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能源報告 >> 新能源發電 >> 2025年新能源發電精選報告報告

精選報告

政策改革拉動新能源發電產業 打造千億綜合能源企業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正式印發《推進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發展2019-2020年行動計劃》,其中顯示,國網公司將引領能源新技術應用、統籌布局綜合能效服務、供冷供熱供電多能服務、分布式清潔能源服務和專屬電動汽車服務等四大重點業務領域,完成22項關鍵技術設備研發,建成20個重點示範項目。2019年,完成綜合能效領域4項技術設備研發試點應用,實現綜合能效服務業務收入超過40億元。2020年,完成綜合能效領域2項技術設備研發和試點應用,實現綜合能效服務業務收入超過80億元。

  政策改革拉動新能源發電產業

  在電力和天然氣市場改革逐步走向成熟,且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階段,參考海外綜合能源服務領域的發展歷程,國內綜合能源服務領域仍處於起步階段,且各產業環節的範疇仍相對較窄。此次國網提出綜合能源領域的具體設備研發和項目規劃,一方面有望在設備方面進一步提升國產化率,強化成本優勢,另一方面重點示範項目的建設則有望拉動相應的天然氣等新能源發電產業發展。

  二級市場方面,A股新能源發電概念板塊自2月11日以來累計整體上漲15.29%,板塊中14隻成份股期間悉數實現上漲,銀星能源(75.00%)期間累計漲幅居首,達到70%以上,易世達(37.88%)、東旭藍天(27.20%)、 *ST凱迪(22.11%)等3隻個股緊隨其後,期間也均累計漲逾20%,此外,節能風電、中閩能源、川能動力、匯通能源、京運通、江蘇新能、中國核電、寶新能源等個股期間也均累計上漲超過10%。

  資金流向方面,儘管2月11日以來板塊整體呈現大單資金淨流出態勢,僅有中國核電1隻個股期間受到16627.73萬元大單資金搶籌,但從3月4日行情來看,板塊中有東旭藍天(2444.08萬元)、中國核電(786.68萬元)、寶新能源(739.69萬元)、匯通能源(537.83萬元)、江蘇新能(203.65萬元)、川能動力(146.47萬元)等6隻個股期間均累計實現大單資金淨流入,合計吸金4858.40萬元。

  業績面上,已有3家新能源發電行業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報,其中,嘉澤新能報告期內實現淨利潤26931.25萬元,同比增長63.26%,易世達2018年獲得淨利潤3668.85萬元,實現扭虧為盈,匯通能源報告期內盈利1778.52萬元,同比下降39.46%。此外,還有5家公司發布2018年年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的公司有4家,寶新能源(481.75%)、東旭藍天(120.55%)兩家公司報告期內淨利潤均有望實現同比翻番。

  機構評級方面,近30日內,中國核電、寶新能源兩隻新能源發電概念股受到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

  對於中國核電,國泰君安證券指出,核電審批有望重啟,公司有望顯著受益。2018年政策面不斷釋放積極信息,同時多台三代核電機組商運表明核電技術不斷成熟。核電審批重啟在即,公司儲備項目豐富,有望顯著受益於審批重啟。給予公司2019年21倍估值,維持「增持」評級。

新能源發電資訊

  打造千億元綜合能源企業

  湖北能源營業收入中,水電和火電是主要收入來源。水力發電收入38.3億元,占總收入比重的33.12%;火力發電收入31.3億元,占總收入比重的27.02%。特別是水電,裝機容量雖沒有增加,但2017年發電量達117.29億千瓦時,同比增加9.63%。 關於未來發展,將繼續以電力為核心,積極搶占能源資源。

  在新能源項目進展上,麻城蔡家寨風電二期、英山天馬風電和光伏、鶴峰走馬等省內10個新能源項目,共計47.6萬千瓦取得核准(備案),並儲備利川建南、文斗等新能源項目約20萬千瓦仍在有序推進中。

