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根據2023年分布式發電公司排行榜數據了解,分布式發電公司排名為江蘇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西門子能源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重慶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捷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泰安能數字能源(浙江)股份有限公司、無錫日托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哈爾濱九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核匯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水發興業能源(珠海)有限公司、東方電氣(成都)氫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分布式發電公司排名詳細名單。
2023-2028年中國分布式風電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顯示,分布式風電行業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2019年中國分布式風電裝機容量已經達到了2.02GW,同比增長了38.5%。預計到2025年,分布式風電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人民幣左右。全球範圍內,分布式風電市場也在逐步擴大。
江蘇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是國內知名的智能電錶及用電信息管理系統終端產品、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歷經20年的磨礪、蛻變、騰飛,現已成為擁有過百家子公司,集團化運作的上市企業。公司產品及解決方案包括智能電錶及AMI系統、 LED及智能照明系統、能效管理平台及節能服務、光伏組件及分布式光伏電站系統、分布式電站運營平台、微電網系統等,涵蓋了智能、節能、新能源三大領域。
西門子能源擁有綜合全面的業務組合,立足於整個能源價值鏈,其產品、解決方案、系統和服務廣泛應用於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加工和運輸,集中式與分布式發電和供熱,輸電領域以及包括儲能與行業耦合解決方案在內的能源轉型技術。西門子能源致力於全球能源體系的去碳化,助力客戶打造立足當代、面向未來的能源體系。
公司建成國內外電站工程120餘個,總裝機容量超30000兆瓦;建成各種電壓等級的變電站330餘座、輸電線路32000餘公里、園區及小區配電工程360餘項;建成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分布式發電等新能源工程30餘項;完成1800多項電廠及電網檢修運維。
上海捷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捷氫科技")成立於2018年6月27日,以加快燃料電池產業化為己任,致力於推動氫能與燃料電池行業的發展,開創氫能時代新篇章。捷氫科技匯聚國內外燃料電池的中堅力量,核心團隊來自「燃料電池+量產汽車」等專業背景,具有資深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系統、整車開發及應用經驗。
正泰是全球知名的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圍繞能源「供給-存儲-輸變-配售-消費」體系,正泰以新能源、能源配售、大數據、能源增值服務為核心業務,以光伏設備、儲能、輸配電、低壓電器、智能終端、軟體開發、控制自動化為支柱業務,打造平台型企業,構築區域智慧能源綜合運營管理生態圈,為政府、工商業及終端用戶提供一攬子能源解決方案。
日托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高端光伏電池及組件的研發、製造銷售和服務的創新型企業,由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類;專家、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鳳鳴領導的博士團隊於2012年在南京創建。
哈爾濱九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97年,長期致力於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綜合能源系統集成、及其關鍵電氣產品製造三個業務。於2010年1月在中國股上市,股票代碼300040。可再生能源業務開發、建設和運營可再生能源系統,包括風能、太陽能、水力、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廢物焚化發電和冷熱電三聯供。還提供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包括提供專業化系統分析,個性化技術設計,優化設計方案,完整的產業供應鏈管理,工程施工、投資預算、效益分析、創新的金融服務、持續穩定運營維護。
中核匯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能公司;)是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於2011年11月註冊成立,註冊資本金154844萬元人民幣,總部設在北京。是中核集團非核新能源產業開發建設、運營的專業化平台,專門從事風電、太陽能發電、分布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的投資、開發、建設及運營。中核匯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設在廣西南寧市,主要負責匯能公司在廣西、海南、雲南、貴州、四川等區域的項目開發、建設、運營和管理工作。轄區內所屬項目公司共有21家,設有職能部門8個,發電場站15個,項目部6個,預計到2021年底在運裝機規模達120萬千瓦。
珠海興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興業太陽能」、港股代碼:00750)全資子公司,專注於提供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系統解決方案,業務範圍涵蓋技術諮詢、方案設計、施工設計、項目施工和運維服務全過程;同時,在太陽能熱利用技術領域也取得了豐富的科技成果和項目建設成就,在太陽能光伏和光熱技術綜合利用方面是集產品研發、產品製造和系統集成的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致力於成為*的燃料電池供應商和服務商,竭誠為客戶提供氫能利用整體解決方案及燃料電池相關的核心設備和一流服務。應用領域覆蓋交通(車輛、船舶、無人機)、航天、軍民融合、分布式發電和備用電源等。公司以「氫能點亮美好生活」為使命,致力於推動我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為「中國藍天保衛戰」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