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集約化、標準化、規範化,鮮花生產規模擴大,低效益的鮮花生產被淘汰,鮮花產量增加,供給增加,市場需求提高,鮮花行業市場規模保持22%的增長率增長,2021年鮮花市場規模達到1814億元,同比增長21.01%。
2021年僅12月的供貨量低於2020年同期,其餘月份供貨量均有增長,供貨量最大的是5月和8月,月度供貨量均超過1.3億枝。8月,花拍中心創下史上最大單日交易量紀錄,交易量為931萬枝。
與2020年相比,2021年各片區總體需求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增幅較大的是華南片區、電商群體、華中片區。華東片區依舊是鮮切花的主要銷售區域,以一線城市上海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江蘇、浙江、安徽、福建都是需求大省,需求量都在穩定上升。
專業人士預計到2031年,在我國人均GDP達到20000美元的情況下,我國鮮花年市場消費需求可達5000億元。
目前,鮮花行業市場規模最大的是雲南,發展速度最快的也是雲南,占據市場份額最多的也是雲南。2021年雲南鮮花市場規模達到293億元。
除雲南外鮮花行業市場規模最大的是華東地區,華南地區位居第二,規模最小的是東北地區,各地區都是呈線性增長的,2021年各地區的增長率為7%左右,整體來看發展還是比較均衡的,但是地區間的生產是不平衡的,本地鮮花滿足不了當地的需求,就需要從外地調用,供需的不平衡帶動著市場的發展,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催生了電商平台的開發,電商平台的快速發展使得各大地區鮮花市場被打開。
截止2022年上半年,我國新增鮮花相關企業9.32萬家,同比增長25.52%,是近十年新增最多的一年。2020年新增7.78萬家,同比減少19.79%。2021年新增6.09萬家,同比減少27.76%。從區域分布來看,廣東省以5.02萬家鮮花相關企業排名第一,江蘇省、山東省分別有5.01萬家、3.23萬家,排名前三。
綜合來看,我國鮮花市場發展空間還是巨大的,鮮花企業將通過電商渠道,掀起直播帶貨熱潮,為行業開拓新的銷售渠道。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鮮花是一種水培養殖和土豆養殖的花,每個品種的存活時間都不一樣,基本都是用來送人和裝飾家裡為主。我國鮮花電商用戶目的主要是家居裝飾,以下是2022年鮮花行業競爭分析。
我國鮮花業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應運而生,並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而不斷發展壯大。30多年來,我國鮮花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持續快速發展。根據鮮花行業競爭分析數據,2021年我國鮮花行業產值為2614億元。
鮮花行業競爭分析數據顯示,規模以上的鮮花產業產業園共有87個,主要分布在山東、廣東、四川與雲南等地。其中,山東省內的鮮花產業產業園數量最多,共有15個。
區域基本形成了以雲南、北京、上海、廣東、四川、河北為主的鮮花生產區域;以山東、江蘇、浙江、四川、廣東、福建、海南為主的苗木和觀葉植物生產區域;以江蘇、廣東、浙江、福建、四川為主的盆景生產區域;以四川、雲南、上海、遼寧、陝西、甘肅為主的種球(種苗)生產區域。
行業上市企業中營業收入最多的虹越花卉(2021年營業收入5.31億元)的市場份額占比僅為0.28%。由於鮮花行業壁壘較弱的特點,競爭程度較為激烈,且替代品威脅較高。
由於氣候、土壤等天然優勢條件,雲南鮮花全國聞名。其中雲南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地,生產面積、產量、交易量均位居全球第一。有資料顯示,雲南鮮切花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在70%左右。其中,雲南玫瑰約占全國玫瑰鮮切花產量的70%。
雲南是我國鮮花最多的地方。近年來我國種植規模呈現逐年理性擴張態勢。目前雲南省形成滇中、滇東、滇西北的發展布局,以鮮切花為主,盆栽花、球根類花卉為輔的多品類格局。鮮花行業競爭分析數據顯示,2021年雲南花卉種植面積12.67萬公頃,同比增長8.3%;單位面積綜合產值為12.7萬元。
預計隨著國內的集約化、標準化、規範化的鮮花生產規模擴大,低效益的鮮花生產被淘汰,鮮花產量增加,供給增加,市場需求提高,鮮花行業市場規模將可能保持22%的增長率增長,2022年鮮花市場規模達到1097.14億元,預計2023年鮮花市場規模將可能達到1943.65億元。
2022年鮮花行業競爭分析指出,我國現在越來越多的綠色植物企業加入要鮮花子分類中,市場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
