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內奶粉行業迎來了行業動盪的開始,在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制的影響之下,國內奶粉行業面臨洗牌,大量中小品牌無法通過註冊而面臨淘汰。2017年是奶粉新政過渡期的最後一年,隨著二孩政策影響的釋放,不確定性之下,市場將走向何方?2016年國產奶粉經營業績及2017年發展前景分析詳情如下。
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口數量大幅增長,全年進口量達到22.13萬噸,同比增長25.8%,價值30.09億美元,同比增長21.8%,進口總量的74%來自荷蘭、愛爾蘭、法國、德國,紐西蘭和澳大利亞。
有行業人士透露,2016年,國產配方奶粉的整體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55%下降至40%左右,外資品牌加上海淘(跨境購)的市場份額占比60%。去年,奶粉新政出台,為應對新政,國產奶粉企業紛紛去品牌化以及去庫存下,外資品牌和跨境購的份額反而增大。
根據奶粉新政,2018年1月份,配方奶粉註冊制過渡期結束,預示著在剩下10個月的時間內,國產奶粉企業需完成奶粉配方註冊。新政規定,生產嬰幼兒奶粉的企業必須獲得食藥監總局頒發的註冊證書,每個企業可以獲得3個配方系列9種產品配方。
乳業專家宋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17年是國產奶粉轉型期,希望奶粉新政嚴格落實,這對國產奶粉大企業是利好,如果新政落實不到位將不利於國產奶粉的處境。
雖然2016年上市公司的年報還未全部出爐,而從已經發布業績預告的奶粉企業數據和未上市奶粉企業公布的數據來看,國產奶粉企業可以說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根據飛鶴乳業對外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2016年飛鶴乳業銷售額達68億元,較2015年增長8%;其中,高端奶粉業務增長80%。
而作為奶粉業的後起之秀,君樂寶奶粉2016年的表現也頗為不錯,君樂寶奶粉事業部總經理劉森淼表示,去年公司的奶粉銷售額突破12億元,同比增長67%左右。
此外,三元股份雖然沒有公布2016年年報,但據相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公司奶粉業務繼續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而在香港上市的澳優乳業,昨日發布的2016年業績盈喜公告顯示,預計2016年,公司銷售額約為27億元,較2015年增長約30%;實現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介於2.1億元—2.19億元之間,較2015年的5060萬元增長不少於315%。
相比飛鶴、三元、君樂寶、澳優乳業的逆勢增長,雅士利、貝因美則表現不佳。
1月24日,貝因美發布的2016年業績修正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16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5億元至-8億元,而去年三季報中,公司預計全年淨利潤為-3.8億元至-4.1億元。
對於業績繼續擴大虧損的原因,貝因美在業績修正公告中稱,雖然公司第四季度營業收入較前三季度均有好轉,盈利水平也有所恢復,但未達年度預期,因此,公司基于謹慎性原則,對累計形成的遞延所得稅資產30000萬元進行轉回;對個別超額虧損的控股子公司計提壞帳準備6100萬元。以上兩項主要因素使得公司年度虧損額較原預計進一步擴大。
同樣,在香港上市的雅士利國際去年12月15日在2016年業績預警中表示,2016年該公司將出現較大虧損。虧損的原因是,國際進口品牌和海外跨境電商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對國內品牌造成了很大衝擊,雅士利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受到了較大影響。另外,雅士利自身的品牌渠道轉型以及內部整合帶來了成本增加,蠶食了該公司的利潤。
