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農林報告 >> 養豬 >> 2025年養豬精選報告報告

精選報告

2017年養殖環保服務業崛起 未來養豬業發展方式將告別單打獨鬥

  中國是世界養豬第一大國,也是豬肉消費第一大國,但卻非養豬強國。中國養豬業存在著很多有待發展的空間,但同時制約養豬業發展的因素也十分突出。此外,隨著2017年全面禁養和2018年環保稅開徵的政策執行,使得已經到來的2017年成為養豬人特別是中小養殖戶朋友最為糾結的一年,因為,面對環保的壓力,他們進退兩難,進,一定要面對用地和資金的壓力;退,必然牽扯重新擇業和出路問題。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下,養豬業該如何實現突破升級呢?

2017年養殖環保服務業崛起 未來養豬業發展方式將告別單打獨鬥

  養豬業發展制約因素凸顯 未來養豬業發展方式將告別單打獨鬥

  首先是來看自然地理環境,地少,多丘陵,但是人多。養殖發展需要土地資源,然而環保問題也是十分緊迫,水網區域幾乎不可養豬,而山地又不太適宜規模養豬。

  其次,糧食資源不穩定,糧食供給能力有待提高,而畜禽與人爭糧食的尷尬局面也是屢次發生,很多飼料原料是大量依賴進口的。

  第三,豬場的建設成本、飼料成本不高提高,養殖戶的資金周轉承壓。

  最後種業資源,其實我們不是確實本地育種資源,是因為開發、保護、利用、傳承不到位。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正面臨著成本高升、資源短缺以及資本投入等重大難題。不過,每一次行業的轉型升級結構中都孕育著無限的商機,就拿這兩年來說,小散養戶的大量退市騰出了大量的市場空白,一些大集團出現擴產布局、跑馬圈地的做法也不新鮮。養豬業注入了資本的血液,可以說機會越來越大,壓力也越來越大。

  所以,業內人士猜測未來養豬業的發展方式將告別單打獨鬥。資源互補的重組結合將會非常明顯,資源協同、投資合作等將會越來越成為主流。這是資本時代對養豬業的衝擊與敦促。當然,這也不是一年、兩年能夠完成的,但趨勢難改。所以趁著還有喘息、思考的機會,養豬人一定要規劃好未來的發展方式、飼養規模以及合作方式。

  2017年禁養仍在繼續  養殖環保服務業崛起

  2016年因環保拆遷退市的養殖戶不計其數,對於生豬養殖環節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但是環保在2017年依舊還會繼續持續,禁養區仍在各地加速劃定,國務院最新發文也明確表示: 2017年底前,各地區要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可以說,2017年仍將有大量的養殖戶繼續退出市場,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養豬業發展該何何去何從呢?

  1、養殖環保服務業崛起

  2017年禁養區的養豬人何去何從,是搬遷到適養區養豬還是轉行?繼續養豬,重新建立養豬場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雖然養豬既累又髒,提心弔膽,但退出養豬業後你有新的方向麼?但處於非禁養區的養殖戶就相安無事了嗎?不,看看剛剛召開不久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我們就知道會議又重點關注了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問題,所有的形勢要求這些養殖戶朋友也必須做出整改措施以符合環保要求才是長久之計。此外,2018年環保稅要開徵,這都意味著農村包括養殖戶所面臨的環境治理問題的嚴峻性。但如果順勢而想,如果有條件,我們何不跟著國家政策和形勢走,去發展養殖環保服務業呢?據統計,全國每年產生的禽畜糞污量達到38億噸,但綜合利用率還不到60%,有很大的市場操作空間,圍繞糞污處理產生的養殖環保服務業市場將達到千億級規模。這個市場將涉及到糞污處理工藝和設備、資源化產品的利用和流通等環節。

  2、養豬業拼的是成本和質量

  新京報的記者在採訪丁磊時問了一個問題:假如你2017年去創業,你有什麼打算?丁磊回答說我打算養豬、賣豬。那麼,丁磊為什麼對養豬這麼執念?他說,「你知道中國一年要吃掉多少頭豬嗎?很多人吃飯都跟豬肉有關係。餃子、混沌、餡餅、麵條,炒肉、香腸、臘肉都跟豬肉有關,數億頭豬是一個很大的菜。但我們很難找到好吃的豬肉,而且這些豬肉未必安全。「我用最低的成本做了一個全世界最好養豬場。沒有污染,管理人員只有6個人,管2萬頭豬,豬身上都帶有傳感器,飼料也是自己做的。」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在進口豬肉擠壓市場空間,以及國內消費者長期存在的對食品安全擔憂的影響下,未來養豬業的出路一定是要注重口感、安全和質量的,同時,實現這樣的目標一定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