中國報告大廳訊據阿里巴巴方面透露。在其零售平台搜索「鮮花」、「玫瑰」、「巧克力」、「七夕禮物」的人數又陡然增加。天貓鮮花數據統計顯示,約有84%同城鮮花速遞是玫瑰花束。與2月14日西方情人節相比,儘管七夕節的鮮花銷量還難以媲美,但銷售增幅卻連年攀升,去年七夕同比前年增幅高達97%,今年有望創新高,這也說明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開始過「東方情人節」。
來自天貓鮮花的數據顯示,今年七夕前一周,鮮花銷量迎來集中爆發,用戶中約58.74%為男性,這也是天貓平台上少有的「男性當家做主」的品類之一。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2·14」和七夕兩個情人節前後一周加起來,大概會賣掉全年10%的鮮花。與「2·14」相比,近兩年七夕期間鮮花銷量大增,去年同比增長97%,今年有望突破這一漲幅。
今年,「永生花」的搜索及成交增幅都非常靠前。阿里數據顯示,截至8月6日,「永生花」的搜索環比上周增長175.88%,成交環比上周增長110.30%。天貓鮮花小二表示,永生花不同於假花,是玫瑰、康乃馨等鮮切花經過一系列工序加工而成的乾花,可保存至少3年時間。今年,包括野獸派、roseonly在內的多家花卉類目旗艦店都針對七夕推出了永生花禮盒,巨型玫瑰及星座主題的永生花受到不少用戶歡迎。
從購買鮮花的城市維度看,一線城市購買鮮花占比最高,與二線城市一起貢獻了60%以上的銷售額。與此同時,六線城市——相對偏遠的縣城,鮮花銷量反而超過四線城市和五線城市,與三線城市持平。看來小縣城也有大浪漫。
從省份維度看,廣東、上海、北京是購買鮮花最多的三個省份。不過最疼老婆的可並不是他們。數據顯示,在七夕期間搜索「鮮花」的用戶中,西藏、江西和青海三地男性占比最高,榮膺「最疼老婆」的三個省及自治區;相反,天津、北京和寧夏三地搜索「鮮花」的男性占比最低。
阿里數據顯示,七夕期間無論是搜索「七夕禮物」、「玫瑰」、「鮮花」還是「巧克力」的用戶,未婚人士的占比都高達88%~90%,「婚後不過節」似乎成為一種常態。
天貓鮮花方面的數據顯示,在實際購買的用戶中,18~24歲用戶占比為28.90%,25~29歲用戶占比為34.42%,這兩個年齡段的用戶貢獻了至少63.32%交易量。
更多相關行業資訊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鮮花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鮮花已經不在是節假日才會消費的產品,在消費升級的推動下鮮花市場發展迅速,鮮花的生產規模也在逐漸擴大,並且鮮花電商的發展也給鮮花行業提供了發展空間。以下是2022年鮮花行業市場分析。
鮮花生產由「大路貨」正向鮮花規模化和鮮花信息化發展,由勞動、土地密集型向資本、鮮花技術密集型轉變,由數量擴張和鮮花價格競爭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目前鮮花由注重投資傳統鮮花種植業向投資鮮花全產業鏈延伸,我國鮮花出口成為拉動我國鮮花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鮮花行業市場分析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實體花店的市場規模為942億元。網際網路鮮花定製是鮮花銷售的重要渠道,鮮花電商統一的品牌、便捷的物流體系將形成對線下花店的替代,未來幾年線上花店比實體花店的行業規模增長要快。全國大概有20萬家實體花店,網上花店有5萬家左右。
隨著國內的集約化、標準化、規範化的鮮花生產規模擴大,低效益的鮮花生產被淘汰,鮮花產量增加,供給增加,市場需求提高,鮮花行業市場規模將可能保持22%的增長率增長。鮮花行業市場分析數據顯示,鮮花市場規模達到1097.14億元,預計2023年鮮花市場規模將可能達到1943.65億元。
目前我國鮮花行業處於成長期向成熟期過度階段,目前我國是世界最大的鮮花生產中心,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我國鮮花消費市場日趨成熟,鮮花消費逐漸由過去的集團消費向大眾消費轉變,消費模式由單一化、團購化向個性化、多樣化轉變,從而帶動了上游市場,提升鮮花特色產業,推進鮮花產業工業化,做大鮮花市場,實現標準化、規範化和規模化。
鮮花行業市場分析顯示,教育程度高的年輕白領一族成為消費新主力。鮮花電商用戶主要集中在26-40歲,其中26-30歲之間占比34.9%,成為消費興起的主力。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用戶占81.2%,個人月收入主要集中在5001-10000元,91.6%為已婚/戀愛中人士。
隨著鮮花電商的蓬勃發展及零售新模式的層出不窮,鮮花經濟,正催生著一個千億級的消費新業態。鮮花行業市場分析數據提到,"網際網路+"應用在鮮花領域,為鮮花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在此基礎上,傳統企業和網際網路平台競爭激烈,企業通過提高用戶體驗、提升效率等方式提高市場競爭率,為鮮花行業提供新的增長空間。
鮮花市場已經在向成熟期過度,經過多年的發展市場已經逐漸成熟,鮮花市場也在向多樣化、個性化的方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