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信息消費成為了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2017年將有更多相關信息消費領域政策不斷出台。
「人工智慧」「第五代移動通信」「數字經濟」「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等吸睛熱詞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經過多年的信息基礎建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信息消費的內涵正在迅速改變,形態也在迅速的豐富,涉及的領域也在迅速擴展。可以看到,信息產業正呈現產品創新合商業模式創新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新特徵。企業通過產品創新獲得市場空間,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向用戶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服務和個性化的體驗,使得產品創新轉化為實質的價值。
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88億;網際網路普及率為50.3%,較2014年底提升了2.4個百分點。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20億,較2014年底增加6303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占比提升至90.1%,手機依然是拉動網民規模增長的首要設備。手機網民的激增,必然會給移動消費帶來更多的用戶,其中信息消費也會呈現爆發式增長。
當前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正在步入加速創新、快速疊代、群體突破的爆發期,2016年中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3.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對GDP增長直接貢獻0.26個百分點。更多最新相關信息消費行業政策分析內容請諮詢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信息消費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獲悉,為了促進居民消費擴大和升級,我國今年將圍繞促進信息消費出台一系列措施。數字家庭、在線教育、虛擬現實等產業有望迎來政策紅包,到2020年,信息消費總額將達到6萬億元,到2025年信息消費總額將達到12萬億元。業內人士表示,一系列政策的推出將對信息消費的增長產生促進作用,有利於進一步釋放國內經濟需求潛力。
記者了解到,今年工信部將根據《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在年內出台多項促進信息消費的具體措施,包括繼續推進「寬帶中國」戰略,並加大提速降費工作的實施力度,以及加速推進信息消費示範應用城市工作等。
此外,在多個信息消費產業領域,今年或將有更具體的政策措施出台。在數字家庭產業方面,政府將出台政策支持數字家庭智能終端研發及產業化,並推進數字家庭示範應用和數字家庭產業基地建設;在民生領域信息服務方面,我國將加快建設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和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在虛擬現實產業方面,將出台系列政策強化VR產品的戰略規劃,指導有關標委會加快標準的制定,重點鼓勵VR核心晶片和顯示器件等核心器件和關鍵技術的研發,支持VR創新產品和系統集成設計,加快構建VR相關應用的開發環境和測試系統環境。
隨著信息技術在電子商務、金融、醫療等行業的應用,還將進一步擴大信息消費的外延。屆時,新的產品和服務將層出不窮,信息消費的市場規模也將繼續水漲船高。
2017年隨著信息網絡的普及和工業產品的智能化,信息消費規模將不斷取得新突破,信息消費在總消費中的占比將明顯上升,對工業乃至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日益加大。目前,各類以先進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智能產品和服務正在快速培育,這將催生一大批應用亮點和新型供給,引爆海量信息消費需求。以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為例,其快速發展使虛實交融的沉浸式場景成為可能,並通過搭載視頻、遊戲、娛樂、電子商務、本地信息服務等多元化應用,營造全方位、立體化的感官體驗和消費服務,激發更多信息消費潛力。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原專職副主任彭波表示,擴大信息消費除了能帶來經濟增長,還將促進信息產業與傳統產業相互滲透,優化產業結構,降低交易成本,節約資源能源,提高生產效率。另外,中國未來幾十年最大的發展機遇是城鎮化。在這個過程中,智慧城市、無線城市、數字鄉鎮會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的智 能化水平;信息消費則有助於提高新興城鎮活力,確保城鎮化順利推進。
信息消費市場潛力值得開發,因為信息消費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網際網路+為主體的經濟模式正向著融合方向發展。
通常認為,信息消費是一種直接或間接以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為消費對象的經濟活動,現如今慢慢發展成為一種產業,具體的前景如何呢?一起看下下文2016年信息消費產業發展趨勢前景分析:
發展趨勢
