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餘熱發電是利用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餘熱能量來發電的一種技術。餘熱發電近年來產業規模呈現持續遞增的態勢發展,科技的進步下餘熱發電裝機量也進一步增加。以下是2024年餘熱發電市場規模分析。
近年來受國家政策大力扶持,政策福利包括費用減免、新技術推廣等,我國餘熱發電行業建設積極性提升,裝機規模不斷增長。尤其是在「碳中和、碳達峰」戰略背景下,我國餘熱發電行業建設速度較快。《2023-2028年中國餘熱發電行業項目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2022年我國餘熱發電投資規模達到153億元,較2021年增長21.08億元,2023年我國餘熱發電投資規模達到174.08億元。
我國餘熱發電行業建設速度較快。2022年我國餘熱發電行業裝機累計容量從2011年的1007萬千瓦增長達到了2543萬千瓦,增長非常快速,其中餘熱發電行業新增裝機容量為425萬千瓦。餘熱發電市場規模分析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量54.1億噸標煤,對應可回收能源5.5-21.7億噸標煤,可回收餘熱總資源平均值約13.63億噸標準煤,較2021年增長0.43億Tce。目前工業餘熱利用效率僅為30%,國內先進水平為40%,國外先進水平為50%,行業發展潛力較大。
隨著科技的進步,餘熱發電技術將不斷優化和創新,使得發電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進一步推動其在各個行業的應用。此外,新的材料、設備和工藝的研發也將為餘熱發電行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和技術進步的推動,將有更多的企業進入這個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這也將促進技術創新和服務質量的提升,使得整個行業更加成熟和健康。
引進與初步應用階段(早期):我國早期從日本引進帶補燃的純低溫餘熱發電技術,並在寧國水泥廠等企業進行使用。這一階段標誌著我國開始接觸和嘗試利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餘熱進行發電。
推廣與改進階段(1997-2005年):在此期間,我國開始大力推廣和改進帶補燃的中低溫餘熱發電和純低溫餘熱發電技術。這一階段的努力使得餘熱發電技術在我國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成熟可靠與迅速推廣階段(2005年後):2005年以後,我國純低溫餘熱發電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更加成熟可靠。隨著CDM項目(清潔發展機制)的入駐,特別是企業考慮到節能政策,預分解窯迅速進入推廣階段。截止2009年年底,我國已投入運行的純低溫餘熱發電生產線達到498條,裝機容量達到3316.8萬千瓦。這一數據反映了當時我國餘熱發電技術的成熟度和應用規模。
快速發展與政策扶持階段(近年來):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包括費用減免、新技術推廣等,我國餘熱發電行業建設積極性提升,裝機規模不斷增長。特別是在「碳中和、碳達峰」戰略背景下,我國餘熱發電行業建設速度加快。據數據顯示,2020-2022年3月,國內餘熱發電行業建設或完成項目事件達到十餘起。截止2020年底,我國餘熱發電累積裝機量約為4500萬千瓦,較之前有了顯著增長。
綜上所述,餘熱發電市場需求在快速增長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機遇。企業需要抓住市場機遇,加強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提高核心競爭力,拓展市場份額。同時,政府也需要加強政策引導和市場培育,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為餘熱發電行業的健康發展創造更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餘熱發電是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具有節能、環保和經濟效益,對於工業生產和能源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餘熱發電市場發展受到政策的支持,近年來行業標準更加規範化。以下是2024年餘熱發電行業分析。
環保標準:餘熱發電行業分析提到餘熱發電項目需要符合當地的環境保護法規和標準,包括排放標準、噪音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電力行業標準:餘熱發電設備需要符合當地電力行業的相關標準和規定,確保其與電網的連接和運行符合要求。
安全標準:餘熱發電設備需要符合相關的安全標準,以確保設備運行和維護過程中的安全性。
設備標準:餘熱發電設備需要符合相應的設備標準,這包括設備的設計、製造、安裝和檢測等方面的要求。
運營管理標準:對於餘熱發電項目的運營管理,可能會有相應的標準和規範,以確保項目的穩定運行和效益。
全球餘熱發電市場規模在不斷增長,預計未來幾年將持續擴大。根據《2023-2028年中國餘熱發電行業項目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2023年全球餘熱發電市場規模可能超過100億美元。亞太地區是全球餘熱發電市場的主要增長驅動力,中國、印度和日本等國家是該地區最大的市場。歐洲和北美地區也在積極推動餘熱發電項目的發展。
近年來受國家政策大力扶持,政策福利包括費用減免、新技術推廣等,我國餘熱發電行業建設積極性提升,裝機規模不斷增長。尤其是在「碳中和、碳達峰」戰略背景下,我國餘熱發電行業建設速度較快。餘熱發電行業分析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餘熱發電投資規模達到153億元,較2021年增長21.08億元,2023年我國餘熱發電投資規模達到174.08億元。
目前,餘熱發電行業的競爭格局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大型鋼鐵企業、化工企業等傳統高耗能企業紛紛加大對餘熱發電技術的投入和研發,推動自身節能減排和產業升級;一些專業的餘熱發電企業也通過技術創新和市場化運作,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推動行業的發展。
餘熱發電技術不僅節能,還有利於環境保護,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因此,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和政策的支持,餘熱發電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餘熱發電的主要來源包括高溫煙氣餘熱、化學反應餘熱、廢氣廢液餘熱以及低溫餘熱等。這些餘熱的回收利用,對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餘熱發電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市場前景廣闊。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政策的支持,餘熱發電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