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國產奶粉企業在2016年有的逆勢增長,有的則面臨巨大的挑戰。而2017年是奶粉新政實施的過渡期,對於國產奶粉企業來說,它們不僅要根據要求完成奶粉配方註冊工作,還要面對海淘、跨境電商及外資奶粉企業的強勢競爭,可以說,在2017年為寶寶們提供「口糧」的國產奶粉企業機遇與挑戰並存。
2017年國產奶粉發展前景預測:奶粉行業在2017年將會迎來一次增長,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長在2017年開始會比較明顯,預計到2018年,可能會帶來50億到100億元的市場增量。通過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嬰幼兒奶粉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預測,2017年是過渡期的最後一年,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中小品牌逐步退出市場已成必然,因此更容易帶來拋售,這樣動盪的局面要持續到2018年底才會有所改觀。
中國媽媽最擔心的問題,便是奶粉質量問題。奶粉質量檢測不合格的新聞已經出現過很多次了。嬰兒配方奶粉更接近母乳,備受寶寶父母青睞,嬰兒配方奶粉排名情況也備受熱議,小編根據眾多奶粉的品質和媽媽們的評價特別整理了這份2016年嬰兒配方奶粉排名分析,希望本奶粉排行榜10強能夠給家長們提供參考。
多美滋奶粉之所以排在中國嬰兒奶粉排行榜第一位,主要還是因為它的定位比較清晰,而且多美滋的營養成分的比例也較為科學。多美滋品牌屬於達能集團,嬰幼兒營養食品是達能集團重要業務之一,它擁有一百多年的嬰幼兒營養的研究和開發經驗,已經成為了嬰幼兒營養品市場的領導者。
惠氏位於中國嬰兒奶粉排行榜第二位,本來惠氏可以排名更好的,但惠氏主要針對的是歐美的寶寶。惠氏在嬰幼兒營養品領域同時是非常有地位的,惠氏的奶源採用100%的進口,無添加任何農藥、生長激素和抗生素,同時,惠氏奶粉採用全自動無人化生產和濕法加工的工藝,品質更卓越。
貝因美奶粉是專為中國寶寶研製的,它位於中國嬰兒奶粉排行榜第三位。貝因美為了研究母乳的成分,專門成立了母乳研究中心,讓貝因美奶粉更加接近母乳,使奶粉的營養更高,並容易吸收和消化。貝因美奶粉的營養全面均衡,並沒有突出某種營養素,能讓寶寶更健康的生長發育。
說到美贊臣,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豎起大拇指,而此次美贊臣也不負眾望的排在了中國嬰兒奶粉排行榜第四位。美贊臣科研中心提出了「為全球嬰幼兒提供科學營養,給他們帶來一生最好的開始」的理念,並首創了糊精麥芽糖和Pablum,這兩種產品足以證明美贊臣奶粉的營養和質量安全。
說到雀巢,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小編馬上就想到了雀巢咖啡,但大家知道嗎,雀巢最開始是以奶粉起家的,此次雀巢奶粉排在了中國嬰兒奶粉排行榜第五位。雀巢奶粉使用百年牛奶加工工藝和科學先進的營養配方,加上一百多年的專業餵養營養的經驗,為寶寶提供了最優質、最合適的奶粉。
在網友提供的中國嬰兒奶粉排行榜中,許多媽媽也推薦雅培。雅培奶粉從原料到生產都是十分嚴格的,它採用原料溶解的技術,讓營養分布更均勻,寶寶更容易吸收,同時,超高溫殺菌技術能瞬間高溫殺菌,保證了營養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而噴霧乾燥技術則保留了奶粉品質的穩定。
伊利奶粉中,備受媽媽們歡迎的就是金領冠奶粉,它也是中國嬰兒奶粉排行榜中的一員。伊利奶粉的營養更加接近母乳,α加β的專利蛋白組合,能給予寶寶更多的抵抗力,兩杯BID符合益生菌能有效呵護寶寶腸道的健康,而優化的DHA和ARA能促進寶寶智力的發育,讓寶寶健康的成長。
明治奶粉在進口奶粉中也是很具有名氣的,它是一款適合亞洲人的奶粉,明治奶粉位於中國嬰兒奶粉排行榜第八位。奶粉成分接近母乳,DHA的含量和鈣的含量都比較高,同時,蛋白質得以改良,增加了乳糖和寡糖,能讓寶寶腸道內的有益菌生長更快,保護寶寶的腸道健康,促進寶寶發育。
飛鶴奶粉位於中國嬰兒奶粉排行榜第九位,也是少數依然被媽媽們信賴的過程奶粉之一。飛鶴乳業到今天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歷史了,它專注於嬰幼兒奶粉的研發和生產,被譽為最安全的嬰幼兒奶粉品牌。飛鶴奶粉下分好幾個系列,不同系列適合不同階段的寶寶,這讓寶寶長得更好。
明一奶粉位於中國嬰兒奶粉排行榜第十位,明一推崇者綠色奶源的理念,從源頭保證了奶粉的綠色、健康、安全,明一奶源基地在北緯45度,這時國際公認的最適合奶牛生長的地帶,這裡的奶牛出奶量高,蛋白質、乳糖和脂肪的含量也極為豐富,奶源保證了奶粉的質量,這也是媽媽們推薦的原因。