中國報告大廳顧問在《2016-2021年中國信息消費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中指出,信息消費產業未來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
(一)消費需求快速擴張
經過多年的信息基礎建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信息消費的內涵正在迅速改變,形態也在迅速的豐富,涉及的領域也在迅速擴展。可以看到,信息產業正呈現產品創新合商業模式創新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新特徵。企業通過產品創新獲得市場空間,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向用戶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服務和個性化的體驗,使得產品創新轉化為實質的價值。
(二)消費結構持續調整
從消費內容和消費結構看,信息消費經歷了先有終端消費再到數字內容、信息服務和應用消費的階段。信息消費是「軟消費」和「硬消費」的有機結合,既有對知識、信息、軟體、服務活動的消費、也有對硬體、終端等產品的消費。隨著近年來智能終端產品和寬帶網的日益普及,激發出居民對信息服務的消費需求,信息服務的消費也在快速增長。
(三)消費行為漸趨多元化
整個消費行為從「功能式」消費到「品牌式」消費再到「體驗式」消費,現在進入到參與式消費階段。消費者不僅僅購買產品和享受服務,而且還能參與到產品、服務的創意、研發和生產過程中。應該說在網際網路用戶的廣泛參與下,消費者的決策互動不斷顯現。
(四)消費方式漸趨移動化
移動網際網路的日益成熟和智慧型手機的興起帶動了移動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移動即時通訊、地圖服務、手機遊戲這些應用的爆發式增長,移動網際網路全方位滲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
前景分析展望
中國報告大廳顧問在《2016-2021年中國信息消費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中指出,新常態下,居民的消費特徵從模仿型、排浪式轉為個性化、多樣化,新的消費活力不斷釋放,信息消費、網購消費、旅遊休閒消費等正在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信息消費的增速已經遠遠超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平均增速,成為2015年消費的最大亮點和消費增長的主要引擎。信息消費增長的亮點主要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智慧型手機、智能家電,以及與信息硬體相關的產品消費出現高增長。另外一個是類似手機遊戲、手機文學這樣的信息內容和信息載體的消費也出現了高增長。
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88億;網際網路普及率為50.3%,較2014年底提升了2.4個百分點。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20億,較2014年底增加6303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占比提升至90.1%,手機依然是拉動網民規模增長的首要設備。手機網民的激增,必然會給移動消費帶來更多的用戶,其中信息消費也會呈現爆發式增長。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把市場從中國視野推向全球視野,信息消費蘊含巨大市場潛力。不僅可以推動國內的市場消費,還可以拉動全球經濟增長。
網際網路+、工業4.0、外貿新政等利好政策下,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加速滲透,培育了移動網際網路、跨境電商、農村電商、智慧城市等新的信息消費熱點,有望成為推動經濟轉型的新引擎。
附:若想獲取更多產業規劃資訊,請點擊查閱:http://cygh.chinabgao.com/park/
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信息消費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之一。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中國前三季度,信息消費規模達到1.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8%。
工信部31日在國新辦舉行發布會,發布了上述數據。據統計,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完成業務收入8865億元,增長5.6%。增值電信企業(絕大多數為網際網路企業)完成業務收入2265億元,增長21.2%。
截至9月底,全國移動寬帶用戶累計5.25億戶,在行動電話中占比41.3%,其中4G用戶達到4306萬戶。
前三季度,電子商務交易規模超過8.7萬億元,增長23%,其中網絡零售額增長39.3%。
軟體業務收入累計26815億元,同比增長20.6%;智慧型手機、智能電視機內銷分別占手機和電視機內銷量的89%和57%,同比提高7個和12個百分點。
在本周的國務院常務會上,國務院力推六大消費引擎,包括信息消費、綠色消費、住房消費、旅遊休閒消費、教育文體消費、養老健康家政消費。
其中,信息消費居首,常務會要求,擴大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信息消費,提升寬帶速度,支持網購發展和農村電商配送。加快健康醫療、企業監管等大數據應用。
據歷史數據,2013年,中國信息消費整體規模達到2.2萬億,同比增長超過28%。其中,信息產品消費規模達到1.2萬億,同比增長超過35%。
相關信息消費行業發展趨勢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20年中國信息消費市場發展趨勢與行業投資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