  3、中小散戶可轉型家庭農場

  無獨有偶,2016年12月29日上午,大北農邵根伙在公司年會上表示,未來幾年內,中國養豬行業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2016-2021年中國養豬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預計,到2025年,養豬規模約6億頭。拋開名人和富人背景,丁磊和邵根伙都看好未來養豬業,是因為在巨變面前,將產生大的機遇。從縱向跟各個行業比較,未來的養豬業就像房地產和IT行業,甚至比它們還要好;橫向比較,在整個農業行業中養豬業機遇空前!

  但需要提醒中小養殖戶的是,切不可以為從此養豬事業就是富人遊戲了,非也。這是因為雖然未來會有更多的規模化養殖場的出現,甚至會有年出欄5000萬頭的養殖巨頭的出現,但鑑於土地、環保這兩大緊箍咒,養豬巨頭的形成,必須要結合家庭農場。這也是中小養殖戶可以趁機轉型的一種方式。除了與企業合作,還將有另外幾種形式,比如獨立經營的家庭農場,或者以合作社組織存在的家庭農場。

養豬行業趨勢

  2018年中國生豬養殖市場規模跌破8000億元。儘管2018年生豬價格不會陷入暴跌的態勢,但是無論高點和低點都會比2017年同期水平低下。以下對養豬行業趨勢分析。

  養豬行業趨勢分析,我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約19.0%,豬肉消費量占世界豬肉消費量49.6%,我國生豬養殖量占世界生豬總養殖量56.6%,我國生豬養殖在全世界的地位十分重要。養豬行業分析指出,豬肉在中國國內肉類產量和消費量占比均超過百分之六十。2017年中國生豬飼養產值接近1.3萬億,占國內畜禽飼養總產值比重約56.6%,生豬產業體量巨大。

  全球生豬期初存欄分布圖

養豬行業趨勢

  曾經養殖企業主要以養豬來賺取利潤,在這種情況下,豬肉行情不好的時候就難以盈利。但是,豬肉行情不好的時候,豬肉銷售環節任然賺錢,這使得多家企業紛紛自建銷售渠道,布局豬肉銷售市場。現從三大優勢來分析養豬行業趨勢。

  1、集團化養殖在降低成本方面有巨大優勢

  養豬行業趨勢分析,在標準化養殖和硬體設施投入固定的前提下,生豬數量越多,每頭分擔成本越低。以寧鄉花豬為例,目前寧鄉市儘管舉全市之力發展花豬養殖,但依舊以中小散戶為主,極少有養殖戶(場)的出欄量超過2萬頭,完全無法與集團化動輒上百萬的規模相提並論。而寧鄉市政府提出,要在未來五年將寧鄉花豬擴大到百萬頭的目標。

  2、集團化企業擁有強勁的資本實力為地方品種的科研和推廣做支撐

  對於地方品種來說,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過高的料肉比和過長的生長周期。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陳斌認為,過去市場「拋棄」土豬,在於中小養殖戶(場)根本就無力解決相關問題,但如今只要願意加大科研力度,通過「土洋結合」走雜交育種、雜交利用和培育配套系的道路,完全可以實現既保留土豬的口感和營養,也吸收洋豬吃得少長得快的優勢。養豬行業趨勢分析,目前,地方豬肉品種仍然需要大量的廣告和產業鏈建設投入。以湘村高科為例,其產業鏈範圍除了品種選育、育繁推廣、生豬養殖外,還包括肉製品加工、冷鏈配送、飼料生產等,每年僅廣告營銷投入就多達數千萬元。

  3、食品安全監管將更有保障

  業內人士認為,集團化養殖有利於肉品追溯和質量監管,在飼料添加、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疫情防控方面有一套更加嚴格完善的體系。養豬行業趨勢分析,未來,嚴控活豬跨省調運將是大勢所趨,並將進一步促使相關企業挖掘各地優勢品種資源,讓老百姓吃得更安全健康。

