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醫療軟體主要為醫院、診所等醫療機構使用。我國醫療軟體行業經過幾年的發展,產業鏈已經非常完善了,市場規模也在逐漸增加。
醫療軟體行業已經成為眾多網際網路巨頭嘗試進入的醫療器械領域。我國醫用軟體行業市場規模從212.5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548.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4.5%。預計我國醫療軟體行業市場規模將以12.8%的增長率持續增長,並於2023年醫療軟體行業達到829億元左右的市場規模。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醫療軟體業務收入76814億元,同比增長19.2%,近兩年複合增長率為15.4%。利潤總額增長放緩。軟體業利潤總額9218億元,同比增長9.1%,近兩年複合增長率為8.2%。
預計2022年新院區/新建醫院信息化投入約在2000-8000萬元,根據醫院級別、規模、建設要求等而有所不同。估算「十四五」醫療資源擴容或相當於新建1230個三級醫院,若單體醫院信息化建設投入按照4000萬計算,估算可能帶來的醫療信息化增量市場為492億。
我國政府已出台多項扶持政策。從統計數據而言,我國醫療軟體行業發展勢頭強勁。醫療軟體作為拉動國內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穩就業、促發展方面持續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打造以國內循環為主的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年)》中明確提出了要建設「三位一體」智慧醫院。要求將信息化作為醫院基本建設的優先領域,建設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信息系統;鼓勵有條件的公立醫院加快應用智能可穿戴設備、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和治療系統等智慧服務軟硬體,提高醫療服務的智慧化、個性化水平,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化、規範化水平,落實國家和行業信息化標準。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醫療領域數位化建設和智慧醫療建設成為「十四五」時期的重要任務。國家對醫療信息化的支持政策經歷了從「適當推進」到「加快發展」再到「積極全面推進」的變化。
未來,我國醫療軟體主要面向電子病歷、網際網路醫院、醫保控費這三個方面發展,預計將為病患帶來更好的服務。
我國醫療信息化軟體生產企業在600家左右,其中大型企業占比為16%,中型企業占比為59%,小型企業占比為25%,生產的軟體產品以EMR、HIS和系統集成為主。下面進行醫療軟體行業投資分析。
醫療軟體行業分析表示,醫療軟體行業上游為軟體製造設備企業,例如晶片、編程等,下游主要為億元、診所等醫療機構。目前,國內醫療軟體主要是由三大部分構建,分別是醫院管理信息系統、醫院應用信息系統、區域公共衛生信息化。
其中,區域公共衛生信息系統是指在一定區域範圍內,為醫療服務提供者、衛生管理機構、患者、醫療支付方以及醫藥產品供應商等機構提供以數位化形式搜集、傳遞、存儲、處理衛生行業數據的業務和技術平台,包括區域衛生信息平台、健康管理軟體、醫療信息交換軟體等。
我國醫療信息化軟體生產企業數量眾多,且以區域性中小廠商為主,雖然經過不斷的兼併重組,行業內具有品牌效應的企業已經產生,但數量較少,行業整體較為分散,規模排名前10的企業市場份額占比在30%左右,集中度較低,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目前網際網路醫療的產業鏈已成形,在線掛號及問診企業已從流量爭奪進入到了醫療資源擴張的比拼階段。2018年我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491億元,同比增長51.08%。
高增長的背後體現的正是傳統醫療服務無法有效滿足患者需求與醫生之間的有效對接。與此同時細分領域也開始出現獨角獸,醫療軟體行業市場增長率也逐年穩步上升。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在衛生健康領域的支出持續上升。醫療信息化可以合理利用數據資源,提升醫院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因此其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現階段我國醫療信息化投入規模在衛生市場總投入中的占比僅為1%左右,與已開發國家5%的占比相比差距較大。隨著政策與資本的不斷推動,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以上便是醫療軟體行業投資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