需要提醒的是,大家在購買嬰幼兒配方奶粉時要擦亮眼睛,要到正規的經營戶購買,購買前可以上網查詢該品牌奶粉是否在國家公布的進口目錄以及中文標籤是否直接印刷在奶粉罐體上。
此外,海外代購奶粉的媽媽們要小心了,一般通過朋友少量代購的進口奶粉並不會得到海關和檢驗檢疫機構的檢測,所以要特別注意代購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問題。2016年中國嬰兒配方奶粉排名分析數據就介紹到這裡,更多專業分析請定製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嬰兒配方奶粉行業市場競爭力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國家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日趨嚴格,特別是對每年上千萬新生兒來說至關重要的剛性需求——嬰兒配方奶粉來說,監管更要嚴上加嚴。此種背景下,嬰兒配方奶粉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如何?
目前我國乳製品行業正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嬰幼兒配方乳粉前10家國產品牌企業的行業集中度預計將從去年的65%提高到70%。
嬰兒出生數量的增多,必然導致配方奶粉市場紅利的增長,業內人士預測,截至2018年,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中國無疑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嬰幼兒奶粉市場。
中國嬰兒配方奶粉行業現狀分析報告指出,不管新政未來走向松還是緊,隨著註冊制、食品安全法等法規在2016年的相繼實施,品牌、配方數量將大大減少,在整體品牌數量減少、市場總量持續攀升的大背景下,中小乳企會有更強的危機感,伊利、合生元、聖元、蒙牛等資本實力雄厚的企業分享新政紅利已成定局。
根據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的細化規定要求,企業在申請產品配方註冊時,需提交包括研發能力在內的10項證明材料。這對境外貼牌企業、專業代工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綜合能力提出挑戰。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註冊制」的落地,大約3/4的奶粉企業將被清理出局。目前,部分小廠家開始減產停產,扎堆三四線城市的小品牌已出現缺斷貨的情況。
國家衛計委近期發布數據,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將超過1750萬,較2015年增加新生兒數量超過100萬,增長率預計在6%。
業內人士表示,新生嬰幼兒對奶粉需求的帶動大約有6個月的滯後期,需求端拐點預計在2017年一季度出現。同時,2016年年初二胎政策放開,2017年全年二胎效應將釋放,奶粉需求將進入2-3年以上向上周期。
據媒體報導,受需求提升、註冊制帶來的品牌減少疊加原奶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近期嬰幼兒奶粉開始漲價。不過,漲價論只是某些商家為了動銷產品而釋放的信號。實際上,配方註冊制並不會使奶粉漲價。通過註冊制的品牌市場銷售額占比大,註冊制後這些品牌的銷量不減反增,對整個市場來說供應充分。
從原奶價格上漲方面看,原奶在奶粉成本中的占比並不高。此外,跨境購物的管理更加規範,跨境購買奶粉是長期趨勢。在這種趨勢下,國際國內奶粉的價格將實現接軌。
根據尼爾森數據,2015年中國嬰幼兒奶粉行業市場份額前五名的企業分別為美贊臣、惠氏、貝因美、合生元、雅培,市場份額合計為52%,市場集中度遠低於美國等成熟市場。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嬰兒配方奶粉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指出,隨著企業配方數量被嚴格限制,「配方」成為乳企的核心競爭力,擁有較強研發能力的大型乳企將在行業洗牌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