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新型肥料應該是有別於傳統的、常規的肥料,我國科技部和商務部《鼓勵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品目錄》(2003)中有關新型肥料目錄就包括複合型微生物接種劑;複合微生物肥料;植物促生菌劑;秸稈、垃圾腐熟劑;特殊功能微生物製劑;控、緩釋新型肥料生物有機肥料有機複合肥植物穩態營養肥料等。新型肥料與常肥料的區別關鍵在於一個「新」字,而一個事物的「新」與「舊」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也就是說,現在的新型肥料,用不了多久可能也就成為常規肥料了。而現在的常肥料也是由當年的新型肥料經多年應用而穩定下來的。耕耘肥業是我國首家研發新型肥料的單位。
2016-2021年中國新型肥料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新型肥料的功效是:能夠直接或間接地為作物提供必需的營養成分、調節土壤酸鹼度、改良土壤結構、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和生物學性質;調節或改善作物的生長機制;改善肥料品質和性質或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新型肥料的發展趨勢與農業發展趨勢密切相關,隨著人口的增長,人類對糧食和農產品需求量增多,只有加快新型肥料的發展速度,才能保證農業生產沿著高產、優質、低耗和高效的方向發展。
1、高效化。隨著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對新型肥料的養分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濃度不僅有效地滿足作物需要,而且還可省時,省工,提高工作效率。
2、複合化。農業生產要求新型肥料要具有多種功效,來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含有微量元素的複合肥料,以及含有農藥、激素、除草劑等新型肥料在市場上日趨增多。
3、長效化。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對肥料的效能和有效時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肥料要根據作物的不同需求來滿足作物的需要。
近日,國際標準化組織肥料與土壤調理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ISO/TC134)第12屆年會暨工作會議在山東省臨沂市召開。
國際標準是國際貿易中貨物驗收的基礎。肥料國際標準長期被歐美已開發國家壟斷,而近10年來,中國在緩控釋肥、水溶肥、硝基肥等新型肥料國際標準制定取得了豐碩成果,ISO/TC134國際標準已經通過及正在審議的共有44項,中國主導了13項,占比將近1/3。我國化肥行業在世界上的話語權不斷提升,逐步實現從化肥「中國製造」向化肥標準「中國制定」的轉變。
據介紹,上海化工研究院在2011年至2016年期間,代表中國向國際標準化組織秘書處提交了13項國際標準提案,目前其中9項已經正式發布成為國際標準。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14年新型肥料產業實現生產總值近900億元,利潤近120億元,年均增速高於15%,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下新型肥料市場規模。
截止2012年底,中國各類新型肥料企業共計約2300家,資產規模約310億元,從業人員約4.2萬人。新型肥料在2012年的總產值約為649億元,同比增長27.0%;銷售額605億元,同比增長25.0%。但新型肥料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占95%以上,大型肥料企業在其的比重不足5%。中國各類新型肥料總產能合計約為1600-1700萬噸(實物量,下同)。其中微生物肥料和緩控釋肥產能分別約為930萬噸和350萬噸。如以折純量計算(含100%氮、磷、鉀養分),則新型肥料產能約為200萬噸左右,占全國肥料總產能的比重不超過3%。而到了2014年,國內新型肥料生產企業達到6600多家,新型肥料的產量為3500萬噸至3700萬噸。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新型肥料施用總量最高的國家,約占世界總消費量的40%。目前新型肥料產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特點明顯,一些大型企業依靠規模、品牌實現效益增長,行業前十大公司已占到市場份額的40%以上。
有消息稱,未來5-10年內新型肥料在肥料市場中所占比重升至15%以上是完全可能的。預計到了2020年,新型肥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4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