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健身服務已成為2019年上半年消費投訴重災區。運動健身服務投訴7738件,投訴量同比上漲72.6%。在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當下,健身已經成為時尚,成為熱門需求,甚至是一種社會標籤。
隨著全民健身的深入推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進入健身房,健身人數迅速增加,對健身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健身房也逐漸遍及全國各個城市。然而,一邊是需求的增加,另一邊卻是健身房不斷「倒下」。業內人士指出,由於傳統健身房在內容、服務、資源整合等層面存在缺陷,導致問題層出不窮。
據了解,在城市中,近年來傳統健身房的滲透率越來越高。2017年中國健身人口達到5.5億人,占全國人口的41.3%,全國健身產業總產值約為1500億元,近6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7.7%。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在健身方面消費的總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
然而,在這個龐大的消費群體面前,健身房卻頻頻出現倒閉潮。這讓人產生了健身房還能不能再開下去的疑問。
對此,烏魯木齊市消委會相關人士指出,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力度,對預付費的資金要進行相應監管,消除監管的漏洞、盲區和監管的真空地帶。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健身市場還遠未成熟,其中仍有巨大的利潤空間,一味地追求銷售,而不注重服務,不從個性化入手,終歸會被淘汰。從目前來看,提升健身房的管理和運營,提升用戶體驗,才能提高用戶留存率。
當前,一些健身場館開始實行「網際網路+健身」模式,通過開發健身餐食、健身設備等關聯服務增加營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網際網路賦能健身領域,通過顧客線上預約,線下健身,按次付費的經營方式,革新了過去以售賣年卡、私教推銷為主的傳統健身房模式。同時,一些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諸多新型健身模式也吸引到資本的進入。
辦卡容易退卡難就是引發健身消費糾紛的原因之一。預付費卡累計金額龐大,資金監管措施不力,經營場所突然關閉或經營主體變更時,對消費者的合理訴求置之不理。
「看似紅火,然則在經營上難以為繼,否則也不會跑路。」烏魯木齊市一家健身場館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健身房主要開在繁華地段,租金較高,裝修、器械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了儘快回本,就必須讓更多的人辦卡,以預付費的方式收費,「運營中還有請教練,這占了很大的人力成本。健身房一次容納的人數有限,很容易造成重銷售、輕運營的現象。」
業內人士指出,越來越多的健身房在裝修之初就跑路,其主要原因是前期吸納會員數量不足,再算了帳,與其慢慢等關閉,不如直接卷錢跑路。
預付卡消費糾紛主要集中在服務業,特別是在美容美髮、健身等領域。烏魯木齊市消費者委員會相關人士也表示,「預付費」是常見的一種商業模式,通過「會員制」的形式讓商家短期內迅速積累大筆資金。但如果監管上有漏洞,很容易造成經營者撈一筆就撤的跑路現象出現。
正是這種預售卡模式下,健身房堅持2~3年是普遍現象,一旦初始會員到期,後續填補的會員數量填補不足,倒閉也就不可避免。
記者走訪多家健身房發現,在內容和設備上,許多健身房大同小異。而每進一家健身房,不管工作人員還是教練都把重點放在銷售上,熱情地向來者推介「產品」。「到健身房來鍛鍊,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這裡有教練,教了兩次後,發現也不怎麼靠譜,還不如自己練呢!」消費者陳明告訴記者,健身房的私人教練業務水平參差不齊,難以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
2015年中國居民運動健身水平為10.25%,同比增長0.46個百分點,同時,目標到2020年我國居民運動健身水平要達到20%,2030年要達到30%。在不同的年齡段,用戶的成長情況、學習環境、工作環境、家庭環境隨時間發生變化,運動健身需求也發生改變,提醒運動健身企業應針對不同年齡人群特徵做出相應的服務調整。以下對運動健身行業趨勢分析。
用戶在運動健身過程中多會穿戴專用的運動鞋服,其中67.8%的用戶會對鞋服的功能性有一定要求,隨著各大品牌智能跑鞋的推廣上市,鞋服已成為智能科技融合的可選載體。運動健身行業分析指出,用戶目前經常使用智能設備的運動健身人群占比42.7%,由於精準度、價格、應用場景等問題,智能設備的用戶體驗相對一般,隨著產品性能的不斷改善,用戶普及率有望繼續提升。