  「今年新能源投產裝機規模的目標是超過100萬千瓦,比去年增加30%以上,此外,天然氣板塊2018年也爭取扭虧為盈。」熊維祥介紹稱,公司加快了天然氣發電項目建設及儲備,除已建成的37萬千瓦裝機的東湖燃機項目外,儲備了500萬千瓦的項目,遼寧營口燃機項目有望年內動工,鄂州航空都市區、東西湖區也加快推進,廣東、山東、浙江等其它燃機項目已經開展前期工作,燃機業務邁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根據湖北能源制定的「十三五」規劃,公司爭取到2020年,總資產達到1000億元,利稅達到100億元,年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電力裝機規模超過1000萬千瓦,力爭占全省裝機容量(不含三峽電站)的20%。

  股東大會結束前,董事長肖宏江說:「今年,湖北能源面臨的壓力還是非常大,電力市場相對過剩仍然存在,電力市場化交易參與的用電企業越來越多,發電企業20%電量拿出來進行市場化交易,還有安全生產對管理的壓力。雖然存在這些困難和壓力,但我們要勇敢面對,採取措施加強管理、控制風險、降低成本,做到各方面數據同比有所增長,創造持續價值回饋投資者。」

新能源發電規劃政策分析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國新能源發電量達到2.9萬億千瓦,2022年政策有利於穩定行業預期發展。當下,新能源發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十四五期間光伏風電均已實現平價上網。未來隨著儲能、火電調峰、電網跨區輸送和靈活性接入能力的加強,而不斷提升。以下對新能源發電規劃政策分析。

  2017-2021年新能源發電市場裝機容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21年,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1.2億千瓦,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47.10%。其中,水電裝機3.91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0.36億千瓦)、風電裝機3.28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3.06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0.38億千瓦。

新能源發電規劃政策分析

  我國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成效顯著,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發電量占比穩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進入平價無補貼發展的新階段。同時,新能源開發利用仍存在電力系統對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網和消納的適應性不足、土地資源約束明顯等制約因素。現從四大標準來了解新能源發電規劃政策分析。

  一是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在基地規劃建設運營中,要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鼓勵煤電與新能源企業開展實質性聯營。

  二是促進新能源開發利用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要充分調動農村農民發展新能源的積極性,加大力度支持農民利用自有建築屋頂建設戶用光伏,積極推進鄉村分散式風電開發。要加強模式創新,培育農村能源合作社等新型市場主體,鼓勵村集體依法利用存量集體土地通過作價入股、收益共享等機制,參與新能源項目開發,共享新能源發展紅利。

  三是推動新能源在工業和建築領域應用。開發利用新能源是我國工業和建築領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要在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工業園區加快發展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風電等新能源項目,積極推進工業綠色微電網、源網荷儲一體化、新能源直供電等模式創新;推動太陽能與既有和新建建築深度融合發展,完善光伏建築一體化技術體系,顯著擴大光伏安裝覆蓋率,提高終端用能的新能源電力比重。

  四是引導全社會消費新能源等綠色電力。目前綠色電力消費已經成為全球潮流,我國亟待健全相關制度體系、打通堵點,滿足市場需求。要開展綠色電力交易試點,推動綠色電力在交易組織、電網調度、價格形成機制等方面體現優先地位。通過建立完善新能源綠色消費認證、標識體系和公示制度,推廣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加強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有效銜接,有效引導各類工商業企業利用新能源等綠色電力製造產品和提供服務,鼓勵各類用戶購買新能源等綠色電力製造的產品。

  在確保能源安全供給的狀況下,2022年國家支持新能源發電規劃,還需要進一步發揮財政、金融政策的作用。未來政策將持續推動新能源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國從能源大國向能源強國不斷邁進。

  以上就是新能源發電規劃政策分析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個性定製報告需求

個性定製

小提示:勾選提交定製
勾選要了解的新能源發電報告定製需求 X
可研報告

新能源發電精選報告報告欄目為您提供新能源發電精選報告、新能源發電精選報告報告,您可以點擊免費查看具體新能源發電精選報告報告摘要及目錄,感謝您查看中國報告大廳新能源發電精選報告報告欄目。中國報告大廳有著十年的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經驗,買報告上報告大廳。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