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機械報告 >>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 >> 2025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精選報告報告

精選報告

政策東風鼓舞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現商機

  10月份,中國市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再度踏過3萬輛門檻,達到30,989輛,同比增長51.9%。前10個月,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達到240,497輛,全年在全球蟬聯冠軍已是板上釘釘。

  研究機構預計,到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將達125Gwh,報廢量將達32.2Gwh,約50萬噸;到2030年,動力電池報廢量將達101Gwh,約116萬噸。

政策東風鼓舞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現商機

  我國動力電池以鋰電池為主,雖然作為綠色能源,動力電池在使用過程中不會污染環境,不過,報廢后的動力電池對環境是有危害的。比如電池正極的金屬離子、負極的碳粉塵、電解質中的強鹼和重金屬離子,有可能增加土壤的 PH 值,或者有毒氣體等。

  鋰離子電池材料中,包含了大量的有價金屬,比如鈷、鋰、鎳等,如果加以回收利用,動力電池有望創造出新的價值。動力電池回收行業迎來政策東風。

  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迎政策支持

  結合2月4日工信部出台的《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和《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公告管理暫行辦法》,我國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即將形成完整的政策閉環。

  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盼來了政策東風。12月1日,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徵求意見稿」),鼓勵汽車生產企業、電池生產企業、回收拆解企業與綜合利用企業共建共用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網絡。未來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多種激勵政策,促進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

  明晰多方責任 鼓勵回收利用

  按照徵求意見稿,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簡稱「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均將納入管理範圍,提出了產品全生命周期理念,無論生產、使用、利用、貯存還是運輸過程中產生的廢舊動力蓄電池都將按照要求回收處理。徵求意見稿強調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未來汽車生產企業將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主體責任。

  徵求意見稿提出了汽車生產企業在多個方面應承擔的責任。其一,在設計、生產階段,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一系列有利於後期回收管理的規定。如,動力蓄電池設計開發應採用標準化、通用性及易拆解的結構設計,對動力蓄電池固定部件進行可拆卸、易回收利用設計,按照國家統一編碼標準要求對所生產動力蓄電池產品進行編碼,並應在溯源信息系統中建立動力蓄電池編碼與新能源汽車的對應關係,以便通過企業監測平台監控動力蓄電池運行安全狀態。徵求意見稿對動力電池銷售、使用維修階段以及報廢后的信息追蹤和管理做出了詳細的說明。

  其二,在回收環節,徵求意見稿明確了汽車生產企業應負的責任。如,負責回收新能源汽車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廢舊動力蓄電池,與回收拆解企業合作回收新能源汽車報廢后產生的動力蓄電池,並在出現重大變化時(如破產、兼併重組等)向工信部備案責任變更情況。徵求意見稿鼓勵「汽車生產企業、電池生產企業、回收拆解企業與綜合利用企業等通過多種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網絡」,並稱「汽車生產企業應採取多種方式為新能源汽車用戶提供方便、快捷的回收服務,通過回購、以舊換新、給予補貼等措施,提高用戶移交廢舊動力蓄電池的積極性。」對於回收利用舊電池,徵求意見稿對報廢、收集、貯存及運輸等階段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徵求意見稿指出,工信部會同國家標準化主管部門制定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相關拆卸、拆解、包裝運輸、余能檢測、梯級利用、材料回收利用等技術標準,建立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標準體系。同時將建立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網點備案制度。

  在規範化管理的同時,扶持政策也將出台。徵求意見稿指出:「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財稅優惠、產業基金、積分管理等激勵政策,研究探索動力蓄電池殘值交易等市場化模式,促進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

  業內普遍認為,政策出台正當時。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高增長階段後,車用動力鋰電池需求同步高增長,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的市場空間也將打開。因此,隨著徵求意見稿的出爐,業內人士紛紛將動力鋰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產業視作新機遇。

  超百萬噸報廢電池將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產生,在環保與經濟利益雙重驅動下,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將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更多相關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行業政策分析信息請諮詢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

  測算數據顯示,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將從2018年開始暴發,當年即可達50億元規模;到2020年和2023年,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136億元和311億元。

  動力電池的「汽車後市場」將迎來快速成長,具備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經驗的企業,以及實現鋰電池儲能應用早期布局的企業將率先受益。

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現狀分析:技術水平低高端材料需進口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行業現狀如何?據悉,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不過目前,在新能源客車、貨車領域,企業已經出現了結構性的過剩苗頭,動力電池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過剩的問題進一步加劇。此外,還出現個別企業違規謀補騙補,擾亂市場發展秩序等方面的問題。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2016年全國生產新能源汽車51.7萬輛,連續兩年產銷量居世界第一,累計推廣超過100萬輛,占全球市場保有量50%以上。