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各類應用不斷豐富之際,以健身APP為特徵的網際網路健身也受到越來越多健身達人的青睞。與此同時,作為新的行業風口,近期相關企業也紛紛發力,包括加快可穿戴設備等硬體開發和加強線下布局,以智能科技與運動健身相結合的創新方式,推動運動健身行業快速發展。
健身工作室快速增加,搶占健身房市場。隨著健身教練的成熟以及健身需求的分化,健身工作室在歐美以及中國快速發展起來。具有一技之長的教練利用積累的客戶資源及運營經驗,開設小規模工作室教授擅長的課程,按次收費,為客戶提供瑜伽、塑形、減脂等私教服務。據美國AFS協會調查,全美有超過10萬家健身工作室,總產值達240億美元。運動健身行業趨勢分析,中國個人健身工作室在1-2萬家左右。
初創企業進入健身行業,試圖通過商業模式創新解決健身行業現有痛點。常見的運作模式包括採用低價月卡方式擴大用戶基數、智能健身工具提高用戶消費頻次等。運動健身行業趨勢分析,2015年後以超級猩猩、光豬圈、樂刻健身為代表的新型健身房開始快速發展起來,短時間內開店數迅速增加,但盈利能力及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仍有待檢驗。例如2015年小熊快跑、全城熱練等APP推出99元健身月卡,但由於線下健身房抵制、運營成本較高等原因,很快遭遇了「滑鐵盧」,不得不轉型或提高價格。
運動健身行業趨勢分析,運動健身產業的能量將在日後進一步釋放,更多創新產品和模式也將不斷出現。不過,對於諸多應運而生的新型健身企業而言,唯有把體驗和服務放在首位,讓更多用戶通過網際網路創新產品獲得運動滿足感,走上科學運動健身的道路,才能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長久生存。
運動健身行業規模可能可以達到目前的4倍,達到1050億元。健身行業市場產值規模增長迅猛,網際網路背景下的零售式運動健身預計成為未來趨勢。以下對運動健身行業布局分析。
隨著人均收入的提升和閒暇的增加,運動健身的剛性需求基礎日漸成熟,新增的有效供給都能被潛在需求吸收。2017年底,我國運動健身休閒活動產值已達到581.3億元,同比增長57.7%。強勁的發展勢頭延續到2018年,運動健身行業分析預測2018年運動健身休閒活動產值達到785.6億元。
現階段中國運動健身行業處於政策激勵、形勢向好、技術推動行業發展升級的發展期,但也存在著行業結構發展不均衡、傳統健身企業口碑管理不佳、運動健身領域商業模式創新不足等發展痛點,網際網路智能科技的發展極大的提升了行業服務效能,為行業升級提供驅動力。現從三大方向來分析運動健身行業布局。
然而,在網際網路興起的當下,各種新興健身業態亦不斷湧現,在線健身因其便捷性、經濟性受到市場歡迎。運動健身行業布局分析,2010年,咕咚成立,為用戶提供在線運動服務,在線運動健身市場進入啟動期;2014年,資本加速進入移動運動健身領域,頭部公司完成B、C輪融資;2017年,在線運動健身企業深化整合,用戶、資源趨於集中化,市場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市場趨於集中化,市場競爭格局形成。截止至2018年4月,運動健康類領域活躍用戶達到6848.42萬人,在全網用戶中的滲透率達到6.98%。由於已有運動健身習慣的人群會減少利用應用記錄數據,轉而使用更為專業的可穿戴硬體,以及運動健身應用較難培養使用者長期使用習慣,活躍率難以保持,因而前瞻預測在線健身領域流量雖依舊會上升,但受限於全網用戶規模增長,在線健身類用戶面臨存量競爭的局面。
我國健身類APP又可分為健身類應用、跑步類應用、健走類應用和其他類。運動健身行業布局分析,其中健走類應用、跑步和健身類應用最受市場歡迎,同時數量最多,競爭激烈。以跑步類應用為例,目前我國在線運動健身領域月活TOP10中有7家屬於跑步類應用,各廠商流量資源把控較為分散;而健走領域則聚集了大量的計步類產品。健走類應用瓜分了在線健身APP市場上34.27%的流量,而跑步類和健身類分別占33.99%和18.0%的市場份額。
具體到廠商來看,我國在線健身領域主流廠商有KEEP、咕咚、悅動圈等等。運動健身行業布局分析,其中,KEEP和咕咚是我國TOP2廠商,占有壟斷地位。KEEP的主要優勢在健身上,因其含有大量免費專業課程和個性化定製課程的功能而廣受健身人士的歡迎,目前,KEEP壟斷了健身類應用87.73%的市場份額;咕咚作為跑步應用領域的開拓者,目前占有30.53%的市場份額,因為跑步應用的入門門檻低,市場流量高,因而競爭激烈,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在健走應用領域,悅動圈作為佼佼者,占據49.21%的大頭份額;除此之外,還有以廣場舞、騎行、瑜伽、釣魚和羽毛球等運動類型切入市場的運動。該類運動由於受眾較小,因而廠商不多,目前的代表廠商是「糖豆廣場舞」,占據了市場64.5%的份額。
運動健身行業布局分析,未來運動健身行業服務升級應從服務廣度、服務顆粒度、服務深度和科技應用程度幾個方向進行探索,應盡力覆蓋全年齡段,滿足不同年齡、職業在不同生活工作場景中的運動健身需求,加強科技應用,構建完善的運動健身生態;智能科技+運動健身服務的有機結合是未來行業升級的必然趨勢,大批企業已經開始加快智能科技應用的研發,賦能運動健身行業,為用戶提供更個性化、智能化、場景化的健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