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氣作為一種新興能源正被各個國家重視,但由於我國起步較晚,致使沼氣發電技術相對落後,使沼氣發電市場不規範,沒有相應的較為完善的行業標準,也不利於其商業化開發和利用。當隨著國家出席一系列生物質能發電政策,沼氣發電作為其中的一份子,自然也受到了提振作用。以下是宇博智業小編整理的2017年沼氣發電市場前景分析。
沼氣是有機物經微生物厭氧消化而產生的可燃性氣體,由於這種氣體經常產生於沼澤地和池沼中,因此稱為沼氣。沼氣是多種氣體的混合物,其中甲烷(CH4 )含量通常在55%~70%之間,其餘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氮、氫和硫化物,是一種良好的氣體燃料,其特性與天然氣相似,可以完全代替汽油或柴油進行發電。隨著大型沼氣工程的大量建設和沼氣綜合利用的不斷發展,沼氣發電技術逐漸被廣泛利用,這種技術是將厭氧發酵處理產生的沼氣用於裝有綜合發電裝置的發動機上,以產生電能和熱能。沼氣發電技術是實現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有機生活垃圾以及生活污水等各類生物質資源能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徑之一,具有高效、節能、安全和環保等綜合效益。
我國沼氣發電行業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有30年的歷史,在這期間,我國有大量的技術人員對沼氣發電技術進行研究及沼氣發電設備的開發。1998年全國沼氣發電量為1百萬kW·h,在此期間,先後有一些科研機構進行過沼氣發動機的改裝和提高熱效率方面的研究工作。
但是,相比我國其他可再生資源,沼氣的能源化利用,特別是沼氣發電併網目前仍步履蹣跚。從政策來看,分布式沼氣發電與分布式光伏發電,政策待遇懸殊,主要表現在:光伏發電的新能源補貼價格是0.42元/度,而沼氣發電的補貼只有0.25元/度;光伏發電按實際發電量給予補貼,而沼氣發電只有上網才享受補貼,前者能充分享受國家上網電價差額政策,後者只有自發自用後,盈餘部分上網才享受補貼;光伏發電自發自用電量免收可再生資源電價附加、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基金、農網還貸基金等政務性基金,包括分布式沼氣發電在內的其他分布式電源則不享受這個政策,照征不誤。目前我省沼氣發電併網收購價0.646元/度,而農業用電價格0.496元/度,兩者相差0.15元/度。以聖傑牧業為例,該豬場1年用電120萬度,僅此一年就相差18萬元,增效明顯。
近年來,我國對環保日益重視,鼓勵利用新技術、新能源減輕溫室效應和促進生態良性循環,並不斷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在此背景下,生物質能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事實上,在全球範圍,有多個國家青睞生物質能發電。據統計,2013年,全球生物質及來及發電累計裝機規模達到76.4GW。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生物質能行業發展十分迅速,沼氣發電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與其他燃氣相比,沼氣抗暴性能較好,是一種具有較高燃值的清潔燃料。沼氣發電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利於緩和溫室效應;同時解決了大量有機廢棄物,是典型的資源循環利用項目。因此,沼氣發電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而且發展沼氣發電除了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還為農村偏遠地區能源利用開闢新途徑,還能為廣大農民創收。可見,沼氣發電發展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
2016-2021年中國沼氣發電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分析,2015年,農村戶用沼氣用戶超過5000萬戶,預計到2020年,我國沼氣年利用總量將達到440億立方米。
儘管沼氣發電前景大好,但仍然面臨著技術、市場、政策方面的阻礙。
我國從80年代開始研究沼氣發電,但主要集中在內燃機系列,且對沼氣發電機研究不深。這導致發電機常常出現熱負荷高、可靠性差、起動困難等問題,給用戶帶來不便。
技術上的阻礙,直接影響到市場化進程。目前,絕大多數沼氣工程選擇放棄沼氣發電,轉而尋求其他方式,或者是購買國外成熟的發電機組。
影響技術、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於缺乏相應的激勵政策和限制性政策。未來,我國需要完善相關政策,甚至給予一些稅收、貸款方面的優惠,改善沼氣發電的經濟性和市場前景。
長遠來看,綠色低碳是全球新興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沼氣發電仍有相當大的潛力可待挖掘,市場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