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積極推進 「雙碳」 目標的大背景下,2025年的皮革行業正經歷著深刻變革。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相關法規的逐步完善,皮革行業的發展模式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深入剖析皮革行業在 「雙碳」 背景下的環保現狀及法律規制,對於推動皮革行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皮革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雙碳」 目標,即 「碳達峰」 與 「碳中和」,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國皮革行業必須遵循的發展路徑。自2021年起,國務院及國資委等部門陸續發布相關政策,強調對碳排放核算方法進行規範研究,明確要在不同階段推進綠色供應鏈轉型,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
按照規劃,到2025年,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將進一步完善,出台一批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標準和產品碳足跡標準,提升相關計量、統計和監測能力,為後續實施碳排放雙控奠定基礎;「十五五」 時期,正式實施碳排放雙控制度,建立綜合評價考核制度,加強重點領域碳排放核算能力,構建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和認證制度,確保實現碳達峰目標;碳達峰後,轉變碳排放控制方式,強化管控要求,推動碳排放總量穩中下降。
中國輕工聯發布的《輕工業重點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為皮革行業的綠色轉型指明了方向。方案提出要攻克製革領域無鉻鞣、生物製革等關鍵技術,探索固廢高值化資源再利用模式,提高可回收材料比例,減少製鞋固廢產生。這些要求促使皮革行業必須積極轉變傳統生產方式,加大在碳處理、碳減排方面的投入,以適應 「雙碳」 時代的發展需求。
在皮革生產的全生命周期中,加工真皮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生皮廢料對環境的污染。然而,過去皮革製造業在鞣製、染色及廢水處理等生產環節存在能源消耗高、廢氣污染排放大的問題。部分中小型皮革企業工作人員環保意識薄弱,也阻礙了 「雙碳」 行動在行業內的推進。
近年來,皮革行業在環保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行業整體的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不斷提升,許多皮革企業每年投入資金用於綠色科技研發。如集成製革灰皮廢肉渣資源化利用工藝、廢毛製備蛋白填料技術等得到廣泛應用,一些企業還開發了配套設備,將皮革廢碎料加工成可回用於生產的材料,形成了產業鏈的良性循環。
部分頭部皮革企業更是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有的企業大量使用無鉻鞣技術,倡導減排減碳甚至 「負碳」,運用太陽能,採用水性超纖等環保材料,確保汽車用革生產、加工與使用環節的綠色環保。還有企業從生產工藝的各個環節入手,進行技術創新,開展綠色製造技術研究,並實施智能製造項目,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廢水廢料排放。但對於規模較小、資金不充裕的企業來說,由於綠色技術研發成本高、收益周期長、轉化率低,轉型仍面臨較大困難。
隨著 「雙碳」 經濟的發展,全球碳足跡認證正從自願認證向法律法規強制性認證轉變。歐盟推出的產品環境足跡評價體系,已成為多項歐盟法規強制要求,在歐盟銷售的皮革等商品都需採用該體系編寫碳足跡報告,否則將面臨產業鏈脫鉤斷鏈的風險。這對我國皮革行業的出口形成了挑戰,也凸顯了我國建立與國際接軌的 「雙碳」 管理體系和相關法律法規的緊迫性。
雖然目前皮革行業尚未有完善的針對性 「雙碳」 管理法律法規,但國家層面已出台了一系列相關政策。2023 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將溫室氣體排放檢驗檢測數據和報告造假納入刑法適用範圍。2024 年,生態環境部等 15 個部門發布《關於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標誌著產品碳足跡管理正式進入中國碳中和政策體系。
政府在推動皮革行業 「雙碳」 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皮革行業分析指出,通過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明確企業減排責任和義務,利用稅收、補貼等政策鼓勵企業減少碳排放,促進碳交易市場發展。同時,建立碳排放監測、核算和監管機構,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規範碳交易市場運行。此外,我國皮革行業協會聯合高校開展皮革行業自主的碳排放數據核算工作,這不僅有助於應對貿易壁壘,還能為企業改進工藝、提升市場競爭力提供數據支持。
2025 年,「雙碳」 目標給皮革行業帶來了深刻影響。在環保方面,皮革行業雖取得了一定進步,但仍面臨著技術轉型成本高、部分企業環保意識有待加強等挑戰。在法律規制上,雖然國家和行業正在積極推進相關體系建設,但與國際標準接軌仍需努力。皮革行業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進綠色技術交流與合作,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行業整體環保水平。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和引導,推動皮革企業深刻踐行 「雙碳」 戰略,構建綠色製造全產業鏈體系。只有這樣,皮革行業才能在 「雙碳」 時代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共生共贏的產業新生態。
更多皮革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皮革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