  養豬行業趨勢分析,養豬事業其實除了豬價之外,還有養豬過程,另外就是買賣豬,養豬的過程成本規劃好,確保豬飼料不要因為豬飼料成本增加而增加飼養成本,飼養成本增加之後最後肯定要減少收益,買賣方式為什麼說重要,買的品種好價格好,賣的價格好,不壓欄這就是成功。從今年看來生豬規範化養殖有所增加,傳統模式借鑑下在加上科學養豬的技術,對於養豬戶最後收益影響很大。

養豬行業政策

  出欄生豬中59%來自年出欄量在500頭以下的養殖散戶,31%來自於年出欄量在500-10000頭的中小型養殖企業,約10%來自於年出欄量在1000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企業。我國的豬肉消費量占世界豬肉消費量近半,是名副其實的生豬產銷大國。以下對養豬行業政策分析。

  養豬行業政策分析,生豬出欄量及存欄量同樣反映我國養豬行業體量之大。養豬行業分析指出,先來看生豬出欄量,2010-2017年,我國生豬出欄量保持在6.6億頭以上。2017年,全國生豬出欄量達6.89億頭,同比增長0.5%;2018年上半年,生豬出欄量3.34億頭,同比增長1.2%。

  由於糧食報價低迷,農民種糧不掙錢,形成土地疏棄景象增多。與此同時,一些養豬場自動或被迫關門景象也層出不窮。從近年來國家對養殖行業政策的變化中 要以感知到,隨著豬場的關停與禁養等深入進行,下一步養豬行業的走向已發生新的變革。現從六大標準來分析養豬行業政策。

  生豬大縣獎勵政策

  養豬行業政策分析,為調動地方政府發展生豬養殖積極性,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獎勵資金35億元,專項用於發展生豬生產,具體包括規模化生豬養殖戶(場)圈舍改造、良種引進、糞污處理的支出,以及保險保費補助、貸款貼息、防疫服務費用支出等。

  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支持政策

  近年來,農業部在種植、畜牧、水產和農墾等行業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試點,部分省、市也圍繞地方追溯平台建設積極嘗試,取得了一些經驗和成效。養豬行業政策分析,經國家發改委批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正式納入《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總投資4985萬元,專項用於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設和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統的統一開發。

  畜牧良種補貼政策

  養豬行業政策分析,生豬良種補貼標準為每頭能繁母豬40元;奶牛良種補貼標準為荷斯坦牛、娟姍牛、奶水牛每頭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種每頭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種補貼標準為每頭能繁母牛10元;羊良種補貼標準為每隻種公羊800元;氂牛種公牛補貼標準為每頭種公牛2000元。

  畜牧標準化規模養殖扶持政策

  養豬行業政策分析,從2007年開始,中央財政每年安排25億元在全國範圍內支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2008年中央財政安排2億元資金支持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2009年開始中央資金增加到5億元,2013年中央資金增至10.06億元。

  動物防疫補貼政策

  養豬行業政策分析,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補助政策,國家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小反芻獸疫(限西藏、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重大動物疫病實行強制免疫政策;強制免疫疫苗由省級政府組織招標採購,獸醫部門逐級免費發放給養殖場(戶);疫苗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按比例分擔,養殖場(戶)無需支付強制免疫疫苗費用。

  畜禽疫病撲殺補助政策

  養豬行業政策分析,國家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小反芻獸疫發病動物及同群動物和布病、結核病陽性奶牛實施強制撲殺;對因重大動物疫病撲殺畜禽給養殖者造成的損失予以補助,補助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

  綜合各種因素看,2019年全國生豬總量要消失25%-30%左右。養豬行業政策分析,全國生豬年出欄總量是6.9億頭,將減少2.07億頭。所以說2019年的豬價出現上漲的可能性很大,豬少了,玉米、豆粕的價格勢必也會下降,帶來養豬成本的降低。

個性定製報告需求

個性定製

小提示:勾選提交定製
勾選要了解的養豬報告定製需求 X
可研報告

養豬精選報告報告欄目為您提供養豬精選報告、養豬精選報告報告,您可以點擊免費查看具體養豬精選報告報告摘要及目錄,感謝您查看中國報告大廳養豬精選報告報告欄目。中國報告大廳有著十年的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經驗,買報告上報告大廳。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