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不僅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更是作為區別發展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見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製造業創新發展將迎來更多利好政策。
記者獲悉,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正在密集部署新一輪支持舉措,包括聚焦重點領域加快製造業創新中心的布局和建設,精準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面向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智能裝備等重點領域實施工業強基項目,引導金融機構圍繞創新鏈和產業鏈打造資金鍊。與此同時,地方製造強省專項資金也將進一步擴大對創新平台建設、先進位造業的支持,以加快打造製造業創新發展高地。
我國擁有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全部工業門類,產業規模優勢明顯,但同時製造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存在,如一些基礎產品和技術對外依存度高,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等。
2019-2024年中國製造業人工智慧市場專題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已開發國家持續重視並繼續尋求擴大製造業優勢,國際競爭加劇。我國製造業在基礎裝備、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礎工業軟體等領域仍存在「卡脖子」問題,基礎研究投入不足,原始創新能力相對薄弱,研發創新的制度環境仍需進一步完善。
圍繞加快製造業創新發展,近期多個部門密集謀劃支持政策。工信部指出2021年將發揮科技自立自強對產業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聚焦基礎技術和關鍵領域,大力提升製造業創新能力。精準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創新產品應用生態。
地方層面,近期密集召開的地方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構建技術創新體系,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等成為關鍵詞。其中,河南將「構建製造業技術創新體系」擺在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工作的首位,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在跨行業、跨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上,央地正加快布局建設一批製造業創新中心。
目前我國在信息光電子、高性能醫療器械、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組建了17家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下一步工信部將在重點領域擇優遴選建設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推動創新中心聚焦行業需求,打造共性技術平台,促進創新成果工程化和產業化。
地方也乘勢而上。湖南提出,到2023年,1家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在全國形成示範作用,新增10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廣東將支持深圳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製造業創新中心,加快推進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建設。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更多支持舉措將進一步支持與鼓勵企業創新。
疫情蔓延、貿易爭端、經濟遇冷,我國正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從實現「國際大循環」到「雙循環」的轉變,產業鏈是核心,而製造業是基礎。2020年5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鼓勵金融機構提高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比例。
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廣東產業鏈率先恢復無疑給銀行增添了信貸投放的信心。同時,疫情衝擊下的廣東製造業企業辦法比困難多,通過線上銷售、出口轉內銷等更迅速恢復生產,而這些都離不開廣東龐大的產業集群的支撐。金融機構看多廣東製造業發展,不斷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是廣東製造業轉型升級先行一步「紅利」逐步顯現。
2020年,廣東GDP保持11萬億元,蟬聯國內第一,其中製造業的底盤支撐力量功不可沒。任志宏認為,當前廣東牢牢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帶來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機遇、網際網路下半場的產業網際網路發展機遇和區域比較優勢,已經初步實現從消費網際網路並跑者向產業網際網路領跑者躍升。在數字經濟的賦能之下,廣東的先進位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占規上工業的比重遙遙領先於全國其他省區。這是廣東製造業更具備「吸金」能力的原因。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中國製造業產值占全球近30%左右,2022年製造業提升空間和潛力大,製造市場供給能力不斷提升。穩增長政策靠前發力,加之製造業助企紓困政策顯效,製造業投資延續快速恢復勢頭,成為穩增長重要支撐。以下對中國製造業現狀分析。
5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6%,前值47.4%,環比上升2.2個百分點。從分類指數看,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均位於臨界點以下。生產指數為49.7%,比上月上升5.3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生產景氣水平有所改善。2022-2027年中國工具製造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分析報告指出,新訂單指數為48.2%,比上月上升5.6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市場需求回落幅度收窄。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7.9%,比上月上升1.4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降幅收窄。從業人員指數為47.6%,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企業用工景氣水平小幅回升。
隨著中國老齡化的加速、人口增速的放緩,未來適齡勞動力、製造業從業人數或將呈持續下滑趨勢。對此,製造業需要擺脫以往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模式,而智能製造為中國製造業提供了較好的問題解決思路。現從三大市場狀況來分析中國製造業現狀。
2022年4月份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3.2%,較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環比下降。分區域看,亞洲、歐洲、美洲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均連續2個月環比下降,非洲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較上月微幅上升。作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我國製造業增加值連續12年居世界首位,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的局面還未得到根本改變,製造業提升的空間和潛力很大。
2022年一季度中國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5.6%,其中,裝備製造業投資增長27.3%,消費品製造業投資增長25.3%,原材料製造業投資增長15.0%。延續了去年以來快速恢復的勢頭,增速比全部投資高6.3個百分點,成為拉動投資增長的重要動力。從近期各地發布的一季報數據來看,製造業投資同樣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尤其是高技術產業投資增勢強勁。
