線上母嬰用品交易規模達到3606億元,滲透率超過15%。
國信證券分析師孔令超談到,目前的嬰童電商模式主要分為三種,一種是綜合電商平台中的嬰童頻道,如天貓、蘇寧易購、京東商城等,母嬰類產品幾乎是各大電商的標配;一種是垂直型電商,以海淘特賣為吸引點,主要有貝貝網、蜜芽網、寶貝格子等;還有一種是社區型平台中的導購和電商板塊,如媽媽網、寶寶樹等。目前電商模式是主要嬰童產業企業的變現模式,儘管市場規模仍在增長,但從2015年資本投向看,除了天使輪和後期規模較大的明星項目獲得資本青睞外,中間類電商項目幾乎不受資本關注,可見目前嬰童電商正在逐步進入紅海。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嬰童消費本身並不是一個新的消費市場,但近兩年移動互聯的普及催生了線上嬰童消費的商業模式,綜合性電商平台、垂直型社區網站以及各類移動應用等模式相繼出現。前述艾瑞諮詢數據也顯示,2015年線上母嬰用品交易規模達到3606億元,滲透率超過15%。此外,2015年母嬰移動應用用戶(不含電商類移動應用)的人數達到3000萬人,2016年有望接近5000萬人。
專家指出,嬰童消費的購買者是父母,從懷孕到生產、養育,每個階段父母均有與人溝通交流、尋求資訊的需求。同時80、90後父母成長於智慧型手機、社交網絡的時代,有樂於分享的消費習慣,「曬娃」需求更高,由此來看,嬰童消費的偏好取決於父母,而80、90後父母品牌意識趨強,對於嬰童的生長發育階段更是消費頻次較高,此外,注重性價比,對面料安全性日趨重視。
記者此間也了解到,嬰童消費與其他消費最大的不同在於消費者和購買者的分離,而嬰童本身的消費偏好更大程度取決於父母的消費偏好。目前嬰童消費市場中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較過去有了很大的變化,主要原因在於80、90後的第二代嬰兒潮逐漸進入生育期,而80、90後的消費習慣與60、70後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在於80、90後成長於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時代,習慣於線上購物和移動消費,對於嬰童類電商、
嬰童服飾2015年市場規模超過1800億,但行業極度分散。2016-2021年中國童裝服飾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顯示,2015年嬰童服飾的市場規模超過1800億元,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500億元以上。但從行業集中度看,除了龍頭品牌巴拉巴拉市占率達到4%以外,其餘前10大品牌的市占率均在1%以下,行業呈高度分散狀態。目前除了國內服裝企業進軍童裝領域外,外資品牌如H&M、Zara、無印良品、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均豐富了童裝品種,Gucci、Dior等品牌開始在國內布局童裝零售網絡,開設童裝旗艦店。
孔令超認為,就線上嬰童消費來看,當前線上消費滲透率不斷提升,新生代父母習慣於線上消費和APP使用也催生線上嬰童消費市場發展迅猛,目前來看,嬰童服飾競爭日趨激烈,在行業規模增速日趨穩定、消費者對於品牌和設計的重視度逐漸提升的情況下,相對來講,品牌占有率高、渠道滲透力強和創新服務模式的龍頭企業更具優勢。
市場研究人士王佳卉也談到,中國消費升級的主要驅動力來自於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當前中國社會對消費趨勢具有導向作用的核心消費群體集中在70後到90後,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風格日趨明顯,消費者更注重消費的高品質、注重健康、注重產品與服務的一體化。而未來基礎性消費中高品質、創新型、個性化的高端產品成將為基礎性消費增長的新方向。而從區域上看,三四線城市基礎性消費的高端產品需求增長快,基礎性消費鄉鎮下沉趨勢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