  面臨複雜的產業環境,如何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是擺在國家相關部門面前的一道考題。

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現狀分析:技術水平低高端材料需進口

  在頂層設計上,工信部牽頭編制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了未來十年發展方向、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規劃明確了2020年、2025年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達到200萬輛,動力電池系統比能量達到260瓦時/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時。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總銷量比例達到20%,動力電池系統比能量達到350瓦時/公斤,新能源汽車骨幹企業在全球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智能網聯汽車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建立安全可控的汽車零部件體系,我國爭取邁入汽車強國行列。

  原材料領域問題凸顯

  「目前新能源汽車業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嚴重不足,優勢企業和拳頭產品少,在國際上缺乏整體競爭力。」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直言。而這一問題,在動力電池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

  據悉,2016年投入動力電池領域的資金已超千億元,如果這些產能全部釋放,動力電池將達到170Gwh/年的產能。按照電動大客車與電動乘用車1∶10的市場銷售比例來看,這樣的產能規模大約可以滿足年產50萬輛電動大客車和500萬輛電動乘用車的總需求,而根據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測算,這可能是我國2025年後的目標。

  不僅如此,動力電池領域關鍵性的問題還在於「技術水平偏低」。「電池標準缺乏,尤其是尺寸規格標準不足,沒有統一的製造規範,靠各家苦苦摸索。」深圳吉陽智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陽如坤對中國動力電池製造的現狀表達了擔憂:「動力電池製造安全性面臨嚴峻挑戰。規模小,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陽如坤表示,「製造合格率低、安全差、成本高也是動力電池存在的突出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去年已經組建了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和產業創新聯盟,組織行業發布了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圖,明確了發展目標,引導社會投資。」苗圩表示。

  目前,「高端材料還需要進口,缺乏核心的、原創核心專利,因此加大電池產業基礎研究成為當務之急。」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國家綠色二次電池項目首席科學家吳鋒直言。「在工信部對準入(規範、強檢等)門檻提高後,我國新動力電池產業將面臨新一輪洗牌,可能由現在幾千家,變成100多家。」吳鋒進一步表示,「實際上,韓國和日本都不超過10家。」

  兼併重組料加速

  目前國家已經出台多項文件規範新能源汽車及電池行業發展,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公告管理暫行辦法》、《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補充通知、《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17年)》徵求意見稿。這意味著,在加強規範管理的情況下,多數電池企業將被拒之門外,將導致車企更換電池供應商。

  證券分析師指出,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在不斷擴張,動力電池行業潛藏著巨大的前景。相關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已超過100餘家,但一批新進入以及產品質量不佳的企業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從目前情況看,國內動力電池行業存在高端產品研發不足的隱憂,主要原因是自主研發技術遲滯。加之生產線供應不足,不少企業為了搶灘市場,盲目擴充生產線而忽略技術研發。

  通過對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現狀分析認為,在資金短缺、補貼退坡和產業政策門檻提高的重重壓力下,很多中小動力電池企業或通過併購重組尋求出路。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行業分析:需建立回收報廢標準

  在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行業分析之後獲悉,伴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的直線上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回收與再利用問題也被提上日程。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行業分析:需建立回收報廢標準

  一般來說,動力電池的容量低於80%就不能再用在新能源汽車上,但這並不代表報廢下來的電池已經失去價值,它還可以被用作儲或者相關的供電基站以及路燈、低速電動車身上。

  國家應該出台相關的政策,來牽頭建立並鼓勵企業參與,共同完善動力電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以免重蹈鉛酸電池回收不足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覆轍。

  電池回收體系亟需搭建

  電池技術的高速發展,直接推動了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數據顯示,2015年4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9060輛,同比增長1.5倍;而前4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3.44萬輛,同比增長近3倍。更多最新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行業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不過,高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也帶來了另外的煩惱,未來動力電池大量回收將是不得不面臨的問題。據預測,按現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估算,今年動力鋰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2萬至4萬噸,到2020年更是達到了12萬至17萬噸。

  目前,我國僅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建立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和回收管理體系,明確各相關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引導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加強對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鼓勵發展專業化的電池回收利用企業。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吳鋒表示,電動車雖然實現了零排放,但動力電池卻擁有高污染特點。我國應未雨綢繆,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雖然尚未到大規模報廢期,建立相應的標準。

個性定製報告需求

個性定製

小提示:勾選提交定製
勾選要了解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報告定製需求 X
可研報告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相關排行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精選報告報告欄目為您提供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精選報告、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精選報告報告,您可以點擊免費查看具體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精選報告報告摘要及目錄,感謝您查看中國報告大廳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精選報告報告欄目。中國報告大廳有著十年的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經驗,買報告上報告大廳。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