隨著中國經濟與製造業快速發展,中國製造業從業人員的薪酬水平也不斷提升,2022年中國製造業從業人員的 平均薪酬已增至8.3萬元/年。但相較而言,中國製造業的人均產出並沒有非常明顯的提升。迅速增長的勞動力成本,以及仍然相對低效的產出水平,導致中國製造業逐漸失去人力成本的比較優勢。在此情況下,中國製造業也需要憑藉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製造解決方案,提高生產製造的效率,減輕人員成本壓力。
國內製造產業結構升級,2022年能源資源利用率顯著提升。5月國內製造業仍處於收縮區域,行業復甦不平衡問題仍突出。我國製造業仍大而不強,處於價值鏈中下游環節,製造業投資仍然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拓展空間。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政策效應顯現,企業預期有望逐步得到改善。
以上就是中國製造業現狀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中國報告大廳訊】據中國報告大廳對全國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進行監測統計顯示:2024年1-7月全國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增長)為9.3%
2024年1-7月全國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分月數據
時間 | 累計增長(%) |
---|---|
2024年2月 | 9.4 |
2024年3月 | 9.9 |
2024年4月 | 9.7 |
2024年5月 | 9.6 |
2024年6月 | 9.5 |
2024年7月 | 9.3 |
全國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增長統計(%)
附表:
2024年1-2月全國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增長)為9.4%
2024年1-3月全國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增長)為9.9%
2024年1-4月全國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增長)為9.7%
2024年1-5月全國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增長)為9.6%
2024年1-6月全國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增長)為9.5%
2024年1-7月全國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增長)為9.3%
以上就是2024年1-7月全國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統計,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及中國報告大廳數據中心整理髮布,僅供參考。
【中國報告大廳訊】根據中國報告大廳對2024年1-6月全國其他製造業出口交貨值進行監測統計顯示:2024年6月全國其他製造業出口交貨值57.5億元,同比增長7%,2024年1-6月全國其他製造業出口交貨值為306.6億元,累計增長2.2%。
2024年1-6月全國其他製造業出口交貨值分月數據
時間 | 當期值(億元) | 累計值(億元) | 同比增長(%) | 累計增長(%) |
---|---|---|---|---|
2024年2月 | 0 | 84 | 0 | 5.5 |
2024年3月 | 50.9 | 134.7 | -7.8 | -0.8 |
2024年4月 | 52.1 | 192.5 | -2.1 | 0.6 |
2024年5月 | 56 | 248.8 | 0.1 | 0.9 |
2024年6月 | 57.5 | 306.6 | 7 | 2.2 |
其他製造業出口交貨值月度數據
附表:
2024年1-02月全國其他製造業出口交貨值累計值為84億元,累計增長5.5%。
2024年3月全國其他製造業出口交貨值為50.9億元,累計值為134.7億元,同比下降7.8%,累計下降0.8%。
2024年4月全國其他製造業出口交貨值為52.1億元,累計值為192.5億元,同比下降2.1%,累計增長0.6%。
2024年5月全國其他製造業出口交貨值為56億元,累計值為248.8億元,同比增長0.1%,累計增長0.9%。
2024年6月全國其他製造業出口交貨值為57.5億元,累計值為306.6億元,同比增長7%,累計增長2.2%。
以上就是2024年1-6月全國其他製造業出口交貨值統計,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及中國報告大廳數據中心整理髮布,僅供參考。
【中國報告大廳價格指數訊】根據中國報告大廳對2022年1-5月製造業生產指數進行監測統計顯示:2022年5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為49.7,環比下降0.3%。
2022年1-5月製造業生產指數
時間 | 指數 | 環比增長(%) |
---|---|---|
2022年1月 | 50.9 | 0.9 |
2022年2月 | 50.4 | 0.4 |
2022年3月 | 49.5 | -0.5 |
2022年4月 | 44.4 | -5.6 |
2022年5月 | 49.7 | -0.3 |
2022年1-5月製造業生產指數
附表:
2022年1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為50.9,環比增長0.9%。
2022年2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為50.4,環比增長0.4%。
2022年3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為49.5,環比下降0.5%。
2022年4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為44.4,環比下降5.6%。
2022年5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為49.7,環比下降0.3%。
以上就是2022年1-5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統計,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以及中國報告大廳數據中心整理髮布,僅供參考。
智能製造行業作為中國製造業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利好政策的不斷出台,行業將持續穩定增長,中國製造業中所起到的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下面進行智能製造行業市場分析。
製造行業分析表示,相比美國等已開發國家,中國智能製造裝備行業發展起步較晚,但在國家政策等大力支持下,中國智能製造裝備產業規模不斷增加,行業發展迅速。目前,國內的智能製造裝備主要分布在工業基礎發達的東北和長三角地區。
智能製造源於人工智慧的研究。人工智慧就是用人工方法在計算機上實現的智能。先進的製造設備離開了信息的輸入就無法運轉,柔性製造系統(FMS)一旦被切斷信息來源就會立刻停止工作。
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和激烈競爭的複雜環境,要求製造系統表現的更靈活、更敏捷和智能化。因此,智能製造越來越受到高度的重視。縱覽全球,各國政府均已將此列入國家發展計劃,大力推動實施。
從區域分布來看,目前,國內的智能製造主要分布在工業基礎發達的東北和長三角地區。以數控工具機為核心的智能製造裝備產業的研發和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遼寧、江蘇、山東、浙江、上海、雲南和陝西等地區。尤其是近年來,遼寧與陝西的發展令人矚目。
同時,工業機器人將是未來智能製造裝備發展的一個新熱點,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將是國內工業機器人應用的主要市場。此外,關鍵基礎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專用裝備產業在河南、湖北、廣東等地區也都呈現較快的發展態勢。
從區域關注度來看,江蘇、浙江、廣東、山東、上海、北京、天津、福建、四川、湖南等省市已明確制定了裝備製造業發展規劃,且產業規模較大、自主創新和產品研發能力較強。
工業4.0是德國政府提出的一個高科技戰略計劃。德國所謂的工業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聯信息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簡稱CPS)將生產中的供應,製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
綜合來看,我國智能製造行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2017年,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馬忠玉在大數據智能應用推動製造業變革與升級研討會上強調,智能製造是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支點。到2024年,我國智能製造業產值規模將超過4.5萬億元。以上便是智能製造行業市場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